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8.某实验小组把CO2通入饱和Na2CO3溶液制取NaHCO3,装置如图1所示(气密性已检验,部分夹持装置略):

(1)D中产生NaHCO3的化学方程式是Na2CO3+CO2+H2O═2NaHCO3
(2)请结合化学平衡移动原理解释B中溶液的作用CO2在水中存在平衡:CO2+H2O?H2CO3?HCO3-+H+,有H2SO4存在时,可使上述平衡向左移动,从而减少CO2在水中的溶解,同时吸收挥发出来的HCl气体.
(3)当D中有大量白色固体析出时,停止实验,将固体过滤、洗涤、干燥备用.为确定固体的成分,实验小组设计方案如下(称取一定质量的固体,配成1000mL溶液作为样液,其余固体备用):
①方案1:取样液与澄清的Ca(OH)2溶液混合,出现白色沉淀.
实验小组对现象产生的原理进行分析,认为该方案不合理,理由是Na2CO3和NaHCO3都能跟Ca(OH)2溶液发生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无法确定固体的成分中是否含有NaHCO3
②方案2:取样液与BaCl2溶液混合,出现白色沉淀并有气体产生.
实验小组认为固体中存在NaHCO3,其离子方程式是2HCO3-+Ba2+=BaCO3↓+CO2↑+H2O.
该小组认为不能确定是否存在Na2CO3,你认为该结论是否合理?合理.
③方案3:实验小组中甲、乙同学利用NaHCO3的不稳定性进行如下实验:
甲同学:取样液400mL,用pH计测溶液pH,再水浴加热蒸发至200mL,接下来的操作是冷却到室温,加水至溶液体积为400mL,再次测定pH,结果表明白色固体中存在NaHCO3.为进一步证明白色固体是否为纯净的NaHCO3,结合甲同学实验,还应补充的实验是取相同质量的纯净的NaHCO3配成1000mL溶液,取400mL,重复甲的实验,进行对照.
乙同学:利用仪器测定了固体残留率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图2所示.
a.根据A点坐标得到的结论是白色固体为NaHCO3
b.根据B点坐标,计算残留固体中n(NaHCO3:n(Na2CO3))=71:42.(残留率=$\frac{剩余固体的质量}{原始固体的质量}$×100%)
通过上述实验,该小组认为,可以向饱和Na2CO3溶液中通入过量CO2制备NaHCO3

分析 A装置中反应制备CO2,其中有杂质HCl、H2O(g),B装置既减少CO2的溶解,又能吸收HCl,C装置干燥CO2,D装置制备碳酸氢钠,
(1)由图可知,A中生成二氧化碳,在D中二氧化碳与碳酸钠、水反应生成碳酸氢钠;
(2)B中酸可抑制二氧化碳的溶解;
(3)①Na2CO3和NaHCO3都能跟Ca(OH)2溶液发生反应生成白色沉淀;
②样液与BaCl2溶液混合,现白色沉淀并有气体产生,沉淀为碳酸钡、气体为二氧化碳;Na2CO3和BaCl2溶液混合也能生成沉淀;
③a.A点说明碳酸氢钠分解,残留率为63.09%;
b.B点残留率为80%,设原来有100克NaHCO3,反应后剩余80克,减少20克是CO2和H2O的质量,列方程组计算.

解答 解:A装置中反应制备CO2,其中有杂质HCl、H2O(g),B装置既减少CO2的溶解,又能吸收HCl,C装置干燥CO2,D装置制备碳酸氢钠,
(1)由图可知,A中生成二氧化碳,在D中二氧化碳与碳酸钠、水反应生成碳酸氢钠,该反应为Na2CO3+CO2+H2O═2NaHCO3
故答案为:Na2CO3+CO2+H2O═2NaHCO3
(2)B中酸可抑制二氧化碳的溶解,则B中溶液的作用为CO2在水中存在平衡:CO2+H2O?H2CO3?HCO3-+H+,有H2SO4存在时,可使上述平衡向左移动,从而减少CO2在水中的溶解,同时吸收挥发出来的HCl气体,
故答案为:CO2在水中存在平衡:CO2+H2O?H2CO3?HCO3-+H+,有H2SO4存在时,可使上述平衡向左移动,从而减少CO2在水中的溶解,同时吸收挥发出来的HCl气体;
(3)①Na2CO3和NaHCO3都能跟Ca(OH)2溶液发生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所以无法确定固体的成分中是否含有NaHCO3
故答案为:Na2CO3和NaHCO3都能跟Ca(OH)2溶液发生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无法确定固体的成分中是否含有NaHCO3
②样液与BaCl2溶液混合,现白色沉淀并有气体产生,沉淀为碳酸钡、气体为二氧化碳,离子反应为2HCO3-+Ba2+=BaCO3↓+CO2↑+H2O;Na2CO3和BaCl2溶液混合也能生成沉淀,则不能确定是否存在Na2CO3,结论合理,
故答案为:2HCO3-+Ba2+=BaCO3↓+CO2↑+H2O;合理;
③甲同学:取样液400mL,用pH计测溶液pH,再水浴加热蒸发至200mL,接下来的操作是冷却到室温,加水至溶液体积为400mL,再次测定pH,可确定固体存在碳酸氢钠,补充实验为取相同质量的纯净的NaHCO3配成1000mL溶液,取400mL,重复甲的实验,进行对照,
故答案为:冷却到室温,加水至溶液体积为400mL,再次测定pH;取相同质量的纯净的NaHCO3配成1000mL溶液,取400mL,重复甲的实验,进行对照;
乙同学:a.A点说明碳酸氢钠分解,残留率为63.09%,可知白色固体为碳酸氢钠,
故答案为:白色固体为NaHCO3
b.B点残留率为80%,设原固体100g,则B点残留固体为80g,设生成碳酸钠为x,则
2NaHCO3$\frac{\underline{\;\;△\;\;}}{\;}$Na2CO3+CO2↑+H2O△m
             106          62
               x         100g-80g
则:x=$\frac{106(100g-80g)}{62}$=34.2g,
n(NaHCO3)=$\frac{80g-34.2g}{84g/mol}$=0.55mol,
n(Na2CO3)=$\frac{34.2g}{106g/mol}$=0.32mol,
n(NaHCO3):n(Na2CO3)=71:42,
故答案为:71:42.

点评 本题考查制备方案的设计,题目难度较大,涉及物质的性质、化学平衡、差量法计算、图象分析较等知识,试题知识点较多、综合性较强,(3)为解答的难点,试题培养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及化学实验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下列有关氯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氯气是黄绿色气体,有毒,有刺激性气味,氯水还可杀菌消毒
B.液氯就是氯气的水溶液,它能使干燥的有色布条褪色
C.红热的铁丝在Cl2中燃烧产生棕色的雾;H2在Cl2中燃烧火焰呈淡蓝色
D.氯水长时间放置会变质,是因为氯气几乎完全挥发,剩下的就是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25℃,pH=2的 HC1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H+)是(  )
A.1×10-7 mol/LB.1×10-12mol/LC.1×10-2 mol/LD.1×10-7 mol/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下列反应中,生成物的总能量大于反应物总能量的是(  )
A.氢气在氧气中燃烧B.氢气与氯气化合
C.中和反应D.焦炭在高温下与水蒸气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用惰性电极电解一定浓度的CuSO4溶液,通电一段时间后,向所得的溶液中加入0.1mol 的CuO和0.1molH2O后恰好恢复到电解前的浓度,则电解过程中阳极产生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  )
A.2.24LB.3.36LC.1.12LD.4.48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生活中遇到的某些问题,常常涉及到化学知识.下列各项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鱼虾放久了会产生不愉快的腥臭气味,应当用水冲洗,并在烹调时加人少量食醋
B.“酸可除锈”“洗涤剂可去油”都是发生了化学变化
C.被蜂蚁蜇咬会感到疼痛难忍,这是蜂蚁咬人时将甲酸注人人体的缘故,此时若能涂抹稀氨水或碳酸氢钠溶液,可以减轻疼痛
D.煤酚皂溶液可用于环境消毒,医用酒精可用于皮肤消毒,其原因均在于可以使蛋白质发生变性凝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二甲醚(CH3OCH3)被称为21世界的新型燃料,在未来可能替代汽油、液化气、煤气等并具有优良的环保性能.工业制备二甲醚在催化反应室中(压力2.0~10.0Mpa,温度230~280℃)进行下列反应:
①CO(g)+2H2(g)═CH3OH(g)△H1=-90.7kJ•mol-1
②2CH3OH(g)═CH3OCH3(g)+H2O(g)△H2=-23.5kJ•mol-1
③CO(g)+H2O(g)═CO2(g)+H2(g)△H3=-41.2kJ•mol-1
(1)若要增大反应①中H2的转化率,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可以采取的措施为BC.
A.加入某物质作催化剂          B.加入一定量CO
C.反应温度降低                D.增大容器体积
(2)在某温度下,若反应①的起始浓度分别为:c(CO)=1mol/L,c(H2)=2.4mol/L,5min后达到平衡,CO的转化率为50%,则5min内CO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1mol/(L.min);
若反应物的起始浓度分别为:c(CO)=4mol/L,c(H2)=a mol/L;达到平衡后,c(CH3OH)=2mol/L,则a=5.4mol/L.
(3)催化反应室中总反应3CO(g)+3H2(g)═CH3OCH3(g)+CO2(g)的△H=-246.1kJ•mol-1.判断该反应易在低温(填“高温”或“低温”)下自发进行.
(4)“二甲醚燃料电池”是一种绿色电源,其工作原理如上图所示.b电极是正极,写出a电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式CH3OCH3+3H2O-12e-=2CO2+12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X、Y、Z、W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四种短周期元素,甲?乙?丙?戊是由其中的两种或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丁是由Z元素形成的单质.已知:甲+丙→丁+己,甲+乙→戊+丁;25℃时0.01mol•L-1己溶液的pH为1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1.0L 0.1mol•L-1戊溶液中阴离子总的物质的量大于0.1mol
B.将足量甲加入到酚酞试液中,溶液先变红后褪色
C.X与W构成的化合物、戊、己均为离子化合物
D.W的简单离子半径大于Z的简单离子半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已知某有机物的结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分子式为C10H10O3
B.1mol 该有机物最多可与5mol氢气发生加成反应
C.该有机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取代、氧化、消去反应
D.1mol 该有机物与足量钠反应生成22.4L氢气(标况下)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