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7.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0.1 mol Na2O2与足量CO2反应转移的电子数目为0.1 NA
B.标准状况下,2.24 L CCl4中的分子数目为0.1 NA
C.0.1 mol•L-1NaOH溶液中Na+的数目为0.1 NA
D.3.2 g O2和O3的混合物含有的分子数目为0.1 NA

分析 A、过氧化钠和二氧化碳的反应为歧化反应;
B、标况下四氯化碳为液态;
C、溶液体积不明确;
D、氧气和臭氧的摩尔质量不同.

解答 解:A、过氧化钠和二氧化碳的反应为歧化反应,故0.1mol过氧化钠转移0.1mol电子即0.1NA个,故A正确;
B、标况下四氯化碳为液态,故不能根据气体摩尔体积来计算其物质的量和分子个数,故B错误;
C、溶液体积不明确,故溶液中的钠离子的个数无法计算,故C错误;
D、氧气和臭氧的摩尔质量不同,故3.2g混合物的物质的量无法计算,则分子个数无法计算,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了阿伏伽德罗常数的有关计算,熟练掌握公式的使用和物质的结构是解题关键,难度不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如图,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烧杯Ⅰ的名称为原电池,烧杯Ⅱ的名称为电解池;
(2)烧杯Ⅰ中Cu是正极,烧杯Ⅱ中Cu是阳极;
(3)写出烧杯Ⅰ中发生的总化学方程式:Zn+H2SO4=ZnSO4+H2 ↑;
(4)试描述两装置中所产生的现象:烧杯I锌逐渐溶解,铜上有气泡;烧杯II中Cu逐渐溶解,C上有气泡,溶液中生成蓝色沉淀;;
(5)当锌片溶解6.5g时,烧杯铜片上产生标况下气体体积2.24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检验实验室配制的FeCl2溶液中的Fe2+是否被氧化生成Fe3+,应选用的最适宜的试剂是(  )
A.稀硝酸B.溴水C.KSCN溶液D.酸性高锰酸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铁在自然界分别广泛,在工业、农业和国防科技中有重要应用.

回答下列问题:
(1)用铁矿石(赤铁矿)冶炼生铁的高炉如图(a)所示.原料中除铁矿石和焦炭外含有石灰石.除去铁矿石中脉石(主要成分为SiO2 )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CaCO3$\frac{\underline{\;高温\;}}{\;}$CaO+CO2↑;CaO+SiO2$\frac{\underline{\;高温\;}}{\;}$CaSiO3;高炉排出气体的主要成分有N2、CO2 和CO (填化学式).
(2)已知:①Fe2O3 (s)+3C(s)=2Fe(s)+3CO(g)△H=+494kJ•mol-1
②CO(g)+$\frac{1}{2}$O2(g)=CO2(g)△H=-283kJ•mol-1
③C(s)+$\frac{1}{2}$O2(g)=CO  (g)△H=-110kJ•mol-1
则反应Fe2O3 (s)+3C(s)+$\frac{3}{2}$O2(g)=2Fe(s)+3CO2 (g) 的△H=-355kJ•mol-1.
理论上反应②③放出的热量足以供给反应①所需的热量
(填上述方程式序号)
(3)有人设计出“二步熔融还原法”炼铁工艺,其流程如图(b)所示,其中,还原竖炉相当于高炉的炉腰部分,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O3+3CO$\frac{\underline{\;高温\;}}{\;}$2Fe+3CO2;熔融造气炉相当于高炉的炉腹 部分.
(4)铁矿石中常含有硫,使高炉气中混有SO2 污染空气,脱SO2 的方法是碱液或氢氧化钠、氨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研究有机物一般经过以下几个基本步骤:分离、提纯→确定实验式→确定分子式→确定结构式.有机物A可由葡萄糖发酵得到,也可从酸牛奶中提取.纯净的A为无色粘稠液体,易溶于水.为研究A的组成与结构,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 验 步 骤解 释 或 实 验 结 论
(1)称取A 9.0g,升温使其汽化,测其密度是相同条件下H2的45倍.试通过计算填空:
(1)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90.
(2)将此9.0gA在足量纯O2充分燃烧,并使其产物依次缓缓通过浓硫酸、碱石灰,发现两者分别增重
5.4g和13.2g.

(2)A的分子式为C3H6O3
(3)另取A 9.0g,跟足量的NaHCO3粉末反应,生成2.24LCO2(标准状况),若与足量金属钠反应则生成2.24LH2(标准状况).(3)用结构简式表示A中含有的官能团
-COOH、-OH
(4)A的核磁共振氢谱如下图:
(4)A中含有4种氢原子.
综上所述,
A的结构简式为
(5)两分子A可反应生成一个六元环状化合物(5)写出此反应的方程式
2$→_{△}^{浓硫酸}$+2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环境保护意识越来越强,其中某些含碳、氮的化合物是环境污染的罪魁祸首.

(1)科学家研究消除和利用CO的问题.
①他们发现,在一定条件下氢气能把CO转化成CH4:CO(g)+3H2(g)?CH4(g)+H2O(g)△H<0.现在恒容密闭容器里按体积比为1:3充入CO和H2,一段时间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当改变反应的某一个条件后,下列变化能说明平衡一定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的是AC.
A.正反应速率先增大后减小   B.氢气的转化率减小
C.化学平衡常数K值增大     D.反应物的体积百分含量增大
上述反应达到平衡后,改变条件,既能同时增大正、逆反应速率又能使平衡逆向移动的措施是升高温度.
②他们还成功制成了CO一空气碱性(KOH为电解质)燃料电池,则此电池的负极反应式为CO-2e-+4OH-=CO32-+2H2O.
(2)汽车尾气中含大量NO,研究表明,可将NO通过下列方法转化成无毒气体
①在200℃、有催化剂存在时,H2可将NO还原为N2和生成1mol水蒸气时的能量变化如图1,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2H2(g)+2NO(g)=N2(g)+2H2O (g)△H=2(E1-E2)kJ•mol-1.(△H用含E1、E2、E3等的式子表示)
②某温度下,在2L密闭容器中充入各0.4mol的NO、CO进行反应:2NO(g)+2CO(g)?N2(g)+2CO2(g)△H<0,测得NO物质的量变化如图2所示:第6分钟继续加入0.2mol NO、0.2mol CO、0.2mol CO2和0.3mol N2,请在图2中画出到9分钟末反应达到平衡时NO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3)NaCN有剧毒,易造成水污染.常温下,0.1mol/L的NaCN溶液pH为11.0,原因是CN-+H2O?HCN+OH-(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则HCN的电离常数Ka=10-9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9.分子式为C4H8O2的有机物能与金属钠反应放出氢气,且与新制氢氧化铜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符合此条件的有机物有(不含立体异构)(  )
A.4种B.5种C.6种D.7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①热稳定性:H2O>HF>H2
②熔点:Al>Na>K 
③第ⅠA、ⅡA族元素的阳离子与同周期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具有相同的核外电子排布 
④元素周期表中从ⅢB族到ⅡB族10个纵行的元素都是金属元素 
⑤沸点:NH3<PH3<AsH3
A.①②⑤B.①③④C.①②③⑤D.①③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有机物分子中原子间(或原子与原子团间)的相互影响会导致物质化学性质的不同.下列事实不能说明上述观点的是(  )
A.苯酚能跟NaOH溶液反应,乙醇不能与NaOH溶液反应
B.乙烯能发生加成反应,乙烷不能发生加成反应
C.甲苯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苯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D.苯酚与浓溴水可直接反应,而苯与液溴反应则需要FeBr3作催化剂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