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CuCl2、CuCl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广泛地用作有机合成催化剂。实验室中以粗铜(含杂质Fe)为原料,一种制备铜的氯化物的流程如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装置进行反应①,导管a通入氯气(夹持仪器和加热装置省略)。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
写出铜与氯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述流程中固体K溶于稀盐酸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试剂X、固体J的物质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
a.NaOH Fe(OH)3 b.NH3·H2O Fe(OH)2
c.CuO Fe(OH)3 d.CuSO4 Cu(OH)2
(3)反应②是向溶液2中通入一定量的SO2,加热一段时间后生成CuCl白色沉淀。写出制备CuCl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4)反应后,如图盛有NaOH溶液的广口瓶中溶液具有漂白、消毒作用,若用钢铁(含Fe、C)制品盛装该溶液会发生电化学腐蚀,钢铁制品表面生成红褐色沉淀,溶液会失去漂白、杀菌消毒功效。该红褐色沉淀的主要化学式是_____________。该腐蚀过程的正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5)以石墨为电极,电解CuCl2溶液时发现阴极上也会有部分CuCl析出,写出此过程中阴极上的电极反应式________。
【答案】试管内有棕色烟产生 Cu+Cl2CuCl2 避免Cu2+水解 c
2Cu2++2Cl-+SO2+2H2O=2CuCl↓+SO42+4H+
Fe(OH)3 ClO+2e+H2O=Cl+2OHCu2++e-+Cl=CuCl
【解析】
(1)铜在氯气中燃烧生成固体氯化铜,观察到棕黄色的烟,反应为:Cu+Cl2CuCl2;
(2)氯化铜、氯化铁中的金属离子易水解,直接用水溶液配制溶液会产生浑浊,所以加入过量的盐酸来溶解氯化铜、氯化铁,以抑制氯化铜、氯化铁水解;用于调节pH以除去溶液1杂质可加试剂具有与酸反应,且不引入Cu2+之外的离子,故用CuO或Cu2(OH)或Cu2(OH)2CO3,调节pH目的是使溶液中铁离子转化为Fe(OH)3沉淀,过滤除去,且不能引入新杂质;
(3)根据信息可知:在加热条件下,SO2与铜离子反应生成CuCl白色沉淀和SO42-,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Cu2++2Cl-+SO2+2H2O2CuCl↓+4H++SO42-;
(4)氢氧化钠溶液吸收氯气,生成有次氯酸钠,生铁在次氯酸钠和氢氧化钠的混合溶液中发生电化学腐蚀,碳等杂质为正极,铁为负极.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Fe-2e-=Fe2+,Fe2++2OH-=Fe(OH)2,4Fe(OH)2+O2+2H2O=4Fe(OH)3,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ClO-+2e-+H2O=Cl-+2OH-,红褐色沉淀为氢氧化铁;
(5)以石墨为电极,电解CuCl2溶液时发现阴极上也会有部分CuCl析出,阴极上是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Cu2+得到电子生成CuCl,电极反应为:Cu2++e-+Cl-=CuCl。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已知:pKa=lgKa,25℃时,H2SO3的pKa1=1.85,pKa2=7.19。常温下,用0.1mol·L1NaOH溶液滴定20mL0.1mol·L1 H2SO3溶液的滴定曲线如下图所示(曲线上的数字为pH)。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a点所得溶液中:2c(H2SO3)+c(SO32-)=0.1mol·L1
B. b点所得溶液中:c(H2SO3)+c(H+)=c(SO32-)+c(OH-)
C. c点所得溶液中:c(Na+)>3c(HSO3-)
D. d点所得溶液中:c(Na+)>c(SO32-)> c(HS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①丁烷 ②2一甲基丙烷 ③戊烷 ④2一甲基丁烷 ⑤2,2—二甲基丙烷等物质的沸点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 )
A. ①>②>③>④>⑤ B. ⑤>④>③>②>①
C. ③>④>⑤>①>② D. ②>①>⑤>④>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以电石渣[主要成分为Ca(OH)2和CaCO3]为原料制备KClO3的流程如下:
(1)氯化过程控制电石渣过量,在75℃左右进行。氯化时存在Cl2与Ca(OH)2作用生成Ca(ClO)2的反应,Ca(ClO)2进一步转化为Ca(ClO3)2,少量Ca(ClO)2 分解为CaCl2和O2。
①生成Ca(ClO)2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提高Cl2转化为Ca(ClO3)2的转化率的可行措施有 (填序号)。
A.适当减缓通入Cl2速率 B.充分搅拌浆料 C.加水使Ca(OH)2完全溶解
(2)氯化过程中Cl2 转化为Ca(ClO3)2的总反应方程式为
6Ca(OH)2+6Cl2===Ca(ClO3)2+5CaCl2+6H2O, 氯化完成后过滤。
①滤渣的主要成分为 (填化学式)。
②滤液中Ca(ClO3)2与CaCl2的物质的量之比n[Ca(ClO3)2] ∶n[CaCl2] 1∶5(填“>”、“<”或“=”)。
(3)向滤液中加入稍过量KCl固体可将Ca(ClO3)2转化为KClO3,若溶液中KClO3的含量为100gL-1,从该溶液中尽可能多地析出KClO3固体的方法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根据如图海水综合利用的工业流程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已知:MgCl26H2O受热生成Mg(OH)Cl和HCl气体等
A.除去粗盐中杂质(Mg2+、SO42﹣、Ca2+),加入的药品顺序为:NaOH溶液→Na2CO3溶液→BaCl2溶液→过滤后加盐酸
B.在过程②中将MgCl26H2O灼烧即可制得无水MgCl2
C.从能量转换角度看,氯碱工业中的电解饱和食盐水是一个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过程
D.从第③步到第⑤步的目的是为了富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物质中既能跟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又能跟稀HCl反应的是( ) ①Al2O3 ②Al(OH)3 ③(NH4)2CO3 ④NaHCO3 ⑤BaCl2 .
A.③④⑤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④
D.全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V、W、X、Y、Z是五种常见的短周期主族元素,其中W、X、Y、Z原子半径随原子序数的变化如图所示:
已知Y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可与其简单氢化物反应可生成盐;Z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W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与Ne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差1;V为原子核内有12个中子的二价金属,当2 .4克V与足量盐酸反应时,在标准状况下放出气体2.24L;请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Y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_________。
(2)写出W的简单离子的结构示意图_______________。
(3)比较W的气态氢化物与H2S和HF的稳定性(由强到弱)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4)由W、Y两种元素组成的一种化合物,每个原子最外层均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写出该化合物的电子式____________。
(5)由X、Y、Z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一种常见的化肥,其原子个数比为4:2:3,则该物质含有的化学键类型为_____________。
(6)V与W两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随着我国汽车年销量的大幅增加,给空气环境造成了很大的污染。汽车尾气装置里,气体在催化剂表面吸附与解吸作用的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反应中NO为氧化剂,N2为氧化产物
B. 汽车尾气的主要污染成分包括CO、NO和N2
C. NO和O2必须在催化剂表面才能反应
D. 催化转化总化学方程式为2NO+O2+4CO 4CO2+N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学生用中和滴定法测定某烧碱样品的纯度。先准确称量10.0g含有少量中性易溶杂质的样品,配成500mL待测溶液。用0.200mol/L的盐酸标准液滴定待测液,滴定时用酚酞做指示剂。试根据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有关滴定操作的顺序正确的是
①用标准溶液润洗滴定管 ②往滴定管内注入标准溶液
③检查滴定管是否漏水 ④滴定 ⑤洗涤
A.⑤①②③④ B.③⑤①②④ C.③⑤②①④ D.②①③⑤④
(2)用标准的盐酸滴定待测的NaOH溶液时,一手握酸式滴定管的活塞,一手摇动锥形瓶,眼睛注视_________,本实验滴定达到终点的标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下表数据,计算被测烧碱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烧碱样品的纯度是___________
滴定次数 | 待测溶液体积(mL) | 标准酸体积 | |
滴定前刻度(mL) | 滴定后刻度(mL) | ||
第一次 | 10.00 | 0.40 | 20.50 |
第二次 | 10.00 | 4.10 | 24.00 |
第三次 | 10.00 | 0.20 | 24.20 |
(4)若该实验修改成“用待测碱液滴定盐酸标准液”,则下列操作会使烧碱样品纯度偏高的是
A.锥形瓶用蒸馏水洗净后,先用盐酸标准液润洗再装标准液。
B.碱式滴定管用蒸馏水洗净后未润洗
C.滴定前酸式滴定管尖端气泡未排除,滴定后气泡消失
D.滴定前仰视碱式滴定管读数,滴定后俯视滴定管读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