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甲酸铜[Cu(HCOO)2?4H2O]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可以用碱式碳酸铜与甲酸作用来制备.
实验步骤:
(Ⅰ)碱式碳酸铜的制备

(Ⅱ)甲酸铜的制备
碱式碳酸铜与甲酸反应制得蓝色四水甲酸铜:
Cu(OH)2?CuCO3+4HCOOH+5H2O═Cu(HCOO)2?4H2O+CO2
将产品碱式碳酸铜放入烧杯内,加入约20mL蒸馏水,加热搅拌至323K左右,逐滴加入适量甲酸至沉淀完全溶解,趁热过滤.滤液在通风橱下蒸发至原体积的
1
3
左右,冷却至室温,减压过滤,洗涤,得Cu(HCOO)2?4H2O产品,称量,计算产率.
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Ⅰ) 将研磨后混合物注入热水后的现象是
 

(2)步骤(Ⅰ) 的后续“操作”有过滤、洗涤,其中检验沉淀已洗净的方法是
 

(3)本实验涉及三种固液分离的方法.
①倾析法使用到的仪器有
 

②若采用减压过滤的装置对步骤(Ⅱ)中溶解后的溶液进行趁热过滤,操作的目的是
 

③步骤(Ⅱ) 的实验中,需用到下列装置
 


④下列选项中,不能采用减压过滤的方法进行分离的是
 

A.Na2SiO3与盐酸混合所得的胶状沉淀
B.实验室用水杨酸和乙酸酐制得的阿司匹林
C.纳米级超细碳酸钙与水的混合液
D.苯酚与浓溴水混合后产生的沉淀
(4)在制备碱式碳酸铜的过程中,如果温度过高,对产物有何影响?
 

(5)用无水乙醇洗涤Cu(HCOO)2?4H2O晶体的目的是
 

(6)最终称量所得的产品为7.91g,则产率为
 
考点:制备实验方案的设计
专题:实验设计题
分析:(1)根据反应方程式2CuSO4+4NaHCO3═Cu(OH)2?CuCO3↓+3CO2↑+2Na2SO4+H2O判断硫酸铜与碳酸氢钠的反应现象;
(2)反应后的溶液中含有硫酸根离子,可以通过检验洗涤液中是否含有硫酸根离子判断沉淀是否洗净;
(3)①根据倾析法的操作方法选用仪器;
②甲酸铜的溶解度随降低而减小,温度降低会析出晶体,需趁热过滤;
③根据步骤(Ⅱ)中制备甲酸铜的操作步骤选用需要的仪器;
④减压过滤可加快过滤速度,并能得到较干燥的沉淀,用于沉淀的分离,不可以用于胶状沉淀的分离,据此进行判断;
(4)碱式碳酸铜不稳定,温度过高容易分解;
(5)根据甲酸铜在乙醇中的溶解度大小及杂质乙酸的性质分析;
(6)根据n=
m
M
计算出硫酸铜晶体、碳酸氢钠的物质的量,然后根据不足量计算出生成碱式碳酸铜的物质的量,再根据反应Cu(OH)2?CuCO3+4HCOOH+5H2O═Cu(HCOO)2?4H2O+CO2↑计算出理论上生成甲酸铜晶体的质量,最后计算出产率.
解答: 解:(1)硫酸铜与碳酸氢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uSO4+4NaHCO3═Cu(OH)2?CuCO3↓+3CO2↑+2Na2SO4+H2O,所以步骤(Ⅰ) 将研磨后混合物注入热水后,会观察到有大量气泡产生并有蓝色沉淀产生,
故答案为:有大量气泡产生并有蓝色沉淀产生;
(2)无法满意洗净,碱式碳酸铜固体上会粘有硫酸根离子,所以检验沉淀已洗净的方法为:取最后一次洗涤后的溶液少许于试管,滴加BaCl2溶液,若不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沉淀已洗净,
故答案为:取最后一次洗涤后的溶液少许于试管,滴加BaCl2溶液,若不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沉淀已洗净;
(3)①倾析法分离溶液时,选用使用到烧杯和用于引流的仪器玻璃棒,
故答案为:烧杯、玻璃棒;
②甲酸铜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变大,如果冷却,会有晶体析出,降低产率,因此需趁热过滤,
故答案为:防止甲酸铜晶体析出;
③根据甲酸铜的制备步骤可知,需要减压过滤、趁热过滤和蒸发装置,所以需要的装置有C、D、F,
故答案为:CDF;
④减压过滤只能用于分离难溶物,不能用于分离胶体,所以不能采用减压过滤的方法进行分离的是:A.Na2SiO3与盐酸混合所得的胶状沉淀、纳米级超细碳酸钙与水的混合液,
故答案为:AC;
(4)用于碱式碳酸铜不稳定,温度过高导致Cu(OH)2?CuCO3分解生成黑色的氧化铜、二氧化碳气体和水,影响其产率,
故答案为:温度过高导致Cu(OH)2?CuCO3分解;
(5)甲酸铜晶体在乙醇中溶解度较小,且能够除去甲酸铜晶体中的杂质乙酸,从而降低甲酸铜的损失,
故答案为:除去甲酸并减少甲酸铜晶体损失;
(6)12.5g硫酸铜晶体的物质的量为:
12.5g
250g/mol
=0.05mol,
9.5g碳酸氢钠的物质的量为:
9.5g
84g/mol
≈0.113mol,
根据反应2CuSO4+4NaHCO3═Cu(OH)2?CuCO3↓+3CO2↑+2Na2SO4+H2O可知,碳酸氢钠过量,反应生成的碱式碳酸铜的物质的量为0.05mol,
根据反应Cu(OH)2?CuCO3+4HCOOH+5H2O═Cu(HCOO)2?4H2O+CO2↑可知,生成甲酸铜的物质的量为0.05mol,
所以甲酸铜的产率为:
7.91g
226g/mol×0.05mol
×100%=70%,
故答案为:70%.
点评:本题通过碱式碳酸铜、甲酸铜晶体的制备,考查物质性质实验方案的设计方法,题目难度中等,试题涉及的知识点较多、综合性较强,充分考查了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及化学实验、化学计算能力,是一道质量较好的试题.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有失去标签的A、B、C、D四瓶溶液,它们的成分可能是Na2CO3、K2SO4、Ba(NO32、NaHSO4中的某一种,进行下列实验:
(1)A+C→溶液①+气体①(2)B+A→溶液②+沉淀①
(3)C+B→溶液③+沉淀②(4)溶液③+沉淀①→溶液④+气体①
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写出上述过程的离子方程式:
(1)
 

(2)
 

(3)
 

(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X、Y、Z、W是周期表中前30号元素,其中只有X、Y同周期.已知X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内层电子数的2倍;X与Y形成的常见化合物之一常被用于高炉炼铁;Z与X同主族,其单质在同周期元素中形成的单质中熔点最高;W原子核外的未成对电子数是前四周期元素中最多的.请回答下列问题:
(1)X、Y、Z三种元素的电负性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填元素符号).
(2)X、Y分别与H形成的化学键的极性关系为X-H
 
Y-H(填“<”、“>”或“=”);化合物X2H4Y2是生活中常用调味品之一,其一个分子中含有
 
个σ键,
 
个π键.
(3)+1价气态基态阳离子再失去一个电子形成+2价气态基态阳离子所需要的能量称为第二电离能I2,依次还有I3、I4、I5…,推测Z元素的电离能突增最早应出现在第
 
电离能.
(4)用轨道式表示W基态原子的价层电子排布
 

(5)化合物XY2的熔点远低于ZY2,其理由是
 

(6)如图是化合物XY2的晶胞图,每一个XY2周围距离最近且相等的XY2
 
个.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近年来,太湖蓝藻暴发,造成无锡市自来水水源地水质严重恶化.这再次敲响了我国水危机的警钟.太湖流域某化工厂排放的污水中,常溶有某些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初步认为可能含有Fe3+、Ba2+、OH-、Ag+、Cl-、Cu2+、CO32-、SO42-.为了进一步确认,取样进行实验检测:
①取污水仔细观察,呈无色、透明、均一状态.
②向取样的污水中,滴入稀硫酸,有大量白色沉淀产生,再加稀硝酸,白色沉淀不消失.
③用pH试纸测定污水的pH,溶液呈碱性.
(1)由此可知,该污水中肯定含有的离子是
 
,肯定没有的离子是
 
,可能含有的离子是
 

(2)如何通过实验进一步确定溶液中可能存在的离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人类活动产生的CO2长期积累会威胁到生态环境,其减排问题受到全世界关注.
(1)微生物燃料电池是一种利用微生物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已知某种甲醇微生物燃料电池中,电解质溶液为酸性,示意图如图1:
①A电极附近甲醇发生的电极反应式为
 

②工作结束后,B电极室溶液的pH与工作前相比将变
 
(填写“增大”、“减小”或“不变”,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
(2)工业上常用高浓度的K2CO3溶液吸收CO2得溶液X,再利用电解法使K2CO3溶液再生,其装置示意图如图2,在阳极区附近发生的反应包括
 
和 H++HCO3?═CO2↑+H2O
(3)将燃煤产生的二氧化碳回收利用,可达到低碳排放的目的.图3是通过光电转化原理以廉价原料制备新产品的示意图.写出上述光电转化过程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催化剂a、b之间连接导线上电子流动方向是
 
(填a→b或b→a).
(4)已知CO2(g)+2CH3OH(g)?CH3OCOOCH3(g)+H2O(g)△H,控制一定条件,该反应能自发进行,即△H
 
0(填写>、<、=).在恒温容积可变的容器中加入1molCO2、2mol CH3OH,CO2的转化率与反应时间如图4所示,在反应过程中加压.若t1时容器体积为1000ml,则t2时容器体积为
 
m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在一种酸性溶液中可能存在Fe3+、NO
 
-
3
、Cl-、I-中的一种或几种离子,向该溶液中加入溴水,再加入淀粉,溶液变蓝.由此可推断溶液中(  )
A、一定含有I-,一定没有NO
 
-
3
、Fe3+
B、可能含有NO
 
-
3
、Cl-和I-
C、可能含有NO
 
-
3
D、一定含有Fe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已知有物质A、氨气,B、NaOH,C、食盐水,D、H2SO4,E、H2CO3,F、BaSO4,G、AgCl,H、Al(OH)3,I、CH3CH2OH,J、铜丝,K、CO2以上物质中:
(1)属于强电解质的是
 

(2)属于弱电解质的是
 

(3)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4)既不属于电解质,由不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5)写出物质G在溶液里的电离方程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CaO循环吸收CO2法是一种常用的技术,在降低温室气体CO2排放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其原理为CaO先与CO2反应生成CaCO3,反应一段时间后,对生成的CaCO3加热使其分解生成CaO,然后再利用生成CaO来吸收CO2,如此循环下去.某研究小组在体积相同的密闭容器中,各充入28gCaO和足量含CO2的混合气体(其他成分不与CaO反应)研究得温度和颗粒直径对CaO吸收CO2活性(即CaO转化率X)的影响如图所示.依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CaO(s)+CO2(g)?CaCO3(s)的△H
 
0,△S
 
0(填“<”、“>”或“=”),可以判断该反应已经达到平衡的是
 

A.密闭容器中总压强不变       
B.密闭容器中CO2的体积分数不变
C.密闭容器中固体质量不变        
D.消耗5.6gCaO的同时生成10.0gCaCO2
(2)743℃时,CaO转化率X显著下降的原因是
 
,CaO吸收CO2反应最适合的温度为
 

(3)若用单位时间内密闭容器中固体质量增重量来表示反应速率,则颗粒粒径为20μm的CaO从反映开始至5分钟时平均速率为
 

(4)实验表明CaO吸收CO2的活性随循环次数增多而降低,结合题给信息分析其原因是
 

(5)反应气体中CO2的体积分数φ(CO2)对CaO吸收CO2特性也有一定的影响,请在如图2中画出φ(CO2)=25%时反应转化率的变化趋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在下列化学反应中,既有离子键、极性键断裂,又有离子键、极性键形成的是(  )
A、Na2O+H2O═2NaOH
B、SO2+H2O═H2SO3
C、Cl2+H2O═HCl+HClO
D、4Li+O2═2Li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