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2.羟醛缩合常用于有机合成过程中的增长碳链,其原理为:RCHO+R′CH2CHO$→_{△}^{稀NaOH}$+H2O(R、R′表示烃基或氢),高分子化合物PVB的合成就是其一种重要应用.

已知:Ⅰ.醛与二元醇(如乙二醇)可生成环状缩醛:
Ⅱ.PCAc的结构为
(1)PVAc由一种单体经加聚反应得到,该单体的结构简式是CH3COOCH=CH2
(2)A的核磁共振氢谱有2组吸收峰.
(3)已知E能使Br2的CCl4溶液褪色,则E的名称为2-丁烯醛.
(4)A与合成B的化学方程式是
(5)若C为反式结构,且由B还原得到,则C的反式结构是
(6)N由A经反应①~③合成.
A.①的反应试剂和条件是稀NaOH、加热.
B.②的反应类型是加成反应.
C.③的化学方程式是2CH3(CH23OH+O2$→_{△}^{Cu}$2CH3(CH22CHO+2H2O.

分析 A的分子式为C2H4O,与苯甲醛反应得到B,结合信息可知,A为CH3CHO,B为 ,C为反式结构,由B还原得到,可以确定C中仍具有C=C,被还原的基团应是-CHO,可确定C的结构式,根据D的分子式C11H12O2,可以确定其不饱和度为6,结合生成D的反应条件,可确定D为 ,进而确定M为CH3COOH.由PVB的结构简式和题给信息I可确定其单体之一是CH3(CH22CHO,即N为CH3(CH22CHO,另一高分子化合物PVA为,进而推出PVAc的单体为CH3COOCH=CH2;由A和N的结构简式,结合题给信息,可推出E为CH3CH=CHCHO,F为CH3(CH23OH,据此解答.

解答 解:A的分子式为C2H4O,与苯甲醛反应得到B,结合信息可知,A为CH3CHO,B为 ,C为反式结构,由B还原得到,可以确定C中仍具有C=C,被还原的基团应是-CHO,可确定C的结构式,根据D的分子式C11H12O2,可以确定其不饱和度为6,结合生成D的反应条件,可确定D为 ,进而确定M为CH3COOH.由PVB的结构简式和题给信息I可确定其单体之一是CH3(CH22CHO,即N为CH3(CH22CHO,另一高分子化合物PVA为,进而推出PVAc的单体为CH3COOCH=CH2;由A和N的结构简式,结合题给信息,可推出E为CH3CH=CHCHO,F为CH3(CH23OH.
(1)PVAc由一种单体经加聚反应得到,该单体的结构简式是:CH3COOCH=CH2
故答案为:CH3COOCH=CH2
(2)A为CH3CHO,核磁共振氢谱有2组吸收峰,
故答案为:2;
(3)E为CH3CH=CHCHO,E的名称为:2-丁烯醛,
故答案为:2-丁烯醛;
(4)A与合成B的化学方程式是:
故答案为:
(5)由上述分析可知,则C的反式结构是:
故答案为:
(6)根据PVB的结构简式,结合信息可推出N的结构简式是CH3(CH22CHO,又因为E能使Br2的CCl4溶液褪色,所以E是2分子乙醛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并加热的条件下生成的,即E的结构简式是CH3CH=CHCHO,然后E通过氢气加成得到F,所以F的结构简式是CH3CH2CH2CH2OH.F经过催化氧化得到N,反应方程式为:2CH3(CH23OH+O2$→_{△}^{Cu}$2CH3(CH22CHO+2H2O,
故答案为:稀NaOH、加热;加成反应;2CH3(CH23OH+O2$→_{△}^{Cu}$2CH3(CH22CHO+2H2O.

点评 本题考查有机物的推断与合成,充分利用给予的信息、有机物结构与分子式进行推断,需要学生熟练掌握官能团的性质与转化,较好的考查学生自学能力、知识迁移运用能力,难度中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下列实验操作或实验事故处理正确的是(  )
A.不慎将浓碱溶液沾到皮肤上,立即用大量硫酸冲洗,然后再用水冲洗
B.不慎将酸溅到眼中,立即用大量水冲洗,边洗边眨眼睛
C.实验时手指上不小心沾上浓硫酸,立即用NaOH溶液清洗
D.酒精不慎洒在实验桌上烧起来时,立即用水浇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将5.08g由Na2CO3和NaHCO3组成的固体混合物完全溶于水,制成溶液,然后向该溶液中逐滴加入2mol?L-1的盐酸,所加入盐酸的体积与产生CO2体积(标准状况)的关系如图所示.
(1)写出OA段所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CO32-+H+═HCO3-
(2)当加入35mL盐酸时,产生的CO2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672mL.
(3)原混合物中的Na2CO3和NaHC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4:1.
(4)NaHCO3固体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2NaHCO3$\frac{\underline{\;\;△\;\;}}{\;}$Na2CO3+H2O+C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某同学组装了如图所示的电化学装置.电极Ⅰ为Al,其他电极均为Cu.
①电极Ⅰ为负极(填“正”“负”或“阴”“阳”),发生氧化反应(填“氧化”或“还原”),电极反应式为Al-3e-=Al3+;电极Ⅲ为阳极(填“正”“负”或“阴”“阳”).
②盐桥中盛有含KNO3溶液的琼脂,盐桥中的K+向II极(填“Ⅰ”或“Ⅱ”)移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增塑剂DCHP可由邻苯二甲酸酐与环己醇反应制得,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邻苯二甲酸酐属于酸性氧化物
B.环己醇分子中所有的原子可能共平面
C.DCHP能发生加成、取代、消去反应
D.1molDCHP最多可与含2molNaOH的烧碱溶液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下列物质对水的电离平衡不产生影响的是(  )
A.H2SO4B.Ba(OH)2C.KClD.CH3COON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利用甲烷与水反应制备氢气,因原料廉价产氢率高,具有实用推广价值.
已知:①CH4(g)+H2O(g)?CO(g)+3H2(g)△H=+206.2kJ•mol-1
②CO(g)+H2O(g)?CO2(g)+H2(g)△H=-42.3kJ•mol-1
(1)甲烷和水蒸气生成二氧化碳和氢气的热化学方程式CH4(g)+2H2O(g)=4H2(g)+CO2(g)△H=+163.9 kJ/mol.
(2)为了探究反应条件对反应CO(g)+H2O(g)?CO2(g)+H2(g)△H=-42.3kJ•mol-1的影响,某活动小组设计了三个实验,实验曲线如图所示.
编号温度压强c(CO)c(H2O)
530℃3MPa1.0mol•L-13.0mol•L-1
XY1.0mol•L-13.0mol•L-1
630℃5MPa1.0mol•L-13.0mol•L-1
①请依据实验曲线图补充完整表格中的实验条件:X=530℃,Y=5MPa.
②实验Ⅲ从开始至平衡,其平均反应速度率v (CO)=0.12mol•L-1•min-1
③实验Ⅱ达平衡时CO的转化率大于 实验Ⅲ达平衡时CO的转化率(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④在530℃时,平衡常数K=1,若往1L容器中投入0.2mol CO(g)、0.2mol H2O(g)、1mol CO2(g)、0.1mol H2(g),此时化学反应将向逆方向(填“向正方向”、“向逆方向”或“不”) 移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按照要求完成下列填空.
(1)CH3CH2CH(CH32名称为2-甲基丁烷.葡萄糖的分子式为C6H12O6
(2)高分子的链节为.其单体的结构简式分别为
(3)已知铅蓄电池放电的总反应式为:PbO2+Pb+2H2SO4=2PbSO4+2H2O,其负极反应式为Pb-2e-+SO42-=PbSO4.放电后正极质量增大(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天律港爆炸时泄漏出NaCN,在检测水中的CN-时,可用二氧化氯将氰化物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氮气.某实验小组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以测定CN-的浓度.
反应原理:5NaClO2+4HCl=4ClO2+5NaCl+2H2O
(已知:二氧化氯易溶于水,与碱溶液反应生成亚氯酸盐和氯酸盐)

(1)仪器A的名称为分液漏斗
(2)根据气体由左至口,仪器接口的顺序为c接g,h接e,d接a,b接f(填字母)
(3)装置B中放入的试剂是氢氧化钠溶液,其作用是除去生成的混合气体中的二氧化碳
(4)澄清石灰水的作用是检验混合气体中二氧化碳是否除尽
(5)若取含CN-的污水样品1000mL进行试验,量气管前后读数如图所示(气体体积折算为标准状况下的体积),则该实验中测得的CN-的浓度6.5mg•L-1,若量气后读数如图3,则该实验中测得的CN-浓度将偏高(填“偏高”或“偏低”)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