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中学化学常见的物质A、B、C、D之间存在如下转化关系:A+B→C+D+H2O(没有配平).请按要求填空:
(1)若A为短周期元素组成的黑色固体单质,与B的浓溶液共热时,产生C、D两种气体.C、D两种气体均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鉴别这两种气体不能选用的试剂是
 

a.BaCl2溶液  b.KMnO4溶液  c.品红溶液d.酸化的Ba(NO32溶液
向500mL2mol/L的NaOH溶液中通入0.8mol无色无味的C气体,恰好完全反应,此时溶液中的离子按照浓度由大到小排列的顺序是
 

(2)若A为红色金属单质,与适量B的溶液在常温下恰好完全反应,生成的无色气体C遇空气迅速变成红棕色.若参加反应的B物质的量为2mol时,则生成C气体的体积是
 
 L(标况).
(3)若生成的C、D为漂白粉的成分,其中D是漂白粉的有效成分.则久置的D在空气中失效的原因是
 

(4)若反应A+B→C+D+H2O 为实验室制取气体D的反应,且生成的D可以使紫色石蕊变蓝,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考点:无机物的推断
专题:推断题
分析:(1)C、D两种气体均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为SO2、CO2,A为短周期组成的黑色固体物质,与B的浓溶液共热时,产生SO2、CO2两种气体,同时生成水,A为C单质,B为浓硫酸,符合转化关系;
(2)若A为红色金属单质,与适量B的溶液在常温下恰好完全反应,生成的无色气体C遇空气迅速变成红棕色,则A为Cu,B为稀硝酸,C为NO,D为硝酸铜;
(3)若生成的C、D为漂白粉的成分,其中D是漂白粉的有效成分,为氯气与氢氧化钙的反应,则D为Ca(ClO)2,次氯酸钙与空气中二氧化碳、水反应生成次氯酸,次氯酸分解,而失去漂白性;
(4)若反应A+B→C+D+H2O 为实验室制取气体D的反应,且生成的D可以使紫色石蕊变蓝,则D为氨气,该反应为氯化铵与氢氧化钙的反应.
解答: 解:(1)C、D两种气体均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为SO2、CO2,A为短周期组成的黑色固体物质,与B的浓溶液共热时,产生SO2、CO2两种气体,同时生成水,A为C单质,B为浓硫酸,符合转化关系,反应方程式为:C+2H2SO4(浓)
  △  
.
 
CO2↑+2SO2↑+2H2O,
a、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都不和氯化钡反应,所以现象相同,无法鉴别,故选;
b、二氧化硫能使酸性高锰酸钾褪色,二氧化碳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所以能鉴别,故不选;
c、二氧化硫能使品红溶液褪色,二氧化碳不能使品红溶液褪色,所以能鉴别,故不选;
d、二氧化硫能和酸化的硝酸钡反应生成白色沉淀,二氧化碳不能和酸化的硝酸钡反应,所以能鉴别,故不选;
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2mol/L×0.5L=1mol,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是0.8mol,1<
n(NaOH)
n(CO2)
=
5
4
<2,所以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恰好反应生成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反应方程式为:5NaOH+4CO2═Na2CO3+3NaHCO3+H2O,
5NaOH+4CO2═Na2CO3+3NaHCO3+H2O
5mol 4mol 1mol 3mol
1mol 0.8mol 0.2mol 0.6mol
通过方程式知,生成0.2mol碳酸钠、0.6mol碳酸氢钠,钠离子不水解,浓度最大,虽然碳酸钠和碳酸氢钠能水解,但盐在溶液中以电离为主,水解为次,所以碳酸氢根离子浓度大于碳酸根离子浓度,碳酸根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水解导致氢氧根离子浓度大于氢离子浓度而使溶液呈碱性,所以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顺序为:c(Na+)>c(HCO3-)>c(CO3 2- )>c(OH-)>c(H+),
故答案为:C+2H2SO4(浓)
  △  
.
 
CO2↑+2SO2↑+2H2O;a;c(Na+)>c(HCO3-)>c(CO3 2- )>c(OH-)>c(H+);
(2)若A为红色金属单质,与适量B的溶液在常温下恰好完全反应,生成的无色气体C遇空气迅速变成红棕色,则A为Cu,B为稀硝酸,C为NO,D为硝酸铜,反应方程式为: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1molHNO3反应生成NO为1mol×
2
8
=0.25mol,标况下NO的体积为0.25mol×22.4L/mol=5.6L,故答案为:5.6;
(3)若生成的C、D为漂白粉的成分,其中D是漂白粉的有效成分,为氯气与氢氧化钙的反应,则D为Ca(ClO)2,次氯酸钙与空气中二氧化碳、水反应生成次氯酸,次氯酸分解,而失去漂白性,反应方程式为:Ca(ClO)2+H2O+CO2=CaCO3+2HClO、2HClO
 光照 
.
 
2HCl+O2↑,
故答案为:Ca(ClO)2+H2O+CO2=CaCO3+2HClO、2HClO
 光照 
.
 
2HCl+O2↑;
(4)若反应A+B→C+D+H2O 为实验室制取气体D的反应,且生成的D可以使紫色石蕊变蓝,则D为氨气,该反应为氯化铵与氢氧化钙的反应,反应方程式为:Ca(OH)2+2NH4Cl
  △  
.
 
CaCl2+2NH3↑+2H2O,
故答案为:Ca(OH)2+2NH4Cl
  △  
.
 
CaCl2+2NH3↑+2H2O.
点评:本题以转化关系的形式考查无机物推断,熟练掌握元素化合物知识是解题的关键,(1)离子浓度比较为易错点、难点,关键是确定生成物的物质的量,难点中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近期研究证实,中药甘草中的异甘草素在药理实验中显示明显的促进癌细胞凋亡和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的活性,且对正常细胞的毒性低于癌细胞.异甘草素可以由有机物A和有机物B合成(A、B均为芳香族含氧衍生物),且由A和B合成异甘草素要用到以下反应: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有机物B分子式为C7H6O2,A和B均能与浓溴水反应生成沉淀.A和B具有一种相同的含氧官能团,其名称为
 

B的核磁共振氢谱有四个峰,峰面积之比是2:2:1:1.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填序号).
①有机物B能发生中和、取代、氧化、还原、加成等反应
②与B互为同分异构体的芳香族含氧衍生物共有两种(不含B)
③B能与碳酸氢钠溶液反应放出二氧化碳气体
(2)质谱表明有机物A相对分子质量为152,其碳、氢、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比为12:1:6有机物A的分子式为
 
;已知A分子中的官能团均处于间位,写出A、合成异甘草素的化学方程式
 

(3)有机物D符合下列条件,写出D的结构简式
 

①与A互为同分异构体,且能发生水解反应;
②1molD能与3moNaOH反应;
③苯环上的氢被氯取代的一氯代物有两种
①与A互为同分异构体,且能发生水解反应;
②1molD能与3moNaOH反应;
③苯环上的氢被氯取代的一氯代物有两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如图为周期表中短周期的一部分,若X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比次外层电子数少3,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R
XYZ
A、X的氢化物比Z的氢化物稳定
B、原子半径大小顺序是Z>Y>X
C、Y、R形成的化合物YR3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D、X、Z可形成化合物XZ3,分子中各原子均满足最外层8电子的稳定结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某含氧衍生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2,6.2g该含氧衍生物在足量氧气中充分燃烧,将燃烧后的产物先通过浓硫酸,浓硫酸增重5.4g,再通过足量澄清石灰水,产生20g沉淀.0.1mol该有机物与足量金属钠反应生成2.24LH2(标准状况),且每个碳原子上最多能连接一个官能团.通过计算确定该有机物的结构简式(要有计算过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各组混合物的物质的量均为a mol,组内物质按任意比例混合,完全燃烧时消耗O2的物质的量不变的是(  )
A、甲醇、甲醛
B、苯、1,3-丁二烯
C、丙烯、2-丁烯
D、乙醇、乙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对达到平衡状态的可逆反应:X+Y?W+Z,在t℃时增大压强,则正逆反应速率变化如图所示(V代表速率,t代表时间)下列有关X、Y、Z、W的状态叙述正确的是(  )
A、X、Y、W为气体,Z不是气体
B、X、Y为气体,W、Z中有一种是气体
C、W、Z为气体,X、Y中有一种是气体
D、W、Z中有一种为气体,X、Y都不是气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化学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苯酚有一定毒性,但能作消毒剂和防腐剂
B、体积分数为75%的酒精可用来消毒
C、油脂皂化生成的高级脂肪酸钠是肥皂的有效成分
D、氟氯代烷化学性质稳定,排放到大气中不会对环境造成危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如图表示的反应关系中,部分产物被略去,已知2mol白色固体粉末X受热分解,恢复到室温生成A(白色固体)、B、C各1mol,X、E、G的焰色反应均为黄色.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X
 
,G
 
,D
 

(2)写出G与C反应生成D的离子方程式
 

(3)写出X+E→A的离子方程式
 

(4)写出C与Na2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若有0.2mol Na2O2参加反应,则转移的电子数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
A、无色溶液中:K+、Cu2+、Na+、SO42-
B、强酸性溶液中:Al3+、NO3-、I-、Cl-
C、pH=11的溶液中:Na+、CO32-、AlO2-、NO3-
D、加入Al能放出H2的溶液中:NH4+、Cl-、HCO3-、N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