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品红溶液褪色 | B. | AgNO3溶液产生沉淀 | ||
C. | BaCl2溶液产生沉淀 | D. | 石蕊试液变红 |
分析 二氧化硫与氯气等物质的量通入水中发生化学反应:SO2 +Cl2 +2H2O=H2SO4+2HCl,依据生成物的性质解答.
解答 解:A.等物质的量的SO2和Cl2混合均匀后反应生成盐酸和硫酸,不具有漂白性,品红溶液不褪色,故A错误;
B.等物质的量的SO2和Cl2混合均匀后反应生成盐酸和硫酸,盐酸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故B正确;
C.等物质的量的SO2和Cl2混合均匀后反应生成盐酸和硫酸,硫酸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故C正确;
D.等物质的量的SO2和Cl2混合均匀后反应生成盐酸和硫酸,溶液中含有大量氢离子,显酸性,石蕊变红,故D正确;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了物质的性质,明确二氧化硫、氯气发生的化学反应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不大.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淀粉、纤维素、蛋白质、油脂都是天然高分子化合物 | |
B. | 分子式为(C6H10O5)n的淀粉和纤维素不为同分异构体 | |
C. | 用大米酿的酒在一定条件下密封保存,时间越长越香醇 | |
D. | 纤维素、蔗糖和脂肪在一定条件下都可发生水解反应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溴化银可用于制胶片和有色玻璃 | B. | 过氧化钠可用于漂白织物、羽毛等 | ||
C. | 碘化银可用于人工降雨 | D. | I2可以用于配制含碘食盐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7届重庆市高三上适应性考试二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实验题
固体硝酸盐加热易分解且产物较复杂,某学习小组以Fe(NO3)2为研究对象,通过实验探究其热分解的产物,查阅资料,根据硝酸盐受热分解的规律,提出如下4种猜想:
甲:Fe2O3、NO2乙:Fe2O3、NO2、O2丙:Fe3O4、NO2、O2丁:FeO、NO2、N2
(1).实验前,小组成员经讨论认定猜想丁不成立,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
针对上述猜想,设计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图中加热、夹持仪器等均省略):
(2).实验过程
①仪器连接后,放人固体试剂之前,应______________
②称取Fe(NO3)2固体3.6g置于A中,加热前先打开K,___________,后再关闭K,用酒精灯加热
③观察到A中有红棕色气体出现,C、D中未见明显变化.
④待样品完全分解,A装置冷却至室温、称量,测得剩余固体的质量为1.6g
⑤取少量剩余固体于试管中,加人适量水,未见明显现象.
(3).实验结果分析讨论:
①根据实验现象和剩余固体的质量经分析,可初步确认分解产物中有____________。
②根据D中无明显现象,一位同学认为不能确认分解产物中有O2,因为若有O2,D中溶液颜色会退去;另一个同学认定分解产物中有O2存在,未检侧到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③为了验证是否有O2,某同学另称Fe(NO3)2固体3.6g,充分加热,收集气体,假设产生的气体全部收集,将集满气体的试管倒放在水槽中,观察到的现象是红棕色消失,液面上升,进入试管中的溶液大于2/3,通入一定量的O2后,气体全部被吸收,请写出Fe(NO3)2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通入O2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_____。
④小组讨论后达成的共识是上述实验设计仍不完善,需改进装置进一步研究。写一点不足之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7届重庆市高三上适应性考试二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短周期主族元素A、B、C、D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是周期表中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B是周期表中能形成化合物最多的元素,C2-和D3+离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氢化物的稳定性:B>C
B. 简单离子的半径:D>C
C.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B>D
D. A、B、C、D形成的单质最多有6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7届山西省高三上期中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SO2使溴水褪色与乙烯使KMnO4溶液褪色的原理相同
B.浓氨水中滴加FeCl3饱和溶液可制得Fe(OH)3胶体
C.硅胶可做袋装食品的干燥剂
D.晶体硅可用于制作半导体材料与其熔点高硬度大无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7届山东省高三上学期期中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某化学小组为测定下列各混合物中铝的质量分数,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以上方案可行的是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