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4.下列实验装置与叙述正确的是(  )
A.用图①所示装置做碳酸氢钠固体受热分解实验
B.用装置②蒸干氯化镁溶液制MgCl2•6H2O
C.锥形瓶可用作加热的反应器,滴定时不得用待测溶液润洗
D.配制溶液定容时,俯视容量瓶刻度会使溶液浓度偏低

分析 A.试管口应向下倾斜;
B.镁离子易水解生成氢氧化镁和氢离子;
C.锥形瓶不能润洗;
D.俯视刻度线,会导致加入的蒸馏水体积偏小.

解答 解:A.试管口应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回流试管炸裂,故A错误;
B.蒸干氯化镁溶液得到氢氧化镁,故B错误;
C.锥形瓶不能润洗,否则会使结果偏大,故C正确;
D.定容时俯视,液面在刻度线下方,溶液的体积偏小,所配溶液浓度偏高,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为高频考点,涉及物质制备、性质以及实验操作等等,侧重实验基本操作和实验原理的考查,注意装置的作用及实验的操作性、评价性分析,题目难度不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在以下性质的比较中,正确的是(  )
A.微粒半径:O2-<F-<Na+<Li+B.第一电离能:He<Ne<Ar
C.分子中的键角:CH4>H2O>CO2D.共价键的键能:C-C<C=C<C≡C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1)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同学用如图1所示实验时发现BaCl2溶液中出现白色沉淀,且白色沉淀不溶于盐酸.二氧化硫通入氯化钡溶液中理论上不产生沉淀,实际因受到空气和溶液中氧气的影响而产生沉淀.
①写出加热时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u+2H2SO4(浓)$\frac{\underline{\;\;△\;\;}}{\;}$CuSO4+SO2↑+2H2O.
②用离子方程式表示生成该白色沉淀的原因:2Ba2++2SO2+O2+2H2O=2BaSO4↓+4H+

(2)为了避免产生沉淀,某化学小组设计了如图2所示的实验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检查装置A气密性的方法是关闭活塞,向长颈漏斗中加水,直至形成一段水柱,和试管内液面产生高度差,一段时间内高度差不变化,说明气密性良好;
②装置B中反应开始前,应进行的操作是检验D装置中导管冒出的氢气纯度;
③装置C中苯的作用是将BaCl2溶液与空气隔离,防止H2SO3被氧化全;
④装置B中反应结束后,需再打开装置A中活塞,将产生的氢气导入后续装置一段时间,目的是赶尽装置中的SO2使其被D中NaOH溶液吸收,防止污染空气;
⑤一同学取实验后的C中溶液少许,滴加一种无色溶液,也产生不溶于盐酸的白色沉淀,滴加的试剂不可能是下列物质中的ABD,
A、NaOH溶液    B、新制氯水    C、H2O2溶液      D、酸性KMnO4溶液
⑥若D中NaOH溶液恰好完全反应生成NaHSO4溶液,写出该溶液中的平衡方程式H2O?H+OH-、HSO3-?H++SO32-、HSO3-+H2O?H2SO3+OH-,该溶液呈酸性,则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顺序为c(Na+)>c(HSO3-)>c(H+)>c(SO32-)>c(O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A、B、C、D都是元素周期表中的短周期元素,它们的核电荷数依次增大.第2周期元素A原子的核外成对电子数是未成对电子数的2倍,B原子的最外层p轨道的电子为半满结构,C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D原子的S电子与P电子数相等,E是第四周期元素,其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与氢原子相同,其余各层电子均充满.请用对应的元素符号或化学式回答下列问题:
(1)A、B、C的电负性由小到大的顺序为C<N<O;D的稳定离子核外有10种运动状态的电子.
(2)A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分子中其中心原子采取sp2杂化.
(3)已知A、C形成的化合物分子甲与B的单质分子结构相似,1mol甲中含有π键的数目为2NA(或1.204×1024).
(4)科学家发现硼化D在39K时呈超导性,在硼化D晶体的理想模型中,D原子和硼原子是分层排布的,一层D一层硼相间排列.如图是该晶体微观空间中取出的部分原子沿Z轴方向的投影,白球是D原子投影,黑球是硼原子投影,图中的硼原子和D原子投影在同一平面上.根据图示确定硼化D的化学式为MgB2

(5)E的外围电子排布式是3d104s1;E的氢化物的晶体结构如右所示,此氢化物化学式是CuH;写出此氢化物在氯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2CuH+3Cl2$\frac{\underline{\;点燃\;}}{\;}$2CuCl2+2HC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氧气是一种清洁能源,氧气的制取与储存是氢能源利用领域的研究热点.
已知:CH4(g)+H2O(g)═CO(g)+3H2(g)△H=206.2kJ•mol-1
CH4(g)+CO2(g)═2CO(g)+2H2(g)△H=247.4kJ•mol-1
2H2S(g)═2H2(g)+S2(g)△H=169.8kJ•mol-1
以甲烷为原料制取氢气是工业上常用的制氢方法.CH4与 H2O(g)反应生成CO2 (g)和 H2(g)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H4(g)+2H2O(g)═CO2(g)+4H2(g)△H=+165.0kmol-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 (1)过渡金属元素铁能形成多种配合物,如:[Fe(H2NCONH26](NO33[三硝酸六尿素合铁(Ⅲ)和Fe(CO)x等.
①基态Fe3+的M层电子排布式为3s23p63d5
②尿素(H2NCONH2)分子中C原子的杂化方式是sp2
③配合物Fe(CO)x的中心原子价电子数与配体提供电子数之和为18,则x=5.Fe(CO)x常温下呈液态,熔点为-20.5℃,沸点为103℃,易溶于非极性溶剂,据此可判断Fe(CO)x晶体属于分子晶体 (填晶体类型).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C(填字母序号).
A.第一电离能大小:S>P>Si
B.电负性顺序:C<N<O<F
C.因为晶格能CaO比KCl高,所以KCl的熔点比CaO熔点低
D.分子晶体中,共价键键能越大,该分子晶体的熔沸点越高
(3)O和Na的一种只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的晶胞结构如上图,距一个阴离子周围最近的所有阳离子为顶点构成的几何体为立方体.已知该晶胞的密度为ρg•cm-3,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A,求晶胞边长a=$\root{3}{\frac{248}{ρ{N}_{A}}}$cm.(用含ρ、NA的计算式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族
周期
ⅠAⅡAⅢAⅣAⅤAⅥAⅦA
2      
3 
(1)写出下列元素符号:①N;⑥Si.
(2)画出⑤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③和⑧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中含离子键键.(写化学键类型)
(3)在①--⑨的元素中,金属性最强的元素是Na,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是F,最不活泼的元素是Ar.(均用元素符号表示)
(4)⑧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化学式是HClO4
(5)元素⑦与元素⑧相比,非金属性较强的是Cl>S(用元素符号表示),用一化学反应方程式表达这一事实Na2S+Cl2=S↓+2NaC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下列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可与甲烷发生反应的是(  )
A.氯气B.溴水
C.氢氧化钠溶液D.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铜加入稀硝酸中:Cu+4H++2NO3-=Cu2++NO↑+2H2O
B.铵根离子检验:NH4++OH-$\frac{\underline{\;加热\;}}{\;}$NH3↑+H2O
C.碳酸钙和盐酸反应:CO32-+2H+=CO2↑+H2O
D.实验室用浓盐酸与MnO2制Cl2:MnO2+2H++2Cl-$\frac{\underline{\;加热\;}}{\;}$ Cl2↑+Mn2++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