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4.某锂碘电池以LiI-Al2O3固体为电解质传递离子,其基本结构示意图如下,电池总反应可表示为:2Li+PbI2═2LiI+Pb,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子由b极经用电器流向a极
B.I-由a极通过固体电解质传递到b极
C.b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PbI2+2e-═Pb+2I-
D.b极质量减少1.27g时,a极转移的电子数约为6.02×1021

分析 由电池总反应可表示为:2Li+PbI2═2LiI+Pb,可知锂为电池的负极,发生氧化反应,PbI2为电池的正极,发生还原反应,PbI2+2e-=Pb+2I-电池工作时,电子通过外电路从负极流向正极,即从a极流向b极,电解质溶液中阴离子向负极移动,即由b极通过固体酸电解质传递到a极;由反应PbI2+2e-=Pb+2I-,b极质量减少1.27g时,转移0.01mol电子,以此来解答.

解答 解:A.由电池反应可知,Li失去电子,则锂为电池的负极,PbI2为电池的正极,电子应该是通过外电路由a极流向b,故A错误;
B.电解质溶液中阴离子向负极移动,即由b极通过固体酸电解质传递到a极,故B错误;
C.PbI2为电池的正极,发生还原反应,PbI2+2e-=Pb+2I-,故C错误;
D.由反应PbI2+2e-=Pb+2I-,b极质量减少1.27g时,转移0.01mol电子,a极转移的电子数约为6.02×1021,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原电池原理及应用,为高频考点,把握电极、电极反应及原电池中电子荷离子的移动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喀斯特地貌地区蕴藏了大量石灰石.下列材料与石灰石主要成分相同的是(  )
A.玻璃B.水泥C.陶瓷D.大理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某学习小组同学为了确定盐酸、苯酚、碳酸的酸性强弱,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图进行实验:
(1)锥形瓶内装某可溶性盐,写出A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CO32-+2H+=H2O+CO2↑;
(2)写出C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6H5ONa+H2O+CO2→C6H5OH+NaHCO3
(3)B中的试剂为饱和的碳酸氢钠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推断题

2.用PLGA()制成的外科手术缝线在人体内可降解,省去了缝合皮肤后拆线的麻烦,合成PLGA的一种路线如图:

已知以下信息:

②2mol D经上述反应可生成1molE,E的结构中含有六元环.
③F的核磁共振氢谱只有一组峰,F可由D的某种同系物M制得.
回答下列问题:
(1)A的名称是乙烯,B含有的官能团是醛基;
(2)由B生成C的反应类型是加成反应,由D生成E的反应类型是酯化反应;
(3)M的结构简式为HOCH2COOH,F的键线式为
(4)由D生成E的化学方程式为
(5)某有机物与氢气1:1加成可得到E,该有机物的分子式为C6H6O4,其属于芳香族化合物且有四个取代基的同分异构体有3种.
(6)请设计一条由D制备的合成线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在短周期主族元素中,甲元素与乙、丙、丁三元素相邻,甲、乙的原子序数之和等于丙的原子序数,这四种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20.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四种元素中,甲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最强
B.四种元素中,丙的气态氢化物最稳定
C.乙在自然界中形成的化合物种类最多
D.丁和甲、乙、丙都只能形成一种共价化合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用下列实验装置进行相应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A.用图1所示装置从KI和I2的固体混合物中回收I2
B.用图2所示装置配制100mL0.10mol•L-1 K2Cr2O7溶液
C.用图3所示装置干燥少量的SO2的气体
D.用图4所示装置蒸干FeCl3饱和溶液制备FeCl3晶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下列实验对应的现象与结论均正确的是(  )
选项实验现象结论
A将浓硫酸滴入蔗糖中固体变黑后发生膨胀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和强还原性
B将两粒相同的钠分别投入乙醇和水中固体在水中反应比在乙醇中剧烈相同条件下,水的电离能力比乙醇强
C向某溶液中滴加氯水后再滴入KSCN溶液溶液变为红色溶液变为红色该溶液中一定含有Fe3+
D常温时将铝片加入浓硝酸中未出现气泡常温下铝与浓硝酸不反应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3.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拟探究在含Mg2+、Al3+的混合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时,生成氢氧化物沉淀的过程.
【实验】在0.1mol•L-1 MgSO4,0.05mol•L-1Al2( SO43的混合溶液中滴加0.5mol•L-1NaOH溶液,借助氢离子传感器和相应分析软件,测得溶液的pH随NaOH溶液的加入变化情况如图所示.
(1)为精确控制加入NaOH溶液的体积,可将NaOH溶液置于碱式滴定管(填仪器名称)中滴加.
(2)图中有三个pH增加缓慢的阶段,第一阶段(a点前)对应的实验现象是生成白色沉淀并逐渐增多.
(3)对第二阶段(b、c之间)溶液pH变化缓慢的本质,小组同学做出如下推测,请补充推测2和3:
推测l:生成Mg(OH)2沉淀,消耗OH-
推测2:生成Al(OH)3沉淀消耗OH-
推测3:Al(OH)3沉淀溶解,消耗OH-
若推测l符合实际情况,则a点之前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l3++3OH-═Al(OH)3↓,请据此描述Mg(OH)2,Al(OH)3两种物质在水溶液中溶解性的差异.
(4)请分析e点后溶液中较大量存在的含金属元素的离子并设计实验检验(可不填满):
较大量存在的含金属元素的离子检验方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推断题

4.铃兰醛具有甜润的百合香味,常用作肥皂、洗涤剂和化妆品的香料.合成铃兰醛的路线如下图所示(部分试剂和条件未注明):

已知:
i.R1-CHO+R2-CH2-CHO$→_{△}^{NaOH溶液}$       
ii.R-Cl+$\stackrel{催化剂}{→}$+HCl
请回答:
(1)由A生成B的反应类型是加成反应.
(2)D的结构简式是
(3)生成E的化学方程式是
(4)F 能发生银镜反应,F的结构简式是
(5)下列有关G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c.
a.G分子中有4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
b.G能发生加聚反应、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
c.1mol G最多能与4mol H2发生加成反应
(6)由H生成铃兰醛的化学方程式是
(7)F向G转化的过程中,常伴有分子式为C17H22O的副产物K产生.K的结构简式是
(8)以有机物A、苯酚、甲醛及必要的无机物为原料合成某高分子树脂,其结构为 ,合成路线是(不需写化学方程式)
示例:H2C═CH2$\stackrel{HBr}{→}$CH3CH2Br$→_{△}^{NaOH溶液}$CH3CH2OH.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