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5.某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需配制含有NH4+、Cl-、K+、SO42-的植物培养液450mL,且要求该培养液中c(Cl-)=c(K+)=c(SO42-)=0.4mol•L-1.实验室提供的药品有:NH4+Cl、KCl、(NH4+2SO4、K2SO4和蒸馏水.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植物培养液中,NH4+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8mol/L.
(2)甲同学用KCl和(NH42SO4两种物质进行配制,则需称取m(KCl)=14.9g,m[(NH42SO4]=26.4g.
(3)乙同学用(NH42SO4、NH4Cl和K2SO4三种物质进行配制,则(NH42SO4、NH4Cl、K2SO4三种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是1:2:1.

分析 配制含有NH4+、Cl-、K+、SO42-的植物培养液450mL,实验室中没有450mL的容量瓶,实际上配制的是500mL该溶液,
(1)要求该培养液中c(Cl-)=c(K+)=c(SO42-)=0.4mol•L-1,依据电荷守恒计算溶液中铵根离子浓度;
(2)依据m=cVM及质量守恒定律计算选用溶质的质量;
(3)已知培养液中c(Cl-)=c(K+)=c(SO42-)=0.4mol•L-1,根据质量守恒计算出(NH42SO4、NH4Cl和K2SO4的物质的量,再计算出三者的物质的量之比.

解答 解:配制含有NH4+、Cl-、K+、SO42-的植物培养液450mL,实验室中没有450mL的容量瓶,实际上配制的是500mL该溶液,
(1)且要求该培养液中c(Cl-)=c(K+)=c(SO42-)=0.4mol•L-1,依据溶液中电荷守恒规律可知:
c(Cl-)+2c(SO42-)=c(K+)+c(NH4+),0.4mol/L+2×0.4mol/L=0.4mol/L+c(NH4+),得c(NH4+)=0.8mol/L;
故答案为:0.8mol/L;
(2)要求该培养液中c(Cl-)=c(K+)=0.4mol•L-1,c(NH4+)=0.8mol/L,则需要氯化钾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4mol/L,需要氯化钾固体质量为:m=0.4mol/L×0.5L×74.5g/mol=14.9g;
要使c(SO42-)=0.4mol•L-1,c(NH4+)=0.8mol/L,则需要硫酸铵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4mol/L,需要硫酸铵固体质量为:m=0.4mol/L×0.5L×132g/mol=26.4g,
故答案为:14.9;26.4;
(3)配制含有NH4+、Cl-、K+、SO42-的植物培养液500mL,且溶液中c(Cl-)=c(K+)=c(SO42-)=0.4mol•L-1,根据(1)可知c(NH4+)=0.8mol/L,根据钾离子守恒需要K2SO4的物质的量为:n(K2SO4)=$\frac{1}{2}$×0.4mol/L×0.5L=0.1mol,根据硫酸根离子守恒可知需要(NH42SO4的物质的量为:n((NH42SO4)=0.4mol/L×0.5L-0.1mol=0.1mol,根据铵根离子守恒可知需要NH4Cl的物质的量为:n(NH4Cl)=0.8mol/L×0.5L-0.1mol×2=0.2mol,
所以则(NH42SO4、NH4Cl、K2SO4三种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0.1mol:0.2mol:0.1mol=1:2:1,
故答案为:1:2:1.

点评 本题考查了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题目难度中等,正确判断配制溶液的体积为解答关键,注意掌握守恒思想在化学计算中的应用方法,试题培养了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及化学计算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利用废旧镀锌铁皮可制备磁性Fe3O4胶体粒子及副产物ZnO.制备流程如下:

已知:Zn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与Al及其化合物的性质相似.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用NaOH溶液处理废旧镀锌铁皮的作用有AB  .
A.去除油污   B.溶解镀锌层   C.去除铁锈   D.钝化
(2)调节溶液A的pH可产生Zn(OH)2沉淀,为制得ZnO,后续操作步骤是抽滤、洗涤、灼烧
(3)由溶液B制得Fe3O4胶体粒子的过程中,须持续通入N2,其原因是在N2气氛下,防止Fe2+被氧化
(4)Fe3O4胶体粒子能否用减压过滤法实现固液分离?不能(填“能”或“不能”),理由是胶体粒子太小,抽滤时容易透过滤纸.
(5)用重铬酸钾法(一种氧化还原滴定法)可测定产物Fe3O4中的二价铁含量.若需配制浓度为0.01000mol•L-1的K2Cr2O7标准溶液250mL,应准确称取K2Cr2O70.7350g(保留4位有效数字,已知M(K2Cr2O7)=294.0g•mol-1).配制该标准溶液时,下列仪器不必要用到的有③⑦.(用编号表示)
①电子天平  ②烧杯  ③量筒  ④玻璃棒  ⑤容量瓶  ⑥胶头滴管  ⑦移液管
(6)滴定操作中,如果滴定前装有K2Cr2O7标准溶液的滴定管尖嘴部分有气泡,而滴定结束后气泡消失,则滴定结果将偏大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常温下,1L0.1mol/L的NH4NO3溶液中氮原子数为0.2NA
B.1mol羟基中电子数为10NA
C.在含4mol Si-O键的二氧化硅中,氧原子数为4NA
D.常温常压下,22.4L乙烯中C-H键数为4N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过氧化钙(CaO2•8H2O)是一种在水产养殖中广泛使用的供氧剂.
(1)Ca(OH)2悬浊液与H2O2溶液反应可制备CaO2•8H2O.
Ca(OH)2+H2O2+6H2O=Ca02•8H2O,反应时通常加入过量的Ca(OH)2,其目的是提高过氧化氢的利用率.
(2)向池塘水中加入一定里的Ca02•8H2O后,池塘水中浓度增加的离子有AD(填序号).
A.Ca2+         B.H+          C.CO32-         D.OH-
(3)CaO2在受热时能分解成CaO和O2.如图是测定样品中CaO2含量的装置.
①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连接好装置,从漏斗注水,量气管两边形成高度差,做好标记,一段时间后,高度差不变,说明气密性良好.
②加热小试管中的样品时,随着过氧化钙分解,量气瓶内的液面逐渐下降,为防止试管和量气瓶内气体压强过大,可将漏斗下移(填“上提”或“下移”).
(4)水中溶解氧的测定方法如下:向一定量水样中加入适量MnSO4和碱性KI溶液,生成MnO(O H)2沉淀,密封静置,加入适量稀H2SO4,待MnO(O H)2与I-完全反应生成Mn2+和I2后,以淀粉作指示剂,用Na2S2O3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测定过程中物质的转化关系如下:O2$\stackrel{Mn_{2}+}{→}$MnO(OH)2$\stackrel{I-}{→}$I2$\stackrel{S_{2}O_{3}}{→}$S4O${\;}_{6}^{2-}$
①写出O2将Mn2+氧化成MnO(O H)2的离了方程式:O2+2Mn2++4OH-=2MnO(OH)2
②取加过一定量CaO2•8H2O的池塘水样l00.00ml,按上述方注测定水中溶解氧量,消耗0.01000mol/L Na2S2O3标准溶液13.50ml.计算该水样中的溶解氧(用mg•L-1表示),写出计算过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用NaBH4与FeCl3反应可制取纳米铁:2FeCl3+6NaBH4+18H2O=2Fe+6NaCl+6H3BO3+21H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中氧化剂只有FeCl3
B.NaBH4的电子式为
C.NaBH4与稀硫酸不发生反应
D.该反应中每生成1 mol Fe,转移的电子数为3mo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0.磷化铝、磷化锌、磷化钙是目前常见的熏蒸杀虫剂,都能与水或酸反应产生有毒气体膦(PH3),PH3具有较强的还原性,能在空气中自燃.卫生安全标准规定,粮食中磷化物(以PH3计)含量≤0.05mg/kg.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通过下列方法对粮食中残留磷化物含量进行研究:
【操作流程】安装吸收装置→PH3的产生与吸收→转移KMnO4吸收溶液→亚硫酸标准溶液滴定
【实验装置】

C中盛有200g原粮;D、E、F 各盛装1.00mL浓度为1.00×10-3mol/L的KMnO4溶液(H2SO4酸化).
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仪器G的名称是分液漏斗,以磷化铝为例,写出磷化铝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AlP+3H2O=Al(OH)3↓+PH3↑.
(2)检查C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用止水夹夹紧C装置左右两端的橡皮管,
取下上口活塞,漏斗中加入水,打开下口旋塞,观察到水开始下滴一段时间后,不再连续下滴,表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3)实验过程中,用抽气泵反复抽气的目的是保证生成的PH3全部被酸性KMnO4溶液吸收.
(4)A中盛装KMnO4溶液是为除去空气中可能含有的还原(填“还原”或“氧化”)性气体; B中盛装新制FeSO4溶液的作用是除去空气中的O2
(5)已知D、E、F中发生同一反应,实验中PH3被氧化成磷酸,写出所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5PH3+8KMnO4+12H2SO4=5H3PO4+8MnSO4+4K2SO4+12H2O;收集装置D、E、F所得吸收液,并洗涤D、E、F,将吸收液、洗涤液一并置于锥形瓶中,加水稀释至25mL,用浓度为5×10-4mol/LNa2SO3标准溶液滴定剩余的KMnO4溶液,消耗Na2SO3标准溶液11.00mL,则该原粮中磷化物(以PH3计)的含量为0.085mg/k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下列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且符合安全要求的是(  )
A.
制备氢氧化亚铁并观察其颜色
B.
气密性检
C.
制备并检验氢气的可燃性
D.
浓硫酸稀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Ⅰ.现代工业常以氯化钠为原料制备纯碱,部分工艺流程如下:

已知NaHCO3在低温下溶解度较小.
(1)反应Ⅰ的化学方程式为NaCl+CO2+NH3+H2O=NaHCO3↓+NH4Cl.
(2)处理母液的两种方法:
(1)向母液中加入石灰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H4Cl+Ca(OH)2=CaCl2+2NH3↑+2H2O,目的是使NH3循环利用.
(2)向母液中通入NH3,加入细小的食盐颗粒并降温,可得到NH4Cl晶体.
Ⅱ.某化学小组模拟“侯氏制碱法”,以NaCl、NH3、CO2和水等为原料以及如图所示装置制取NaHCO3,然后再将NaHCO3制成Na2CO3

(3)装置丙中冷水的作用是冷却,使碳酸氢钠晶体析出;由装置丙中产生的NaHCO3制取Na2CO3时,需要进行的实验操作有过滤、洗涤、灼烧.
若灼烧的时间较短,NaHCO3将分解不完全,该小组对一份加热了t1min的NaHCO3样品的组成进行了以下探究.
取加热了t1min的NaHCO3样品29.6g完全溶于水制成溶液,然后向此溶液中缓慢地滴加稀盐酸,并不断搅拌.随着盐酸的加入,溶液中有关离子的物质的量的变化如图所示.

(4)曲线c对应的溶液中的离子是HCO3-(填离子符号);该样品中NaHCO3和Na2CO3的物质的量分别是0.1mol、0.2mo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某一反应体系有反应物和生成物共五种物质:O2、H2CrO4、Cr(OH)3、H2O、H2O2
已知该反应中H2O2只发生如下过程:H2O2→O2
①该反应中,发生还原反应的过程是H2CrO4→Cr(OH)3
②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2Cr(OH)3↓+3O2↑+2H2O.
③如反应转移了0.3mol电子,则产生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体积为3.36L.
④H2O2有时可作为矿业废液消毒剂,有“绿色氧化剂”的美称,如消除采矿业胶液中的氰化物(如KCN).H2O2被称为绿色氧化剂的理由是H2O2作氧化剂,其还原产物是H2O,H2O没有毒性及污染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