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2NO22NO+O2在密闭容器中进行,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                    (    )

       ①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O2的同时生成2n mol NO2

       ②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O2的同时生成2n mol NO

       ③用NO2、NO、O2的物质的量浓度变化表示反应速率之比为2:2:1的状态

       ④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改变的状态

       ⑤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的状态

       ⑥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的状态

       A.①④⑥               B.②③⑤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⑤⑥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2012?山东模拟)资料显示:“氨气可在纯氧中安静燃烧…某校化学小组学生设计如下装置(图中铁夹等夹持装置已略去)进行氨气与氧气在不同条件下反应的实验.

(1)用装置A制取纯净、干燥的氨气,大试管内碳酸盐的化学式是
(NH42CO3或NH4HCO3
(NH42CO3或NH4HCO3
;碱石灰的作用是
吸收水和二氧化碳
吸收水和二氧化碳

(2)将产生的氨气与过量的氧气通到装置B(催化剂为铂石棉)中,用酒精喷灯加热:
①氨催化氧化的化学方程式
4NH3+5O2
催化剂
.
4NO+6H2O
4NH3+5O2
催化剂
.
4NO+6H2O
;试管内气体变为红棕色,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NO+O2═2NO2
2NO+O2═2NO2

②停止反应后,立即关闭B中两个活塞.一段时间后,将试管浸入冰水中.试管内气体颜色变浅,请结合化学方程式说明原因
2NO2?N2O4 △H<0,降温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颜色变浅
2NO2?N2O4 △H<0,降温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颜色变浅

(3)将过量的氧气与A产生的氨气分别从a、b两管进气口通入到装置C中,并在b管上端点燃氨气:
①两气体通入的先后顺序是
先通O2,后通NH3
先通O2,后通NH3
;其理由是
若先通NH3,氨气在空气中不能燃烧,逸出造成环境污染
若先通NH3,氨气在空气中不能燃烧,逸出造成环境污染

②氨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
4NH3+3O2
 点燃 
.
 
2N2+6H2O
4NH3+3O2
 点燃 
.
 
2N2+6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X、Y是中学化学里常用的物质,其中Y是单质,X是化合物;它们之间相互反应以及生成物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已知E溶液跟NH4SCN的稀溶液混合时,溶液呈血红色.请回答:
(1)Y和X浓溶液反应的条件是
加热
加热
,而常温下难反应的原因是
Fe表面被浓硝酸钝化
Fe表面被浓硝酸钝化

(2)写出F和G相互转化的化学方程式:F→G+X
3NO2+H2O=2HNO3+NO
3NO2+H2O=2HNO3+NO
G→F
2NO+O2=2NO2
2NO+O2=2NO2

(3)L转化成I的现象是
白色固体迅速变为灰绿色,最后变为红褐色
白色固体迅速变为灰绿色,最后变为红褐色
,有关的化学方程式是
4Fe(OH)2+2H2O+O2=4Fe(OH)3
4Fe(OH)2+2H2O+O2=4Fe(OH)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NO很容易与许多分子迅速发生反应,科学家发现在生命体中会不断地产生NO,用于在细胞和细胞间传递信息;NO还参与心血管系统、免疫系统以及中枢和外围神经系统的调控.
(1)写出实验室用金属铜和稀硝酸制取NO的离子方程式:
3Cu+8H++2NO3-=3Cu2++2NO↑+4H2O
3Cu+8H++2NO3-=3Cu2++2NO↑+4H2O

(2)甲同学利用如图1所示装置进行铜和稀硝酸反应实验,实际上看到的气体却是红棕色的原因是(填化学方程式):
2NO+O2=2NO2
2NO+O2=2NO2

(3)丙同学采用如图2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证明了铜与稀硝酸反应生成NO.该同学的步骤如下:
①从U形管左端加入稀硝酸,直至充满U形管右端;
②用附有铜丝的胶塞塞住U形管右端(胶塞用锡箔纸包住),观察现象;
③等反应停止后用注射器注入适量空气,观察实验现象.该同学确认铜与稀硝酸反应生成NO的实验现象是
U形管右端有无色气体生成,注入空气后气体变红棕色
U形管右端有无色气体生成,注入空气后气体变红棕色

(4)如图3所示的收集NO气体的各种装置中,合理的是
CE
CE
(填选项代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2011?北京)甲、乙两同学为探究SO2与可溶性钡的强酸盐能否反应生成白色BaSO3沉淀,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夹持装置和A中加热装置已略,气密性已检验).

实验操作和现象:
操作 现象
关闭弹簧夹,滴加一定量浓硫酸,加热 A中有白雾生成,铜片表面产生气泡
B中有气泡冒出,产生大量白色沉淀
C中产生白色沉淀,液面上方略显浅棕色并逐渐消失
打开弹簧夹,通入N2,停止加热,一段时间后关闭 ---
从B、C中分别取少量白色沉淀,加稀盐酸 均未发现白色沉淀溶解
(1)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Cu+2H2SO4
  △  
.
 
CuSO4+SO2↑+2H2O
Cu+2H2SO4
  △  
.
 
CuSO4+SO2↑+2H2O

(2)C中白色沉淀是
BaSO4
BaSO4
,该沉淀的生成表明SO2具有
还原
还原
性.
(3)C中液面上方生成浅棕色气体的化学方程式是
2NO+O2═2NO2
2NO+O2═2NO2

(4)分析B中不溶于稀盐酸的沉淀产生的原因,甲认为是空气参与反应,乙认为是白雾参与反应.
①为证实各自的观点,在原实验基础上:
甲在原有操作之前增加一步操作,该操作是
通N2一段时间,排除装置中的空气
通N2一段时间,排除装置中的空气

乙在A、B间增加洗气瓶D,D中盛放的试剂是
饱和NaHSO3溶液
饱和NaHSO3溶液

②进行实验,B中现象:
大量白色沉淀
少量白色沉淀
检验白色沉淀,发现均不溶于稀盐酸.结合离子方程式解释实验现象异同的原因:
甲:SO42-+Ba2═BaSO4↓,乙:2Ba2++2SO2+O2+2H2O═2BaSO4↓+4H+,白雾的量远多于装置中O2的量
甲:SO42-+Ba2═BaSO4↓,乙:2Ba2++2SO2+O2+2H2O═2BaSO4↓+4H+,白雾的量远多于装置中O2的量

(5)合并(4)中两同学的方案进行实验.B中无沉淀生成,而C中产生白色沉淀,由此得出的结论是
SO2与可溶性钡的强酸盐不能反应生成BaSO3沉淀
SO2与可溶性钡的强酸盐不能反应生成BaSO3沉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非金属单质A经如图所示的过程转化为含氧酸D,已知D为强酸,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A在常温下为固体,B是能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有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气体.
①A、C、D的化学式分别是:A:
S
S
;C:
SO3
SO3
;D:
H2SO4
H2SO4

②写出A→B的化学方程式:
S+O2
 点燃 
.
 
SO2
S+O2
 点燃 
.
 
SO2

(2)若A在空气中的主要成分,C是红棕色的气体.
①A、C的化学式分别是:A
N2
N2
;C
NO2
NO2

②写出B→C的化学方程式:
2NO+O2=2NO2
2NO+O2=2NO2

③D的浓溶液在常温下可与铜反应并生成C气体,请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Cu+4H++2NO3-=Cu2++2NO2↑+2H2O
Cu+4H++2NO3-=Cu2++2NO2↑+2H2O
.该反应
属于
属于
(填“属于”或“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