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有A、B、C、D四种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由B、C、D形成的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C、D单质都能跟水剧烈反应,1mol C单质跟水反应放出11.2L(标准状况)B气体单质,1mol D单质跟水反应产生11.2L(标准状况)A气体,此时D转化成具有氖原子核外电子层结构的离子.试判断:
(1)这四种元素的名称:A氢、B氧、C氟、D钠.
(2)C原子的结构示意图:,D离子的结构示意图:
(3)这四种元素的原子半径由小到大的顺序为H<F<O<Na.
(4)写出C单质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F2+2H2O═4HF+O2
(5)写出D单质与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2Na+2H2O═2Na++2OH-+H2↑.

分析 有A、B、C、D四种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由B、C、D形成的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D与水反应转化成具有氖原子核外电子层结构的离子,则B、C、D离子核外电子数均为10,C、D单质都能跟水剧烈反应,1mol C单质跟水反应放出11.2L(标准状况)B气体单质,1mol D单质跟水反应产生11.2L(标准状况)A气体,则A为H元素、B为O元素、C为F元素、D为Na.

解答 解:有A、B、C、D四种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由B、C、D形成的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D与水反应转化成具有氖原子核外电子层结构的离子,则B、C、D离子核外电子数均为10,C、D单质都能跟水剧烈反应,1mol C单质跟水反应放出11.2L(标准状况)B气体单质,1mol D单质跟水反应产生11.2L(标准状况)A气体,则A为H元素、B为O元素、C为F元素、D为Na.
(1)由上述分析可知,A为氢、B为氧、C为氟、D为钠,
故答案为:氢;氧;氟;钠;
(2)C为F元素,原子的结构示意图:,Na+离子的结构示意图:
故答案为:
(3)同周期自左而右原子半径减小,同主族自上而下原子半径增大,所有元素中氢原子半径最小,这四种元素的原子半径由小到大的顺序为:H<F<O<Na,
故答案为:H<F<O<Na;
(4)氟气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F2+2H2O═4HF+O2
故答案为:2F2+2H2O═4HF+O2
(5)钠单质与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2Na+2H2O═2Na++2OH-+H2↑,
故答案为:2Na+2H2O═2Na++2OH-+H2↑.

点评 本题考查元素化合物的推断、常用化学用语,关键是熟练掌握元素化合物性质,有利于基础知识的巩固.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下列各示意图与对应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图①可表示一定条件下,锌和稀硫酸反应的速率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图
B.图②中曲线表示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加到醋酸溶液中浓度的变化趋势图
C.图③表示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盐酸和醋酸,分别加足量镁粉,产生H2的物质的量变化
D.图④为水的电离平衡曲线图,若从A点到C点,可采用升高温度的方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推断题

12.二氧化铈(CeO2)是一种重要的稀土氧化物.平板电视显示屏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的废玻璃粉末(含SiO2、Fe2O3、CeO2以及其他少量可溶于稀酸的物质).某课题组以此粉末为原料回收铈,设计实验流程如下:

(1)洗涤滤渣A的目的是除去Fe3+(填离子符号),检验该离子是否洗净的方法是取最后一次洗涤液,加入KSCN溶液,若不出现红色,则已洗净,反之,未洗净.
(2)第②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6H++H2O2+2CeO2=2Ce3++O2 ↑+4H2O,滤渣B的主要成分是SiO2
(3)萃取是分离稀土元素的常用方法.已知化合物TBP作为萃取剂能将铈离子从水溶液中萃取出来,TBP不能(填“能”或“不能”)与水互溶.实验室进行萃取操作时用到的主要玻璃仪器有分液漏斗、烧杯、玻璃棒、量筒等.
(4)取上述流程中得到的Ce(OH)4产品0.536g,加硫酸溶解后,用0.100 0mol•L-1 FeSO4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时(铈被还原为Ce3+),消耗25.00mL标准溶液.该产品中Ce(OH)4的质量分数为97.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用水稀释0.1 mol•L-1 CH3COOH时,溶液中随着水量的增加而减小的是(  )
A.$\frac{c(C{H}_{3}COOH)}{c(O{H}^{-})}$B.$\frac{c(O{H}^{-})}{c({H}^{+})}$C.c(H+)和c(OH-)的乘积D.OH-的物质的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实验室可用甲酸制备甲酸铜.其方法是先用硫酸铜和碳酸氢钠作用制得碱式碳酸铜,然后再与甲酸制得四水甲酸铜[Cu(HCOO)2•4H2O]晶体.相关的化学方程式是:
2CuSO4+4NaHCO3═Cu(OH)2•CuCO3↓+3CO2↑+2Na2SO4+H2O
Cu(OH)2•CuCO3+4HCOOH+5H2O═2Cu(HCOO)2•4H2O+CO2
实验步骤如下:

I.碱式碳酸铜的制备:
①步骤ⅰ是将一定量CuSO4•5H2O晶体和NaHCO3固体一起放到研钵中研磨,其目的是研细并混合均匀.
②步骤ⅱ是在搅拌下将固体混合物分多次缓慢加入热水中,反应温度控制在70℃~80℃,如果看到有黑色固体生成(填写实验现象),说明温度过高.
II.甲酸铜的制备:
将Cu(OH)2•CuCO3固体放入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热的蒸馏水,再逐滴加入甲酸至碱式碳酸铜恰好全部溶解,趁热过滤除去少量不溶性杂质.在通风橱中蒸发滤液至原体积的$\frac{1}{3}$时,冷却析出晶体,过滤,再用少量无水乙醇洗涤晶体2-3次,晾干,得到产品.
a、“趁热过滤”中,必须“趁热”的原因是防止甲酸铜晶体析出.
b、用乙醇洗涤晶体的目的是洗去晶体表面的水和其它杂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6.现有一套电化学装置,如图所示,E 为沾有 Na2SO4溶液的滤纸,并加入几滴酚酞.A、B分别为Pt片,压在滤纸两端,R、S为电源的电极.M、N是用多微孔的 Ni 制成的电极材料,它在碱性溶液中可以视为惰性电极.G为电流计,K为开关.C、D和电解池中都充满浓KOH溶液.若在滤纸中央点上一滴紫色的 KMnO4溶液,断开K,接通外电源一段时间后,C、D中有气体产生.
(1)S为正(填“正”或“负”)极.
(2)A极附近溶液的现象是溶液由无色逐渐变红色,B 极附近发生的电极反应式为4OH--4e-=2H2O+O2↑.
(3)滤纸上的紫色点向B(填“A”或“B”)方移动.
(4)当 C、D里的气体产生到一定量时,切断外电源并接通开关K,经过一段时间,C、D中气体逐渐减少,D中的电极为正 (填“正”或“负”)极,电极反应式为O2+4e-+2H2O=4O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3.(1)研究钢铁的防腐蚀措施意义重大.利用如图1装置,可以模拟铁的电化学防护,其中Y为NaCl.为减缓铁的腐蚀:
①若X为碳棒,开关K应置于N(字母,下同)处,
②若X为锌,开关K应置于M处.

(2)在城市中地下常埋有纵横交错的管道和输电线路,地上还铺有地铁、城铁的铁轨,当有电流泄漏入潮湿的土壤中,并与金属管道形成回路时,就会引起后者的腐蚀.为表示其原理,某班级的学生绘制了下列装置图2(假设电极材料均为铁,电解质均为NaCl溶液).
你认为其中能合理模拟金属管道的腐蚀原理的是acd;图c中的总反应方程式是Fe+2H2O$\frac{\underline{\;电解\;}}{\;}$Fe(OH)2+H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纯碱溶液显碱性:CO32-+2H2O?H2CO3+2OH-
B.醋酸溶液显酸性:CH3COOH+H2O?CH3COO-+H3O+
C.向碘化亚铁溶液中通入足量的溴水:2 Br2+2Fe2++2I-═4Br-+2Fe3++I2
D.向碳酸氢钙溶液中滴加过量的烧碱溶液:HCO3-+Ca2++2OH-═CaCO3↓+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表为截取的元素周期表前4周期的一部分,且X、Y、Z、R和W均为主族元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X 
YZR
W  
A.Z的氧化物与X单质不可能发生置换反应
B.X、Z原子序数可能相差18
C.Z可能是氯元素
D.五种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定都大于2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