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9.常温下,在指定溶液中下列各组离子一定能大最共存的是(  )
A.加入Al能放出H2的溶液:K+、Cu2+、NO3-、SO42-
B.某无色透明溶液:Fe2+、ClO-、SiO32-、Na +
C.加入(NH42CO3后加热,有气体产生的溶液:Na+、K+、NO3-、Cl-
D.0.1mol/LNaHCO3溶液:Na+、A13+、SO42-、NO3-

分析 A.该溶液中存在大量氢离子或氢氧根离子,铜离子与氢氧根离子反应,酸性条件下硝酸根离子与铝反应不会生成氢气;
B.亚铁离子为有色离子,亚铁离子与次氯酸根离子、硅酸根离子反应;
C.四种离子之间不反应,都不与碳酸铵反应;
D.碳酸氢钠与铝离子发生双水解反应.

解答 解:A.加入Al能放出H2的溶液呈酸性或碱性,溶液中存在大量氢离子或氢氧根离子,Cu2+与氢氧根离子反应,NO3-在酸性条件下具有强氧化性,与铝反应不会生成氢气,故A错误;
B.Fe2+为有色离子,Fe2+与ClO-、SiO32-发生反应,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故B错误;
C.Na+、K+、NO3-、Cl-之间不反应,都不与(NH42CO3反应,能够共存,故C正确;
D.A13+与NaHCO3发生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沉淀和二氧化碳气体,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离子共存的判断,为高考的高频题,属于中等难度的试题,注意明确离子不能大量共存的一般情况: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的离子之间;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之间;能发生络合反应的离子之间(如 Fe3+和 SCN-)等;还应该注意题目所隐含的条件,如:溶液的酸碱性,据此来判断溶液中是否有大量的 H+或OH-;溶液的颜色,如无色时可排除 Cu2+、Fe2+、Fe3+、MnO4-等有色离子的存在;溶液的具体反应条件,如“氧化还原反应”、“加入铝粉产生氢气”;是“可能”共存,还是“一定”共存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根据题意回答下列问题:
某实验小组测定中和热做了三次实验,所用NaOH溶液的浓度为0.55mol•L-1,盐酸的浓度为0,5mol•L-1,每次取NaOH溶液和盐酸溶液各50mL,并记录如表原始数据.
实验序号起始温度t1/℃终止温度(t2)/℃温差(t2-t1)/℃
盐酸NaOH溶液平均值
125.124.925.028.33.3
225.125.125.128.43.3
325.125.125.128.53.4
(1)已知盐酸、NaOH溶液密度近似为1.00g•cm-3,中和后混合液的比热容c=4.18×10-3kJ•g-1•℃-1,则该反应的中和热为△H=-55.7 kJ•mol-1
(2)若用等浓度的醋酸与NaOH溶液反应,则测得的中和热会偏大(填“偏大”、“偏小”或“不变”),其原因是用醋酸代替盐酸,醋酸电离要吸收热量,造成测得中和热偏小.
(3)在中和热测定实验中存在用水洗涤温度计上的盐酸溶液的步骤,若无此操作步骤,则测得的中和热偏大(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氮氧化物排放是形成臭氧层空洞、酸雨、雾霾的重要成因之一.SCR法是工业上消除氮氧化物的常用方法,反应原理为:4NH3(g)+4NO(g)+O2(g)?4N2(g)+6H2O(g)△H<0
(1)氮氧化物破坏臭氧层原理为:①NO+O3?NO2+O2     ②NO2+O?NO+O2
常温下反应①的平衡常数为K1,反应②的平衡常数为K2,则反应O3+O?2O2的平衡常数K=K1•K2(用K1、K2表示).氮氧化物在该反应中的作用是催化剂.
(2)SCR法除NO时,投料比一定时有利于提高NO平衡转化率的反应条件是降低温度、减少压强.该法可能发生副反应4NH3(g)+5O2(g)?4NO(g)+6H2O(g),减少副反应的主要措施是选择合适的催化剂、控制氧气的用量.
(3)其他条件相同,在甲、乙两种催化剂作用下,NO转化率与温度的关系如图.
①工业上选择催化剂乙的原因是低温下有很强的催化活性;
②在催化剂甲作用下,图中M点处(对应温度为210℃)NO的转化率一定不是(填“可能是”、“一定是”或“一定不是”)该温度下的平衡转化率.高于210℃时,NO转化率降低的原因可能是催化剂活性降低,副反应增多.
(4)消除汽车尾气中的NO时,可用尿素[(NH22CO]还原NO,既安全又高效,且产物都是空气中含有的成分.与SCR法相比,等物质的量的尿素与氨气可消除的NO物质的量之比为3:1.(不考虑副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下列表示不正确的是(  )
A.HCl的电子式B.SiO2的结构式O=Si=O
C.S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D.乙炔的分子式C2H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下列依据实验操作及现象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选项实验操作现 象结 论
A向亚硫酸钠试样中滴入盐酸酸化的Ba(ClO)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试样己氧化变质
B向Co2O3中滴入浓盐酸产生黄绿色气体氧化性:Co2O3>Cl2
C向待测液中依次滴入氯水和KSCN溶液溶液变为红色待测溶液中含有Fe2+
D向Na2SO4和Na2CO3混合溶液中滴入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Ksp(Ag2SO4)<Ksp(Ag2CO3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下列有机反应:①甲烷与氯气光照反应  ②乙醛制乙酸  ③乙烯使溴水褪色  ④乙醇制乙烯  ⑤乙醛制乙醇  ⑥乙酸制乙酸乙酯  ⑦乙酸乙酯与NaOH溶液共热  ⑧液态植物油制人造脂肪  ⑨乙烯制乙醇的说法正确的是(  )
A.②⑤的反应类型相同B.⑥⑦的反应类型不同
C.④与其他8个反应的类型都不同D.①③⑧属于同一种反应类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香叶醛(     )是一种重要的香料,在硫酸的作用下能生成对异丙基甲苯(      ).下列有关香叶醛与对异丙基甲苯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两者互为同分异构体
B.两者均能与溴水反应加成反应
C.香叶醛的一种同分异构体可能是芳香醇
D.对异丙基甲苯的分子式为C10H1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在100℃时,将0.40mol 的二氧化氮气体充入2L抽真空的密闭容器中,每隔一定时间就对该容器内的物质进行分析,得到如下表数据:
时间(s)020406080
n (NO2)/mol0.40 n10.26n3n4
n (N2O4)/mol0.000.05n20.080.08
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从反应开始到20s时,NO2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15 mol•L-1min-1
B.达平衡后,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为69g/mol
C.达平衡后,若升高温度器气体颜色变深,则可推知升高温度后反应平衡常数K减小
D.达平衡后,如向该密闭容器中再充入0.32 mol He气,并把容器体积扩大为4L,则平衡将向左移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3.为了讲授“氯气的性质和用途”,某老师利用二氧化锰和浓盐酸为主要原料,设计一套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其中A是连有注射器针头的橡皮管,针头已插入并穿过橡皮塞)进行教学.试回答下列问题:

(1)丙中的现象是干燥的红布条不褪色;丁中的现象是湿润的红布条褪色;分离(通氯气前)戊中液体的方法是分液.
(2)橡皮塞连通后,分液漏斗中的气体压强P1和烧瓶中气体压强P2的关系为:P1等于 P2(填“大于”、“小于”或“等于”),连接橡皮管的目的是有利于球形分液漏斗中的浓盐酸顺利流下.
(3)烧瓶中发生的反应方程式:MnO2+4HCl$\frac{\underline{\;\;△\;\;}}{\;}$MnCl2+Cl2↑+2H2O.
(4)利用甲装置也可以制HCl气体,吸收多余的HCl气体合适的装置是CD.

(5)已知氯气与冷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l2+H2O=HCl+HClO.你认为使布条褪色的物质是次氯酸.试用实验验证你的推论,简述操作、现象和结论将有色布条放入盛有盐酸的试管中,观察有色布条是否褪色,如果褪色说明盐酸具有漂白性,有色布条不褪色,说明盐酸不具有漂白性;.
(6)设计己装置的目的是尾气处理,吸收过量的氯气,防止空气污染;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l2+2NaOH=NaCl+NaClO+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