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8.比较1.0mol N2和1.0mol CO的:①质量 ②分子总数 ③原子总数,其中相同的是(  ) (已知N2和CO的相对分子质量均为28)
A.B.①②C.①②③D.②③

分析 ①根据m=n×M,算出质量判断.
②根据N=n×NA,算出分子数判断.
③先根据N=n×NA算出分子数,然后根据每个分子中含有的原子数算出原子总数判断.

解答 解:①氮气的质量:m=n×M=1.0mol×28g/mol=28g,一氧化碳的质量m=n×M=1.0mol×28g/mol=28g,质量相等,故①正确;
②氮气的分子数:N=n×NA=1.0mol×6.02×1023个/mol=6.02×1023个,一氧化碳的分子数:N=n×NA=1.0mol×6.02×1023个/mol=6.02×1023个,分子数相等,故②正确;
③氮气的分子数:N=n×NA=1.0mol×6.02×1023个/mol=6.02×1023个,每个分子中含两个原子,所以原子总数为2×6.02×1023个,一氧化碳的分子数:N=n×NA=1.0mol×6.02×1023个/mol=6.02×1023个,每个分子中含两个原子,所以原子总数为2×6.02×1023个,所以原子总数相等,故③正确;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有关物质的量的计算,明确物质的量公式中各个物理量的关系是解本题关键,题目难度不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题文】某同学做同周期元素性质递变规律实验时,自己设计了一套实验方案,并记录了有关实验现象如下表.
实验方案实验现象
①用砂纸擦后的镁带与沸水反应,再向反应液中滴加酚酞A.浮于水面,熔成小球,在水面上无定向移动,随之消失,溶液变成红色
②向新制的H 2S饱和溶液中滴加新制的氯水B.产生大量气体,可在空气中燃烧,溶液变成浅红色
③钠与滴有酚酞试液的冷水反应C.反应不十分剧烈,产生的气体可以在空气中燃烧
④镁带与2molL -1的盐酸反应D.剧烈反应,产生的气体可以在空气中燃烧
⑤铝条与2molL -1的盐酸反应E.生成白色胶状沉淀,继而沉淀消失
⑥向氯化铝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F.生成淡黄色沉淀
请你帮助该同学整理并完成实验报告.
(1)实验目的:验证第三周期元素从左到右金属性递减、非金属性递增的规律.
(2)实验仪器:试管、酒精灯、镊子、小刀、玻璃片、胶头滴管等;
(3)实验内容:请将实验方案与实验现象一一对应(*填写题给信息表中的序号),写出化学方程式
实验方案*实验现象*有关化学方程式
(4)实验结论:金属性:Na>Mg>Al,非金属性:Cl>S.
(5)请用结构理论简单说明具有上述结论的原因.
(6)请你补充一组事实,说明此周期中另外两种元素的性质递变规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几种中学化学常见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相互转化的关系图如下:

可供参考的信息有:
①甲、乙、丙、丁为单质,其余为化合物.
②A是黄铁矿的主要成分.
③B气体是引起酸雨的主要物质,H常温下为无色无味的液体,E常用作红色油漆和涂料.
试根据上述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A的化学式为FeS2,每反应1mol的A转移的电子数为11 mol;
(2)F与丁单质也可以化合生成G,试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式:Fe+2Fe3+=3Fe2+
(3)少量F的饱和溶液与分别滴加到下列物质中,得到以下三种分散系①、②、③.

试将①、②、③填入下列方框中:

(4)化合物M与H组成元素相同,可以将G氧化为F,且不引进新的离子.试写出M在酸性环境下将G氧化为F的离子方程式:H2O2+2H++2Fe2+=2H2O+2Fe3+
(5)已知丙单质与D的浓溶液按物质的量为1:2恰好反应生成B气体的化学转化式为:丙+D(浓)$\stackrel{△}{→}$B↑+丙的氧化产物+水则丙在其氧化产物中的化合价为:+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用下列仪器的编号回答问题:
①容量瓶 ②蒸馏烧瓶 ③量筒 ④烧杯 ⑤托盘天平 ⑥分液漏斗
(1)可加热的仪器且加热时必须垫石棉网的有②④;
(2)使用前必须检查是否漏水的有①⑥;
(3)仪器上标有零刻度的有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对下列化学反应,其他条件一定而增大压强,化学反应速率增大的是(  )
A.Zn(s)+H2SO4(aq)═ZnSO4(aq)+H2(g)
B.CaCO3(s)$\frac{\underline{\;高温\;}}{\;}$CaO(s)+CO2(g)
C.FeCl3(aq)+3KSCN(aq)=Fe(SCN)3(aq)+3KCl(aq)
D.2P(s)+3Cl2(g)$\frac{\underline{\;点燃\;}}{\;}$2PCl3(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A、B、C、D、E、F六种物质有如下变化关系,E是淡黄色粉末,判断:

(1)写出A、B、C、D、E、F的化学式:
B.NaOH;C.Na2CO3;D.NaCl;E.Na2O2
(2)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离子反应的直接写离子方程式)
E→B:2Na2O2+2H2O=4Na++4OH-+O2↑,
C→F:CO32-+H2O+CO2=2HCO3-
F→C:2NaHCO3$\frac{\underline{\;\;△\;\;}}{\;}$Na2CO3+H2O+CO2↑.
(3)下列实验方案中,不能准确测定Na2CO3和NaHCO3混合物中Na2CO3质量分数的是C
A.取a克混合物充分加热,减重b克
B.取a克混合物与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加热、蒸干、灼烧,得b克固体
C.取a克混合物与足量稀硫酸充分反应,逸出气体直接用碱石灰吸收,增重b克
D.取a克混合物与足量Ba(OH)2溶液充分反应,过滤、洗涤、烘干,得b克固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下图中,表示可逆反应2A(g)+B(g)?2C(g)(正反应为放热反应)的正确图象为(  )
A.B.C.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在VL硫酸铝溶液中,含有WgAl3+离子,这种溶液中SO42-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
A.$\frac{W}{27V}$mol/LB.$\frac{W}{54}$ mol/LC.$\frac{W}{18V}$mol/LD.$\frac{3W}{54}$mol/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有下列3种有机化合物   A:CH2=CH2   B: C:CH3COOH
(1)写出化合物A、C中官能团的名称碳碳双键、羧基;
(2)3种化合物中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的是乙烯(写名称);反应的化学方程为:CH2=CH2+Br2→CH2Br-CH2Br;具有特殊气味、常做有机溶剂的是苯(写名称).
(3)3种化合物中能与NaOH发生中和反应的是乙酸(写名称).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