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制品与材料类别不对应的是
A | B | C | D |
玻璃 |
| 不锈钢 | 玻璃钢 |
无机非金属材料 | 有机高分子材料 | 金属材料 | 复合材料 |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3-2014吉林松原市高一下学期期末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实验题
(8分)某化学课外小组用下图装置制取溴苯并探究该反应的类型。先向分液漏斗中加入苯和液溴,再将混合液滴入反应器A(A下端活塞关闭)中。
(1)写出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实验结束时,打开A下端的活塞,让反应液流入B中,充分振荡,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C中盛放CCl4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要证明苯和液溴发生的是取代反应,而不
是加成反应,通常有两种方法,请按要求填写下表。
| 向试管D中加入的试剂 | 能证明苯与液溴发生取代反应的现象 |
方法一 |
|
|
方法二 |
|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3-2014吉林市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除去甲烷气体中含有的少量乙烯,最好选用下列试剂中的
A.蒸馏水 B.溴的四氯化碳溶液
C.浓硫酸 D.酸性KMnO4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3-2014北京市通州区高考二模理综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用下列装置进行相应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用图1所示装置分离出溴苯
B.用图2 所示装置制取干燥的氨气
C.用图3设计成铜锌原电池装置
D.用图4证明氢化物稳定性SiH4>CH4>H2S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3-2014北京市西城区高三二模理综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有25℃时0.1 mol/L的①氯化铵、②氯化钠、③醋酸钠三种溶液。下列有关判断不正确的是
A.①与②比较:c(Na+)>c(NH4+)
B.①中离子浓度的大小关系是:c(Cl-)>c(NH4+)>c(H+)>c(OH-)
C.①和②等体积混合的溶液中:c(Cl-)=c(Na+)+c(NH4+)+c(NH3·H2O)
D.向③中滴加适量醋酸溶液,使溶液pH=7,则:c(CH3COO -)>c(N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3-2014北京市西城区下学期高二年级期末考试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实验题
(12分)
Ⅰ. 实验室制得气体中常含有杂质,影响其性质检验。
下图A为除杂装置,B为性质检验装置,完成下列表格:
序号 | 气体 | 反应原理 | A中试剂 |
① | 乙烯 | 溴乙烷和NaOH的醇溶液加热 | ______________ |
② | 乙烯 | 无水乙醇在浓硫酸的作用下加热至170℃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NaOH溶液 |
③ | 乙炔 | 电石与饱和食盐水反应 | _______________ |
Ⅱ. 为探究乙酸乙酯的水解情况,某同学取大小相同的3支试管,分别加入以下溶液,充分振荡,放在同一水浴加热相同时间,观察到如下现象。
试管编号 | ① | ② | ③ |
实验操作 | |||
实验现象 | 酯层变薄 | 酯层消失 | 酯层基本不变 |
(1)试管①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比试管①和试管③的实验现象,稀H2SO4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试用化学平衡移动原理解释试管②中酯层消失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3-2014北京市西城区下学期高二年级期末考试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烃中经催化加氢,不能得到2-甲基丁烷的是
A.2-甲基-1-丁烯 B.2-甲基-2-丁烯
C.3-甲基-1-丁炔 D.3,3-二甲基-1-丁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3-2014北京市西城区下学期高一年级期末考试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实验题
(10分)为探究H2O2、SO2、Br2氧化性强弱,某小组同学设计如下实验(夹持及尾气处理装置已略去,气密性已检验)。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ⅰ.打开A中分液漏斗活塞,滴加浓硫酸 | A中有气泡产生,B中红棕色溴水褪色,C中有白色沉淀 |
ⅱ.取C中沉淀加入盐酸 | C中白色沉淀不溶解 |
ⅲ.打开B中分流漏斗活塞,逐滴滴加H2O2 | 开始时颜色无明显变化;继续滴加H2O2溶液,一段时间后,混合液逐渐变成红棕色 |
(1)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甲同学通过C中产生白色沉淀,得出结论,氧化性:H2O2>SO2。
①乙同学认为不能得出此结论,认为在滴加浓硫酸之前应增加一步操作,该操作是___________。
②丙同学认为还应该在B和C之间增加洗气瓶D,D中盛放的试剂是____________。
③将乙和丙同学改进后的方案进行实验,C中产生白色沉淀,得出结论:氧化性H2O2>SO2。
(3)ⅲ中滴入少量H2O2没有明显变化。提出假设:
观点1:H2O2的量少不能氧化Br― 观点2:B中有未反应的H2SO3
为验证观点2,应进行的实验操作及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通过上述全部实验,得出结论:H2O2、SO2、Br2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3-2014北京市海淀区高三第二学期二模理综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有关NH3的实验正确的是
A | B | C | D |
|
|
|
|
实验室制NH3 | 证明NH3极易溶于水 | 收集NH3 | 吸收多余NH3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