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2.某化学小组进行了关于“活泼金属与酸反应”的实验,得出了一些有趣的想法,请你帮助他们,完成一些判断.将5.4g铝片投入500mL 0.5mol•L-1的硫酸溶液中,下图为反应产氢速率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图.
(1)关于图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③.
①a→c段产生氢气的速率增加较快可能是表面的氧化膜逐渐溶解,加快了反应的速率
②a→c段产生氢气的速率增加较快可能是该反应放热,导致温度升高,加快了反应
③c以后,产生氢气的速率逐渐下降可能是铝片趋于消耗完全
(2)书写O→a段所对应的离子方程式Al2O3+6H+=2Al3++3H2O.
(3)若其他条件不变,现换用500mL1mol•L-1盐酸,产生氢气速率普遍较使用500mL 0.5mol•L-1硫酸的快,可能的原因是②④
①盐酸中c(H+)的浓度更大  ②Cl-有催化作用  ③SO42-有催化作用  ④SO42-有阻化作用  ⑤Al3+有催化作用
(4)根据所学,若要加快铝片与硫酸溶液制H2的反应速率,小组成员提出一系列方案,比如:①加入某种催化剂;②滴加少量CuSO4溶液;③将铝片剪成100条;④增加硫酸的浓度至18mol/L;⑤加入蒸馏水;⑥加入少量KNO3;⑦升高温度.
其中,你认为不合理的方案有④⑤⑥,并请你再补充一种合理方案,填入空白⑦处.

分析 (1)5.4gAl的物质的量为0.2mol,500mL 0.5mol•L-1的硫酸溶液中含硫酸的物质的量为0.25mol,Al过量,硫酸反应完全,由图可知,开始不生成氢气,为氧化铝与硫酸的反应,然后Al与硫酸反应生成氢气,开始温度较低,由于反应放热,则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加快,之后氢离子浓度减小,则反应速率减小;
(2)O→a段无氢气产生,是铝片表面的氧化膜与盐酸反应生成盐和水;
(3)其他条件不变,现换用500mL 1mol•L-1盐酸,产生氢气速率普遍较使用500mL 0.5mol•L-1硫酸的快,氢离子浓度相同,只能是氯离子和硫酸根的作用;
(4)影响该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可能是温度、浓度、接触面积、原电池、催化剂等.

解答 解:(1)5.4gAl的物质的量为:0.2mol,500mL 0.5mol•L-1的硫酸溶液中含硫酸的物质的量为:0.5mol/L×0.5L=0.25mol,Al过量,硫酸反应完全,
①曲线a→b段产生H2加快可能是表面的氧化膜逐渐溶解,加快了反应速率,故①正确;
②曲线由a→c段,产生氢气的速率增加较快的主要原因为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加快,故②正确;
③曲线由c以后,产生氢气的速率逐渐下降的主要原因为氢离子浓度减小,反应速率减小,故③错误;
故答案为:③;
(2)O→a段无氢气产生,是铝片表面的氧化膜与盐酸反应生成盐和水,反应离子方程式为:Al2O3+6H+=2Al3++3H2O,
故答案为:Al2O3+6H+=2Al3++3H2O;
(3)其他条件不变,现换用500mL 1mol•L-1盐酸,产生氢气速率普遍较使用500mL 0.5mol•L-1硫酸的快,氢离子浓度相同,只能是氯离子起了催化作用或SO42-有阻化作用(使反应变慢),
故答案为:②④;
(4)①加入某种催化剂,可以加快反应速率,故①正确;
②加入硫酸铜溶液,Al能够置换出铜,形成铝铜原电池,加快反应速率,故②正确;
③将铝片剪成100 条,增大了反应物的接触面积,反应速率加快,故③正确;
④硫酸的浓度至18mol/L时,Al在其中会钝化,故④错误;
⑤加入蒸馏水,降低氢离子浓度,反应速率减慢,故⑤错误;
⑥加入少量KNO3 溶液,溶液中氢离子与硝酸根离子和Al反应生成NO,不生成氢气,故⑥错误;
还可升高温度,加快铝片与硫酸溶液制H2的反应速率;
故答案为:升高温度;④⑤⑥.

点评 本题考查了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为高频考点,题目难度中等,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的考查,注意根据图象分析理解随反应进行影响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试题培养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及化学实验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Q、R、X、Y、Z五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依次递增.已知:
①Z的原子序数为29,其余的均为短周期主族元素;
②Y原子价电子(外围电子)排布msnmpn
③R原子核外L层电子数为奇数;
④Q、X原子p轨道的电子数分别为2和4.
请回答下列问题:(填写时用对应元素符号或物质的化学式)
(1)五种元素原子中基态时未成对电子数最多的是N.
(2)基态原子Y的轨道表示式是:

(3)基态原子Z的电子排布式是1s22s22p63s23p63d104s1
向Z的硫酸盐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Cu 2++4NH3.H2O=Cu(NH342++4H2O,所得产物中含Z元素在内的离子的结构示意图是:(不考虑空间构型,如有配位键,请标出)
(4)Q、R、X的电负性由小到大的顺序是C、N、O.
(5)Q、X和Y的氢化物稳定性由小到大的顺序为SiH4<CH4<H2O.
(6)在一定条件下,原子的核外电子从激发态跃迁到基态产生的光谱属于发射光谱(填“吸收”或“发射”),该光谱可用于鉴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扁桃酸衍生物是重要的医药中间体,以A和B 为原料合成扁桃酸衍生物F路线如下:

(1)A的分子式为C2H2O3,可发生银镜反应,且具有酸性,A所含官能团名称为:醛基、羧基,写出A+B→C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2)中①、②、③3个-OH的酸性有强到弱的顺序是:③>①>②.
(3)E是由2分子C生成的含有3个六元环的化合物,写出E的结构简式
(4)D→F的反应类型是取代反应,1mol F在一定条件下与足量NaOH溶液反应,最多消耗NaOH的物质的量为3mol
(5)已知:
A有多种合成方法,在方框中写出由乙酸合成A的路线流程图(其他原料任选)合成路线流程图示例如下:
H2C═CH2$→_{催化剂△}^{H_{2}O}$CH3CH2OH$→_{浓硫酸△}^{CH_{3}COOH}$CH3COOC2H5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推断题

10.短周期中的三种元素X、Y、Z,原子序数依次变小,原子核外电子层数之和是5,X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Y和Z两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的总和;Y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它的电子层数的2倍,且Y元素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的绝对值相等,X和Z可以形成XZ3的化合物.请回答:
(1)X、Y、Z三种元素的元素符号分别为:XN,YC,ZH.
(2)X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二周期VA族.
(3)写出XZ3与Y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按1:1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H3+H2CO3=NH4HC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下列有关实验原理或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
A.焰色反应实验时,在蘸取待测液前,先用稀盐酸洗净铂丝并灼烧至无色
B.使用分液漏斗和容量瓶时,首先要查是否漏水
C.实验室用装置甲制取NH3
D.用装置乙制取无水MgCl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7.为探究苯与溴的取代反应,甲用如图装置Ⅰ进行如下实验:
将一定量的苯和溴放在烧瓶中,同时加入少量铁屑,3~5min后发现滴有AgNO3的锥形瓶中有浅黄色的沉淀生成,即证明苯与溴发生了取代反应.
(1)装置I中①的化学方程式为2Fe+3Br2═2FeBr3
②中离子方程式为Br-+Ag+═AgBr↓.
(2)①中长导管的作用是导气,冷凝回流.
(3)烧瓶中生成的红褐色油状液滴的成分是与Br2,要想得到纯净的产物,可用NaOH溶液(或水)试剂洗涤.洗涤后分离粗产品应使用的仪器是分液漏斗.
(4)乙同学设计如图所示装置Ⅱ,并用下列某些试剂完成该实验.可选用的试剂是:苯;液溴;浓硫酸;氢氧化钠溶液;硝酸银溶液;四氯化碳.
a的作用是防止倒吸.
b中的试剂是CCl4
比较两套装置,装置Ⅱ的主要优点是,以控制反应进行;避免杂质干扰,防止污染空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下列有关能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人类利用能源的三个阶段分别是:柴草时期、化石能源时期、多能源结构时期
B.人类使用沼气是对化学能的充分利用
C.发展低碳经济、循环经济,开发推广太阳能、水能、风能等能源,减少煤、石油等化石燃料的使用
D.生物质能主要指用树木、庄稼、草类等植物直接或间接提供的能量,它是不可再生的能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1.自然环境提供的能够为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并不丰富,而且淡水资源缺乏的形势日益严峻.地球的海水总量约为1.3×109亿吨,是人类最大的水资源库.电渗析法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较好的海水淡化技术,其原理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大海中的海水不能(填“能”或“不能”)直接通入到装置中,理由是海水中往往有一些杂质,需要把海水经过净化、沉降、过滤后才能通入该装置中.
(2)a是电源的负极,b是电源的正极.
(3)①是淡水室(填“淡水”或“浓水”),Ⅱ口排出的是浓水(填“淡水”或“浓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2.10℃时加热饱和NaHCO3溶液,测得该溶液的pH发生如表所示的变化.
温度/℃102030加热煮沸后冷却到50℃
pH8.38.48.58.8
甲同学认为,该溶液pH增大的原因是HCO3-的水解程度增大,故碱性增强,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CO3-+H2O?H2CO3+OH-.乙同学认为,溶液pH增大的原因是NaHCO3受热分解生成了Na2CO3,并推断Na2CO3的水解程度大于(填“大于”或“小于”)NaHCO3的水解程度,该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HCO3$\frac{\underline{\;\;△\;\;}}{\;}$Na2CO3+CO2↑+H2O.丙同学认为,甲、乙的判断都不充分,他进行如下探究来验证他们的判断是否正确.
(1)在加热煮沸的溶液中加入足量的试剂X,若产生沉淀,则乙(填“甲”或“乙”)的判断正确,试剂X是B(填序号).
A.Ba(OH)2溶液   B.BaCl2溶液  C.NaOH溶液   D.澄清石灰水
(2)将加热后的溶液冷却到10℃,若溶液的pH=8.3,则甲(填“甲”或“乙”)的判断正确.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