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20.2.24L的CO2和水蒸气的混合气体与足量的Na2O2反应,能得到相同条件下的气体多少升?

分析 向足量的固体Na2O2中通入2.24LCO2和H2O,发生反应:2Na2O2+2CO2=2Na2CO3+O2,2Na2O2+2H2O=4NaOH+O2↑,气体生成O2,反应前后气体体积减少一半.

解答 解:2.24L的CO2和水蒸气的混合气体与足量的Na2O2反应,2Na2O2+2CO2=2Na2CO3+O2,2Na2O2+2H2O=4NaOH+O2↑,气体生成O2,反应前后气体体积减少一半,气体在相同条件下体积比等于气体物质的量之比,所以能得到相同条件下的气体体积为1.12L,
答:2.24L的CO2和水蒸气的混合气体与足量的Na2O2反应,能得到相同条件下的气体1.12升.

点评 本题考查了过氧化钠和水蒸气、二氧化碳反应的定量关系分析,注意气体体积比等于其物质的量之比,题目难度不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0.实验室采用简易装置模拟演示工业炼铁原理.实验装置图和实验步骤如下:

①按如图连接好装置,检查装置气密性.
②称取适量Fe2O3于石英试管中,点燃I处酒精灯,缓慢滴入甲酸.
③在完成某项操作后,点燃另外两处酒精灯.
④30min后熄灭酒精灯,关闭弹簧夹.
⑤待产物冷却至室温后,收集产物.
⑥采用如上方法分别收集带金属网罩酒精灯(金属网罩可以集中火焰、提高温度)和酒精喷灯加热的产物.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制备CO的原理是利用甲酸(HCOOH)在浓硫酸加热条件下分解,盛放甲酸的仪器名称为分液漏斗,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COOH $→_{△}^{浓硫酸}$CO↑+H2O.
(2)实验步骤③“某项操作”是指检验CO纯度.
(3)实验步骤④熄灭酒精灯的顺序为Ⅲ、I、II.(用“I”、“Ⅱ”、“Ⅲ”表示)
(4)通过查资料获取如下信息:
I.酒精灯平均温度为600℃;加网罩酒精灯平均温度为700℃,酒精喷灯平均温度为930℃.
Ⅱ.资料指出当反应温度高于710℃时,Fe能稳定存在,在680~710℃之间时,FeO能稳定存在,低于680℃,则主要是Fe3O4.试分析酒精灯加热条件下生成Fe的原因:长时间集中加热使局部温度达到还原生成铁所需要的温度.
(5)已知FeO、Fe2O3、Fe3O4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分别为:22.2%、30%、27.6%.
利用仪器分析测出3种样品所含元素种类和各元素的质量分数如表:
加热方式产物元素组成各元素的质量分数%
FeO
酒精灯Fe和O74.5025.50
带网罩酒精灯Fe和O76.4823.52
酒精喷灯Fe100.000.00
分析各元素的质量分数可知前两种加热方式得到的产物为混合物,其中酒精灯加热所得产物的组成最多有9种可能.
(6)通过进一步的仪器分析测出前两种加热方式得到的固体粉末成分均为Fe3O4和Fe,用酒精喷灯加热得到的固体粉末成分为Fe.请计算利用酒精灯加热方式所得混合物中Fe3O4和Fe的质量比为12:1.(要求保留整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判断不正确的是(  )
A.C+O2 $\frac{\underline{\;点燃\;}}{\;}$CO2  化合反应
B.CaCO3$\frac{\underline{\;点燃\;}}{\;}$ CaO+CO2↑分解反应
C.AgNO3+KCl═AgCl↓+KNO3复分解反应
D.Fe2O3+3CO$\frac{\underline{\;高温\;}}{\;}$2Fe+3CO2 置换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称取6.0g的铁钉放入15.0mL浓硫酸中,加热,充分反应后得到溶液X并收集到气体Y.
(1)甲同学认为X中除Fe3+外还可能含有Fe2+.若要确认其中的Fe2+,应选用d(选填序号).
a.KSCN溶液和氯水  b.铁粉和KSCN溶液  c.浓氨水  d.酸性KMnO4溶液
选择的理论依据是利用Fe2+的还原性和MnO4-的强氧化性,而使紫色MnO4-褪色.
(2)乙同学取336mL(标准状况)气体Y通入足量溴水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SO2+Br2+2H2O═4H++2Br-+SO42-
(3)在溶液X中,能在其中共存的离子或物质可以是c.
a.Fe   b.Cu   c.Cu2+   d.SCN-
(4)配平下列化学方程式(将化学计量数填入内)
□Fe+□H2SO4(浓)$\frac{\underline{\;\;△\;\;}}{\;}$□Fe2(SO43+□SO2↑+□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6.02×1023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近似值
B.阿伏加德常数个微粒的物质的量是1 mol
C.1 mol 12C原子的质量为12 g
D.硫酸的摩尔质量是98 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化学反应原理模块中涉及很多常数,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对于同类型反应,化学平衡常数K的大小反映了化学反应可能进行的程度
B.化学反应速率常数k与浓度无关,但受温度、催化剂、固体表面性质等因素的影响
C.水的离子积常数Kw、电离平衡常数Ka与温度有关,不受溶液的酸碱性影响
D.溶度积常数Ksp与难溶电解质的性质和温度无关,只与沉淀的量有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某铜矿石中铜元素含量较低,且含有铁、镁、钙等杂质离子.某小组在实验室中用浸出萃取法制备硫酸铜:

(1)操作Ⅰ为过滤.操作Ⅱ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分液漏斗.
(2)操作Ⅱ、操作Ⅲ的主要目的是除去杂质、富集铜元素.
(3)小组成员利用CuSO4溶液与Na2CO3溶液混合反应,制备环保型木材防腐剂Cu2(OH)2CO3悬浊液.多次实验发现所得蓝色悬浊液颜色略有差异,查阅资料表明,可能由于条件控制不同使其中混有较多Cu(OH)2或Cu4(OH)6SO4
已知Cu(OH)2、Cu2(OH)2CO3,Cu4(OH)6SO4均难溶于水,可溶于酸;分解温度依次为80℃、200℃、300℃.
设计实验检验悬浊液成分,完成表中内容.
限选试剂:2 mol•L-1 HCl、1 mol•L-1 H2SO4、0.1 mol•L-1 NaOH、0.1 mol•L-1BaCl2、蒸馏水.仪器和用品自选.
实验步骤预期现象和结论
步骤1:取少量悬浊液,过滤,充分洗涤后,取滤渣于试管中,加入过量2mol/L的盐酸溶液,充分振荡,再滴加几滴0.1mol/L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悬浊液中混有Cu4(OH)6SO4
步骤2:另取少量悬浊液于试管中,将试管放入装有沸水的小烧杯中水浴加热一段时间取出试管观察试管中有黑色固体生成,说明悬浊液中混有Cu(OH)2
(4)上述实验需要100 mL 0.5 mol•L-1的CuSO4溶液,配制时需称取12.5g CuSO4•5H2O(化学式量:25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2.乙酸乙酯是无色的有水果香味的液体,沸点77.1℃,实验室某次制取它用冰醋酸14.3mL,95%乙醇23mL,还用到浓H2SO4,饱和Na2CO3溶液以及极易与乙醇结合成六醇合物的氯化钙溶液,主要仪器装置如图所示,实验步骤是:①先向A蒸馏烧瓶中注入少量乙醇和所用的浓H2SO4后摇匀,再将剩下的所有乙醇和冰醋酸注入分液漏斗待用,这时分液漏斗里乙醇与冰醋酸的物质的量之比约为7:5;②加热油浴,保持温度在135℃~145℃之间;③将分液漏斗中的液体缓缓滴入蒸馏烧瓶里,调节加料速度使蒸出酯的速度与进料速度大体相等,直到加料完成;④保持油浴温度一段时间,至不再有液体馏出后,停止加热;⑤取下B吸滤瓶,将一定量饱和Na2CO3溶液分批少量多次地加到馏出液里,边加边摇荡,直到无气泡产生为止;⑥将⑤的液体混合物分液,弃去水层;⑦将饱和CaCl2溶液(适量)加入到分液漏斗中,摇荡一段时间静置,放出水层(废液);⑧分液漏斗里得到的是初步提纯的乙酸乙酯粗品;⑨然后再向其中加入无水硫酸钠,振荡.
试回答:
(1)实验中的浓硫酸的主要作用是催化剂和吸水剂.
(2)用过量乙醇的主要目的是增大反应物乙醇的浓度,有利于反应向生成乙酸乙酯的方向进行,边加料,边加热蒸馏的目的是减小生成物乙酸乙酯的浓度,有利于反应向酯化方向进行.
(3)用饱和Na2CO3溶液洗涤粗酯的目的是溶解乙醇,和乙酸反应除去乙酸,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便于分层,如果用NaOH浓溶液代替Na2CO3,将引起的后果是酯的水解速率增大.
(4)用饱和CaCl2溶液洗涤粗酯的目的是除去粗酯中的乙醇.
(5)加入无水硫酸钠,其目的是除去粗产品中的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3.氯酸(HClO3)具有强酸性及强氧化性,可用于制取多种氯酸盐.Ba(ClO32、AgClO3可溶于水.40%的氯酸溶液加热时会分解,产物可能有O2和Cl2.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可用氯酸钡和稀硫酸反应制备氯酸,反应原理为Ba(ClO32+H2SO4═BaSO4↓+2HClO3
①仪器a的名称是分液漏斗.
②将氯酸分离出来的操作方法是过滤.

(2)某科研小组按照如图2所示的装置,通过实验检验氯酸的分解产物.
①装置A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产生黄绿色气体,由此可知氯酸分解的产物中有Cl2
②装置B的主要作用是吸收氯气,装置C的作用是干燥气体.
③检验另一气体产物的操作是将带火星的木条放置在C的出气口,现象是木条复燃.
(3)浓度较高的氯酸与铜反应会生成ClO2气体,请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Cu+2ClO3-+4H+=Cu2++2ClO2↑+2H2O.
(4)氯酸钠在常温下为白色粉末,味咸,约300℃时释放出氧气,较高温度全部分解.请设计实验进行鉴别NaCl与氯酸钠(至少写两种,不包括本题中已使用的性质):
①将两种固体物质加热到300℃以上,若有气体产生,证明待鉴物质为NaClO3
②在两种待鉴物质的溶液中分别加入AgNO3溶液,若有白色沉淀产生,证明待鉴物质为NaCl.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