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题目】I.下图甲、乙、丙均为验证铜和浓硝酸反应的装置:

(1)甲、乙、丙三个装置中共同发生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

(2)和甲装置相比,乙装置的优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进一步验证NO2和水的反应,某学生设计了丙装置。实验时先关闭活塞c,再打开活塞a、b,才能使NO2气体充满②试管;当气体充满②试管后,将铜丝提起与溶液脱离。欲使烧杯中的水进入②试管,应该如何操作_________________

(4)②试管中的NO2和水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物质的量浓度的最大值是_____mol/L (气体体积按标准状况计算)。

II.证明卤族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某小组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夹持仪器已略去,气密性检查)

实验过程:Ⅰ.打开弹簧夹,打开活塞a,滴加浓盐酸。

Ⅱ.当B和C中的溶液都变为黄色时,夹紧弹簧夹。

Ⅲ.当B中溶液由黄色变为棕红色时,关闭活塞a。 Ⅳ.……

(1)验证氯气的氧化性强于碘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B中溶液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验证溴的氧化性强于碘,过程 Ⅳ 的操作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

(4)氯、溴、碘单质的氧化性逐渐减弱的原因: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________,得电子能力逐渐________

【答案】Cu4HNO3(浓)=Cu(NO3)22NO2↑+2H2O 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 吸收二氧化氮气体,防止环境污染 先关闭b,再关闭a,然后打开c,用手捂住试管② 1/22.4 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 2Br+Cl2Br2+2Cl 打开活塞b,将少量C中溶液滴入D中,关闭活塞b,取下D振荡。静止后四氯化碳层溶液变为紫红色 增大 减弱

【解析】

I.(1)铜与浓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铜、二氧化氮和水,据此书写;

2)根据反应可控制,随时可以停止以及是否产生大气污染物分析;

3)欲使烧杯中的水进入②试管,需要让二氧化氮与水接触,据此判断;

4)二氧化氮溶于水生成硝酸和NO,据此计算。

Ⅱ.装置A是高锰酸钾氧化浓盐酸生成氯气,氯气和碘化钾反应生成单质碘,碘遇淀粉显蓝色,生成的氯气通入装置B中和溴化钠反应生成单质溴,证明氯气氧化性强于溴,再通过装置C排除氯气对溴置换碘的实验干扰,据此解答。

I.(1)甲、乙、丙三个装置中共同发生的反应是浓硝酸氧化金属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u4HNO3(浓)=Cu(NO3)22NO2↑+2H2O

2)和甲装置相比,乙装置能使反应可控制,通过移动铜丝,随时可以停止反应,既节省资源又保护了环境;同时吸收产生的二氧化氮气体,防止环境污染;

3)为了NO2气体充满②试管,先关闭活塞c,再打开活塞ab,为了让二氧化氮与水充分接触发生反应,应先关闭b,再关闭a,然后打开c,用手捂住试管②即可;

4)设试管的容积是VL,则根据方程式3NO2H2O2HNO3NO可知所得溶液物质的量浓度的最大值是

Ⅱ.(1)高锰酸钾氧化浓盐酸生成氯气,氧气把碘化钾氧化为单质碘,则验证氯气的氧化性强于碘的实验现象是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

2)生成的氯气通入B装置中把溴化钠氧化为单质溴,则B中溶液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2Br+Cl2Br2+2Cl

3)由于要排除氯气对溴置换碘的实验干扰,则为验证溴的氧化性强于碘,过程Ⅳ的操作和现象是打开活塞b,将少量C中溶液滴入D中,关闭活塞b,取下D振荡。静止后四氯化碳层溶液变为紫红色。

4)氯、溴、碘单质的氧化性逐渐减弱的原因: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得电子能力逐渐减弱。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短周期元素A、B、C、D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B和D同主族;X、Y、N分别是由以上四种元素中两种组成的化合物,Z是由以上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若X与Y摩尔质量相同,Y为淡黄色固体,上述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生成物省略),则下列说法中一定正确的是(  )

A. 相对分子质量M>N,沸点M>N B. 简单离子半径:D>B>C>A

C. Z 为 Na2CO3 D. 图中有两个氧化还原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1)辉铜矿(Cu2S)可发生反应:2Cu2S+2H2SO4+5O2===4CuSO4+2H2O,该反应的还原剂是________________。当1 mol O2发生反应时,还原剂所失电子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_mol。

(2)焙烧明矾的化学方程式为4KAl(SO4)2·12H2O+3S===2K2SO4+2Al2O3+9SO2+48H2O,在该反应中,还原剂是_____________

(3)KClO3可用于实验室制O2,若不加催化剂,400℃时分解只生成两种盐,其中一种是无氧酸盐,另一种盐的阴阳离子个数比为11。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室从含碘废液(H2O外,含有CCl4、I2、I)中回收碘,其实验过程如下:

向含碘废液中加入稍过量的Na2SO3溶液,将废液中的I2还原为I,其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该操作将I2还原为I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H2S和空气的混合气体通入FeCl3、FeCl2、CuCl2的混合溶液中反应回收S,其物质转化如图所示。在图示的转化中,化合价不变的元素是________________

(6)NaBH4是一种重要的储氢载体,能与水反应得到NaBO2,且反应前后B的化合价不变,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反应消耗1 mol NaBH4时转移的电子数目为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实验报告记录了如下数据,其中数据合理的是

A. 用温度计测量出酒精的沸点为78.5℃

B. 用50mL量筒量取23.00 mL浓盐酸

C. 用广泛pH试纸测得氯水的pH为2

D. 用托盘天平称量氧化铜粉末为11.70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1.92g铜投入一定量浓HNO3中,铜完全溶解,生成气体颜色越来越浅,共收集到672mL气体(标况)。将盛有此气体的容器倒扣在水中,通入标况下一定体积的O2,恰好使气体完全溶于水中,则通入O2的体积可能是

A. 504mL B. 168mL C. 336mL D. 224m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关于Fe3+、Fe2+性质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用如图装置可以制备Fe(OH)2沉淀

B. 配制FeCl3溶液时,先将氯化铁晶体溶于较浓的盐酸中,再加水稀释到所需要的浓度

C. 向某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溶液不变色,滴加氯水后溶液显红色,此现象不能确定溶液中含有Fe2+

D. 向FeCl2溶液中加入少量铁粉是为了防止Fe2+被氧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铜跟浓硫酸的反应,用如下图所示装置进行有关实验。

(1)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装置B的作用是贮存多余的气体。当D处有明显的现象后,关闭旋塞K,移去酒精灯,但由于余热的作用,A处仍有气体产生,此时B中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B中应放置的溶液是________(填字母);

a.水 b.酸性KMnO4溶液 c.浓溴水 d.饱和NaHSO3溶液

(3)若装置C中盛有酸性KMnO4溶液,反应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体现该气体的_____________(填“氧化性”或“还原性”);

(4)装置D中试管口放置的棉花应浸一种溶液,这种溶液是______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___

(5)实验中,取一定质量的铜片和一定体积18 mol·L-1的浓硫酸放在圆底烧瓶中共热,反应完毕时,发现烧瓶中还有铜片剩余,该小组学生根据所学的化学知识认为还有一定量的硫酸剩余,其原因是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图象分别表示有关反应的反应过程与能量变化的关系,据此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白磷比红磷稳定

B. S(g)O2(g)===SO2(g) ΔH1S(s)O2(g)===SO2(g) ΔH2,则ΔH1>ΔH2

C. CO(g)H2O(g)===CO2(g)H2(g) ΔH>0

D. 石墨转变为金刚石是吸热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面是一个四肽,它可看作是4个氨基酸缩合掉3分子水而得,,式中的R,R′、R″、R可能是相同的或不同的烃基或有取代基的烃基.﹣NH﹣CO﹣称为肽键,今有一个“多肽”,其分子式是C55H70O19N10,已知将它彻底水解后只得到下列四种氨基酸:

问:

(1)这个“多肽”是_________肽;

(2)该多肽水解后,有_________个谷氨酸;

(3)该多肽水解后,有_________个苯丙氨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