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我国科学家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而荣获诺贝尔奖.由植物黄花蒿叶中提取的青蒿素还可合成用于抗氯喹恶性疟及凶险型疟疾的蒿甲醚,其合成路线如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青蒿素的分子式是C15H21O4
B.青蒿素可以发生水解反应
C.反应②有H2O生成
D.双氢青蒿素中含有与H2O2分子中相同的化学键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6-2017学年遵义市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文)试卷 题型:选择题
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判断,下列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小的是
A. 氧
B. 氟
C. 碳
D. 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6-2017学年山东省高一10月月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实验题
某同学按下图进行实验,在A中放的是干燥的红色布条,在B中放的是湿润的红色布条,在C中盛放的是氢氧化钠溶液,回答下列问题
①A中现象是 B中现象是
②结论是
③若C中盛有的是混有酚酞溶液的氢氧化钠溶液,当通入一定量的氯气时溶液红色褪去,有同学说红色消失的原因有两种可能,请你帮他写出哪两种可能?
a
b
请设计实验证明哪种可能正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6-2017学年山东省高一10月月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现有盐酸、氯化钠、氢氧化钠和氯水四种溶液,可用来区别他们的一种试剂是
A.AgNO3 B.酚酞试剂 C.紫色石蕊溶液 D.饱和食盐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7届安徽省高三上第二次月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实验题
某化学小组探究酸性条件下NO3-、SO42-、Fe3+三种微粒的氧化性强弱,设计如下实验(夹持仪器已略去,装置的气密性已检验)。(忽略氧气对反应的影响)
实验记录如下:
实验序号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I | 向A装置中通入一段时间的SO2气体。 | A中黄色溶液迅速变成深红棕色,最终变为浅绿色。 |
II | 取出少量A装置中的溶液,先加入KSCN溶液,再加入BaCl2溶液。 | 加入KSCN溶液后溶液不变色,再加入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
III | 打开活塞a,将过量稀HNO3加入装置A中,关闭活塞a | A中浅绿色溶液最终变为黄色。 |
IV | 取出少量A装置中的溶液,加入KSCN溶液;向A装置中通入空气。 | 溶液变为红色;液面上方有少量红棕色气体生成。 |
请回答下列问题:
(1)配制FeCl3溶液时,常常加入盐酸,目的是(用化学方程式和简单文字叙述): 。
(2)资料表明,Fe3+能与SO2结合形成深红棕色物质Fe(SO2)63+,反应方程式为: Fe3+ + 6SO2 Fe(SO2)63+。请用化学平衡移动原理解释实验I中溶液颜色变化的原因 。
(3)实验II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4)实验III中,浅绿色溶液变为黄色的原因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
(5)实验IV中液面上方有少量红棕色气体生成,发生反应的方程式是 。
(6)综合上述实验得出的结论是:在酸性条件下,NO3-、SO42-、Fe3+三种微粒的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7届安徽省高三上第二次月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磷酸(H3PO4)、亚磷酸(H3PO3)和次磷酸(H3PO2)都是重要的化工产品。已知:1mol磷酸、亚磷酸、次磷酸最多消耗NaOH的物质的量依次为3mol、2mol、1mol。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A.磷酸与氢氧化钠反应能生成2种盐
B.NaH2PO4、NaH2PO3、NaH2PO2都是酸式盐
C.H3PO4、H3PO3、H3PO2都是含氧酸
D.H3PO3是三元酸,又是还原性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7届安徽省高三上第二次月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
A.二氧化硅的分子式 SiO2
B.质子数为53,中子数为78的碘原子
C.羟基的电子式
D.次氯酸的结构式:H﹣Cl﹣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6-2017学年四川省成都市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化学试卷 题型:选择题
下图是某同学用500mL容量瓶配制0.10mol·L-1Na2CO3溶液的步骤:
该同学的错误是
A. ①⑤⑥
B. ②④⑦
C. ①⑥
D. ⑤⑥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6-2017学年河北省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卷 题型:选择题
下列反应中,反应前后固体物质的质量不变的是
A.氢气通过灼热的CuO粉末
B.二氧化碳通过Na2O2粉末
C.铝与Fe2O3发生铝热反应
D.将锌粒投入Cu(NO3)2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