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4.卤块的主要成分是MgCl2,此外还含Fe3+、Fe2+和Mn2+等离子.若以它为原料按图所示工艺流程进行生产,可制得轻质氧化镁.

若要求产品尽量不含杂质,而且生产成本较低,根据以下资料,填写空白:
已知:
1、25℃,Ksp[Fe(OH)3]=1.0×10-38,Ksp[Fe(OH)2]=8.0×10-16
Ksp[Mg(OH)2]=1.8×10-11,Ksp[Mn(OH)2]=4.0×10-14
2、Fe2+氢氧化物呈絮状,不易从溶液中除去,常将它氧化为Fe3+,生成Fe(OH)3沉淀除去.
3、原料价格表
物质价格/元?吨-1
漂液(含25.2%NaClO)450
双氧水(含30%H2O22400
烧碱(含98%NaOH)2100
纯碱(含99.5%Na2CO3600
(1)请设计实验证明卤块中既含有Fe3+又有Fe2+取样,加水溶解,将溶液分成两份,往其中一份滴加硫氰化钾溶液,若溶液变红,则说
明卤块中含铁离子,往另一份溶液中滴加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则说明含亚铁离子.
(2)在步骤②中加入的试剂X,最佳的选择是漂液(NaClO),其作用是使溶液中Fe2+氧化成为Fe3+,便于除去.
(3)在步骤③中加入的试剂Y应是烧碱(NaOH),步骤⑥中发生的反应是Mg(OH)2$\frac{\underline{\;\;△\;\;}}{\;}$H2O+MgO.
(4)请写出氧化镁的一种用途:耐火材料、食品添加剂、抗酸剂、催化剂、制造镁盐的原料等,步骤⑥如在实验室进行,应选用在坩埚(填仪器名称)中灼烧.
(5)25℃,往卤块对应的水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烧碱达到沉淀溶液平衡,当pH=3,c(Fe3+)沉淀完全.测得pH=4.00,则此温度下残留在溶液中的c(Fe3+)=1×10-8mol/L.

分析 卤块加水形成溶液,含有Mg2+、Fe3+、Fe2+和Mn2+等离子,加入试剂X将Fe2+氧化成Fe3+,依据图表数据和经济效益分析加入的试剂X的最佳选择,然后加入NaOH调节pH为9.8,沉淀铁离子、锰离子,然后在滤液中加入纯碱将Mg2+从溶液中以MgCO3沉淀出来,然后加热煮沸可得到Mg(OH)2,灼烧后得到MgO,
(1)根据亚铁离子的还原性和铁离子使KSCN溶液显红色分析;
(2)试剂X的左右手是氧化亚铁离子,根据表中价格数据分析;
(3)步骤③的目的在于使除Mg2+以外的各种杂质金属离子沉淀以除去,纯碱会沉淀镁离子;步骤⑥为氢氧化镁灼烧生成氧化镁;
(4)氧化镁可做耐火材料、食品添加剂、抗酸剂、催化剂、制造镁盐的原料等;灼烧需要坩埚;
(5)已知25℃,Ksp=1.0×10-38,离子浓度小于1.0×10-5mol/L时,认为c(Fe3+)沉淀完全,此时c(OH-)=$\root{3}{\frac{Ksp[Fe(OH)_{3}]}{c(F{e}^{3+})}}$,据此计算pH;pH=4.00,则c(H+)=1.0×10-4mol/L,c(OH-)=1.0×10-10mol/L,则此温度下残留在溶液中的c(Fe3+)=$\frac{Ksp[Fe(OH)_{3}]}{c(O{H}^{-})^{3}}$计算.

解答 解:(1)亚铁离子有还原性,使酸性高锰酸钾褪色,铁离子使KSCN溶液显红色,证明卤块中既含有Fe3+又有Fe2+的方法为:取样,加水溶解,将溶液分成两份,往其中一份滴加硫氰化钾溶液,若溶液变红,则说
明卤块中含铁离子,往另一份溶液中滴加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则说明含亚铁离子;
故答案为:取样,加水溶解,将溶液分成两份,往其中一份滴加硫氰化钾溶液,若溶液变红,则说
明卤块中含铁离子,往另一份溶液中滴加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则说明含亚铁离子;
(2)步骤②是为了将Fe2+氧化成Fe3+,并在控制合适的pH条件时生成Fe(OH)3沉淀而除之,虽然漂液和H2O2都可采用,但对比表提供的原料价格可以看出,漂液比H2O2的价格低得多,所以选漂液最合理;
故答案为:漂液(NaClO);使溶液中Fe2+氧化成为Fe3+,便于除去;
(3)步骤③的目的在于使除Mg2+以外的各种杂质金属离子都生成氢氧化物沉淀,以便通过过滤而除去,应加入NaOH,如加入纯碱,不能达到较高的PH,且易生成碳酸镁沉淀;步骤⑥为氢氧化镁灼烧生成氧化镁的反应,化学方程式为:Mg(OH)2$\frac{\underline{\;\;△\;\;}}{\;}$H2O+MgO;
故答案为:烧碱(NaOH);Mg(OH)2$\frac{\underline{\;\;△\;\;}}{\;}$H2O+MgO;
(4)氧化镁可做耐火材料、食品添加剂、抗酸剂、催化剂、制造镁盐的原料等;灼烧需在坩埚中进行;
故答案为:耐火材料、食品添加剂、抗酸剂、催化剂、制造镁盐的原料等;坩埚;
(5)已知25℃,Ksp[Fe(OH)3]=1.0×10-38,离子浓度小于1.0×10-5mol/L时,认为c(Fe3+)沉淀完全,此时c(OH-)=$\root{3}{\frac{Ksp[Fe(OH)_{3}]}{c(F{e}^{3+})}}$=1.0×10-11mol/L,则c(H+)=1.0×10-3mol/L,pH=3;
测得pH=4.00,则c(H+)=1.0×10-4mol/L,c(OH-)=1.0×10-10mol/L,则此温度下残留在溶液中的c(Fe3+)=$\frac{1×1{0}^{-38}}{(1×1{0}^{-10})^{3}}$=1×10-8mol/L;
故答案为:3;1×10-8mol/L.

点评 本题考查了物质的制备,涉及对工艺流程的理解、氧化还原反应、对条件的控制选择与理解、溶度积的计算等,理解工艺流程原理是解题的关键,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查,需要学生具备扎实的基础与灵活运用能力,题目难度中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第一电离能:F>O>N
B.离子晶体中一定存在离子键
C.CCl4和NH3都是以极性键结合的极性分子
D.白磷为分子晶体,分子结构为正四面体,其键角为109.5°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二氯化硫(S2Cl2)是广泛用于橡胶工业的硫化剂,其分子结构与类似H2O2.常温下S2Cl2是一种橙黄色的液体,可与水反应,产生能使品红褪色的气体.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S2Cl2的结构式为Cl-S-S-Cl
B.S2Cl2中S原子的杂化类型为sp2杂化
C.S2Cl2分子中各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均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
D.S2Cl2与H2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能为:2S2Cl2+2H2O═SO2↑+3S↓+4HC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二氧化硫可用于杀菌、消毒
B.煤经过气化和液化等物理变化可转化为清洁能源
C.氯气和明矾均可做自来水的消毒剂
D.食品保鲜剂中所含铁粉和生石灰均作还原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标准状况下,11.2LCH3Cl含极性共价键数目为2NA
B.0.1L 1.0mol/L Na2S溶液中S2-和HS-总数为0.1NA
C.22.4g 铁粉与稀硝酸完全反应时转移的电子数一定为1.2NA
D.常温常压下,16g14CH4中所含电子数目为8N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三氯氧磷(POCl3)常温下为无色液体,有广泛应用,近年来,三氯氧磷的工业生产由三氧化磷的“氯气直接氧化法”代替传统的三氯化磷“氯化水解法”(由氯气、三氯化磷和水为原料反应得到).
(1)氧气直接氧化法生产三氯氧磷的化学方程式是2PCl3+O2=2POCl3,从原理上看,与氯化水解法比,其优点是原子利用率高或无副产物,对环境污染小等.
(2)氯化水解法生产三氯氧磷会产生含磷(主要为H3PO4、H3PO3等)废水,在废水中先国入适量漂白粉,再加入生石灰将磷元素转化为磷酸的钙盐沉淀并回收.
①漂白粉的主要作用是将H3PO3氧化为H3PO4
②如图表示不同条件对磷的沉淀回收率的影响(“Ca/”表示钙磷比,即溶液中Ca 2+与PO43-的浓度比).则回收时加入生石灰的目的是增大钙磷比和废水的pH,从而提高磷的回收.
(3)下述方法可以测定三氯氧磷产品中氯元素含量,实验步骤如下:
Ⅰ.先向一定量产品中加入足量NaOH溶液,使产品中的氯元素完全转化为Cl-
Ⅱ.用硝酸酸化后,加入过量的AgNO3溶液,使Cl-完全沉淀,记录AgNO3用量;
Ⅲ.再加入少量硝基苯并振荡,使其覆盖沉淀,避免沉淀与水溶液接触;
Ⅳ.最终加入几滴NH4Fe(SO42溶液后,用NH4SCN溶液沉淀中过量的Ag+,并记录NH4SCN的用量.
已知相同条件下的溶解度:AgSCN<AgCl
①步骤Ⅳ中当溶液颜色变为红色时,即表明溶液中Ag+恰好沉淀完全.
②若取消步骤Ⅲ,会使步骤Ⅳ中增加一个化学反应,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AgCl+SCN-═AgSCN+Cl-;该反应使测定结果偏低,运用平衡原理解释其原因:AgCl在溶液中存在沉淀溶解平衡,加入NH4SCN溶液后,生成AgSCN沉淀使AgCl的溶解平衡向右移动,NH4SCN消耗量增大,由此计算出Ⅱ中消耗的Ag+的量减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6.写出下列有机物的结构简式及该物质在核磁共振氢谱中的吸收峰数
(1)2,6-二甲基-4-乙基辛烷:CH3CH(CH3)CH2CH(CH2CH3)CH2CH(CH3)CH2CH3,11个;
(2)2,5-二甲基-2,4己二烯:C(CH32=CHCH=C(CH32,2个.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下列事实与胶体性质无关的是(  )
A.明矾作净水剂
B.黄河入海口处容易形成沙洲
C.可用半透膜除去淀粉溶液中的少量NaCl
D.将植物油倒入水中用力搅拌可形成油水混合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下列成语或俗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滴水成冰B.聚沙成塔C.火上浇油D.铁杵磨成针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