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6.在 2L 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内,800℃时反应 2NO(g)+O2(g)═2NO2(g)体系中,n(NO)随时间的变化如下表:
t/s012345
n(NO)/mol0.0200.0100.0080.0070.0070.007
(1)用O2的反应速率表示 0~2s 内该反应的平均反应速率 v=1.5×10-3mol•L-1•s-1.若上述反应在850℃下进行,反应2s时 n(NO)=0.009mol,并且不再随时间而改变,则该反应是放热反应.
(2)图中表示NO2浓度变化的曲线是b(填字母).
(3)能说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BC(填序号).
A.v(NO2)=2v(O2
B.容器内的压强保持不变
C.v(NO)=2v(O2
D.容器内气体密度保持不变
(4)能使该反应的反应速率增大,且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的是C(填序号).
A.及时分离出NO2
B.适当升高温度
C.增大O2的浓度
D.选择高效催化剂.

分析 (1)由表中数据可知2sNO的浓度变化,计算v(NO),结合计量数关系可确定v(O2);上述反应在850℃下进行,反应2s时 n(NO)=0.009mol,并且不再随时间而改变,比原平衡物质的量多,说明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
(2)NO2是产物,随反应进行浓度增大,平衡时浓度为NO浓度的变化量△c(NO);
(3)可逆反应达到平衡时,v正=V逆 (同种物质表示)或正逆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不同物质表示),反应混合物各组分的物质的量、浓度、含量不再变化,以及由此衍生的一些量也不发生变化,由此进行判断;
(4)根据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进行判断.

解答 解:(1)2s内用NO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v(NO)=$\frac{\frac{△n(NO)}{V}}{△t}$=$\frac{\frac{0.020mol-0.008mol}{2L}}{2s}$=3.0×10-3mol•L-1•s-1,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
所以v(O2)=$\frac{1}{2}$v(NO)=$\frac{1}{2}$×3.0×10-3mol•L-1•s-1=1.5×10-3mol•L-1•s-1
上述反应在850℃下进行,反应2s时 n(NO)=0.009mol,并且不再随时间而改变,比原平衡物质的量多,说明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则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故答案为:1.5×10-3mol•L-1•s-1;放;
(2)NO2是产物,随反应进行浓度增大,平衡时浓度为NO浓度的变化量△c(NO)=$\frac{0.020mol-0.007mol}{2L}$=0.0065mol/L,所以图中表示NO2变化的曲线是b,
故答案为:b;
 (3)A.表示同一方向反应速率,v(NO2)自始至终为v(O2)的2倍,不能说明达到平衡,故A错误;
B.随反应进行,反应混合气体总的物质的量在减小,气体总物质的量保持不变,容器内的压强保持不变,说明反应到达平衡,故B正确;
C.不同物质表示速率,到达平衡时,正逆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V逆 (NO):正(O2)=2:1,即V逆 (NO)=2v正(O2),故C正确;
D.混合气体的总质量不变,容器容积为定值,所以密度自始至终不变,不能说明达到平衡,故D错误.
故答案为:BC;
(4)2NO(g)+O2(g)═2NO2(g)△H<0,反应是气体体积减小的放热反应,采取下列措施,其中能使该反应的反应速率增大,且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A.及时分离除NO2气体,减少生成物浓度,平衡正向进行,但反应速率减小,故A错误;
B.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故B错误;
C.增大O2的浓度,化学反应速率加快,平衡正向移动,故C正确;
D.选择高效催化剂,化学反应速率加快,平衡不移动,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 本题综合考查化学平衡的计算,为高考常见题型,题目涉及反应速率、平衡平衡状态的判断及读图表能力,难度中等,判断平衡时要注意,选择判断的物理量,随着反应的进行发生变化,当该物理量由变化到定值时,说明可逆反应到达平衡状态.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处处留心皆知识.生活中遇到下列问题,不涉及到化学变化的是(  )
A.食物腐败变质B.浓硫酸在空气中体积增大
C.铝表面形成致密的薄膜D.食醋洗掉水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向含有CaCO3沉淀的水中通入CO2至沉淀恰好溶解,再向溶液中加入NaOH饱和溶液,又有CaCO3沉淀生成
B.向Na2CO3溶液中逐滴加入等物质的量的稀盐酸,生成的CO2与原Na2C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
C.等质量的NaHCO3和Na2CO3分别与足量盐酸反应,在同温同压下,生成的CO2体积前者多
D.向Na2CO3饱和溶液中通CO2,有NaHCO3结晶析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二氧化碳的捕集、利用是我国能源领域的一个重要战略方向.
(1)科学家提出由CO2制取C的太阳能工艺如图1所示.
①若“重整系统”发生的反应中$\frac{n(FeO)}{n(C{O}_{2})}$=6,则FexOy的化学式为Fe3O4
②“热分解系统”中每分解1molFexOy,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2mol.
(2)工业上用CO2和H2反应合成甲醚.已知:
CO2(g)+3H2(g)═CH3OH(g)+H2O(g)△H1=-53.7kJ•mol-1
CH3OCH3(g)+H2O(g)═2CH3OH(g)△H2=+23.4kJ•mol-1
则2CO2(g)+6H2(g)?CH3OCH3(g)+3H2O(g)△H3=-130.8kJ•mol-1
(3)①一定条件下,上述合成甲醚的反应达到平衡状态后,若改变反应的某一个条件,下列变化能说明平衡一定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的是b(填字母).
a.逆反应速率先增大后减小       b.H2的转化率增大
c.反应物的体积百分含量减小     d.容器中的$\frac{n(C{O}_{2})}{n({H}_{2})}$值变小
②在某压强下,合成甲醚的反应在不同温度、不同投料比时,CO2的转化率如图2所示.T1温度下,将6molCO2和12molH2充入2L的密闭容器中,5min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则0~5min内
的平均反应速率v(CH3OCH3)=0.18mol•L-1•min-1;KA、KB、KC三者之间的大小关系为KA=KC>KB

(4)常温下,用氨水吸收CO2可得到NH4HCO3溶液,在NH4HCO3溶液中,c(NH${\;}_{4}^{+}$)>c(HCO${\;}_{3}^{-}$)(填“>”、“<”或“=”);反应NH${\;}_{4}^{+}$+HCO${\;}_{3}^{-}$+H2O?NH3•H2O+H2CO3的平衡常数K=1.25×10-3.(已知常温下NH3•H2O的电离平衡常数Kb=2×10-5,H2CO3的电离平衡常数K1=4×10-7,K2=4×10-11
(5)现以H2与O2、熔融盐Na2CO3组成的燃料电池(如图3所示,其中Y为CO2)装置进行电解.
写出石墨I电极上发生反应的电极反应式:H2-2e-+CO32-═CO2+H2O.
在电解池中生成N2O5的电极反应式为:N2O4+2HNO3-2e-=2N2O5+2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炼铁的还原剂CO是由焦炭和CO2反应而得.现将焦炭和CO2放入体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高温下进行下列反应:C(s)+CO2(g)═2CO(g)△H=Q kJ•mol-1.如图为CO2、CO的物质的量n随时间t的变化关系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0~1 min,v(CO)=1 mol•L-1•min-1;1~3 min,v(CO)=v(CO2
B.当容器内的压强不变时,反应一定达到平衡状态,$\frac{P(平衡)}{P(起始)}$<1
C.3 min时,温度由T1升高到T2,则Q>0,再达平衡时,$\frac{K({T}_{2})}{K({T}_{1})}$>1
D.5 min时再充入一定量的CO,a、b曲线分别表示n(CO)、n(CO2)的变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种难溶电解质,Ksp小的溶解度一定小
B.0.1 mol AgCl和0.1 mol AgI混合后加入1 L水中,所得溶液中c(Cl-)=c(I-
C.在硫酸钡的沉淀溶解平衡体系中加入蒸馏水,硫酸钡的Ksp增大
D.用锌片作阳极,铁片作阴极,电解ZnCl2溶液,铁片表面出现一层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恒容密闭容器中,某化学反应2A?B+D在四种不同条件下进行,B、D起始浓度为0,反应物A的浓度(mol/L)随反应时间(min)的变化情况如表:
实验序号浓度(mol/L)时间(min)
0102030405060
1 

800℃1.00.80O.640.570.500.500.50
2800℃C20.600.500.500.500.500.50
3800℃C30.920.750.630.600.600.60
4820℃1.00.400.250.200.200.200.20
根据上述数据,完成下列填空:
(1)在实验1,反应在前20min内用B的浓度变化来表示的平均速率为0.009mol/(L•min).
(2)在实验2,A的初始浓度c2=1.0mol/L,反应在 20分钟内就达到平衡,可推测实验2中还隐含的条件是加入催化剂.
(3)设实验3的反应速率为υ3,实验1的反应速率为υ1(用同种物质的浓度变化表示),则达到平衡时υ3>υ1(填>、=、<=)且c3=1.2 mol/L.
(4)比较实验4和实验1,可推测该反应是吸热反应(选填“吸热”、“放热”).
(5)800℃时,反应2A?B+D的平衡常数=0.25,实验2中达到平衡时A的转化率=5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5.Ca(H2PO22(次磷酸钙,一元中强酸H3PO2的钙盐)是一种白色结晶粉末,溶于水(常温时,溶解度16.7g/100g水),其水溶液呈现弱酸性.可用作医药、抗氧化剂以及制备次磷酸钠等.由白磷(P4)与石灰乳制备Ca(H2PO22的实验步骤如下:
步骤1.在三口烧瓶中加入白磷和石灰乳,先通入N2,然后在约98°C下充分搅拌1h,同时收集产生的PH3
步骤2.将反应液静置、过滤.
步骤3.向滤液中通入适量CO2,再过滤.
步骤4.用次磷酸溶液调节步骤3滤液的pH,浓缩、冷却结晶、干燥得次磷酸钙.
(1)步骤1先通入N2的目的是排除装置内的空气,防止次磷酸钙及白磷被氧化;搅拌的目的是使反应物充分接触反应,加快反应速率.
(2)步骤1石灰乳与 P4(白磷)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P4+3Ca(OH)2+6H2O $\frac{\underline{\;98°C\;}}{\;}$ 3Ca(H2PO22+2PH3↑;步骤2过滤所得滤渣成分为P4和Ca(OH)2
(3)步骤3的目的是除去其中的Ca(OH)2
(4)请补充完整由产品进一步制备NaH2PO2•H2O的实验方案:取产品次磷酸钙加入烧杯中,加适量的水溶解,边搅拌边向溶液中加入Na2CO3溶液,静置,向上层清液中滴入Na2CO3溶液,若无沉淀,过滤,将滤液减压蒸发浓缩,结晶,干燥得到NaH2PO2•H2O.
(已知:在常压下,加热蒸发次磷酸钠溶液会发生爆炸,100℃时NaH2PO2•H2O的溶解度为667g/100g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在一定条件下,恒容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2SO2 (g)+O2(g)?2SO3(g),反应过程中某一时刻测得SO2、O2、SO3的浓度分别为0.2mol•L-1、0.1mol•L-1、0.2mol•L-1,当反应达到平衡时,可能出现的数据是(  )
A.C(SO3)=0.4mol•L-1B.C(SO3)+C(SO2)=0.3 mol•L-1
C.C(O2)=0.3mol•L-1D.C(SO3)=0.35 mol•L-1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