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下列现象或事实可用同一原理解释的是(  )
A、浓硫酸和浓盐酸长期暴露在空气中浓度降低
B、铁在冷的浓硫酸中和铝在冷的浓硝酸中都没有明显变化
C、SO2、漂白粉、活性炭、过氧化钠都能使红墨水褪色
D、漂白粉和水玻璃长期暴露在空气中变质
考点:浓硫酸的性质,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钠的重要化合物
专题:
分析:A.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浓盐酸具有挥发性;
B.浓硫酸、浓硝酸具有强的氧化性;
C.漂白粉、过氧化钠具有强氧化性,活性炭具有吸附性,SO2与有色物质化合体现其漂白性;
D.漂白粉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HClO,HClO易分解,水玻璃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硅酸;
解答: 解:A.浓硫酸长期暴露在空气中浓度降低是因为吸收空气中的水,浓盐酸长期暴露在空气中浓度降低是因为氯化氢挥发,故A错误;
B.浓硫酸、浓硝酸具有强的氧化性,常温下遇到铁、铝发生钝化,故B正确;
C.漂白粉、过氧化钠具有强氧化性,活性炭具有吸附性,SO2与有色物质化合体现其漂白性,则漂白原理不同,故C错误;
D.漂白粉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HClO,HClO易分解,水玻璃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硅酸,则反应原理不完全相同,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元素化合物知识,明确物质的性质及发生的化学反应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不大,注意对 基础知识的积累.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物质不能通过化合反应生成的是(  )
A、Fe(OH)3
B、FeCl2
C、CuCl2
D、H2Si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都正确的是(  )
选项实验操作现象及实验结论
A向某溶液中先加入氯水,再加入KSCN溶液溶液变红色,原溶液一定含Fe2+
B向某溶液中加入稀盐酸,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溶液变浑浊,原溶液一定含CO
 
2-
3
C将饱和FeCl3溶液与足量NaOH溶液混合后,用激光笔照射出现光的通路,证明产生了Fe(OH)3胶体
D用砂纸打磨过的铝箔在空气中受热熔化,并不滴落证明Al2O3熔点高于Al单质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向一定量的饱和NaOH溶液中加入少量Na2O固体,恢复到原来温度时,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溶液中的Na+总数不变
B、单位体积内的OH-数目减少
C、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变
D、溶液的质量减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脚印”、“笑脸”、“五环”等焰火让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更加辉煌壮观,这些五彩缤纷的焰火与元素的焰色反应有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观察K2SO4的焰色应透过蓝色的钴玻璃
B、Na与NaCl在灼烧时火焰颜色相同
C、可以用焰色反应来区别NaCl和KCl
D、焰色反应是元素的性质,属于化学变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25℃时,在某物质的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H+浓度为1×10-amol/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7时,水的电离受到抑制
B、a<7时,溶液的pH可能为a
C、a>7时,此溶液可能是NH4Cl溶液
D、a>7时,此溶液的pH值一定为14-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把0.05mol NaOH固体,分别加入下列100mL溶液中,溶液的导电能力变化不大的是(  )
①自来水②0.5mol?L-1盐酸 ③0.5mol?L-1醋酸  ④0.5mol?L-1 NH4Cl溶液.
A、①②B、②④C、③④D、②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A、B、C、D是中学化学的常见物质,其中A、B、C均含有同一种元素.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关系如图所示(部分反应中的H2O已略去).请填空:
(1)若C能使品红溶液褪色,已知0.5molC被D进一步完全氧化成气态物质E,放出49.15kJ热量,则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2)若D是生产、生活中用量最大、用途最广的金属单质,加热蒸干B的溶液不能得到B,向C溶液中滴入黄色铁氰化钾 (K3[Fe(CN)6])溶液后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蓝色沉淀,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3)若A是一种碱性气体,常用作制冷剂,B和D为空气的主要成分,A在一定条件下生成C是工业制HNO3重要一步,则A→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若A、B、C三化合物的焰色反应均呈黄色,水溶液均为碱性,且浓度相同时碱性依次减弱,则反应①的离子方程式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生活常见现象中,没有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植物的光合作用
B、从海水中提取氯化钠
C、铁钉生锈
D、石灰岩风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