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5.根据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化学式电离常数(25℃)
CH3COOHKa=1.8×10-5
H2SO3Ka1=1.23×10-2
Ka2=6.6×10-8
NH3.H2OKb=1.8×10-5
A.25℃时,pH=3的醋酸和pH=11的氨水等体积混合后,混合液中水的电离是被促进的
B.Na2SO3溶液中滴加足量醋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SO32-+2CH3COOH=SO2↑+H2O+2CH3COO-
C.NaHSO3溶液呈酸性,是因为Kw/Ka1>Ka2
D.0.1mol/L的CH3COOH溶液与等浓度等体积的CH3COONa混合后,溶液中的微粒存在以下关系:c(H+)+c(CH3COOH)=c(CH3COO-)+2c(OH-

分析 A、pH=3的醋酸和pH=11的氨水等体积混合后,得到的是醋酸铵溶液,能双水解的盐类;
B、化学反应遵循强酸制备弱酸的原理,据此回答;
C、NaHSO3溶液呈酸性,亚硫酸氢根离子的电离程度大于水解程度;
D、0.1mol/L的CH3COOH溶液与等浓度等体积的CH3COONa混合后,溶液中存在物料守恒,据此回答.

解答 解:A、pH=3的醋酸和pH=11的氨水等体积混合后,得到的是醋酸铵溶液,能双水解的盐类,水的电离是被促进的,故A正确;
B、SO32-+2CH3COOH=SO2↑+H2O+2CH3COO-,说明酸性:CH3COOH>H2SO3,这和CH3COOH的Ka=1.8×10-5、H2SO3的Ka1=1.23×10-2亚硫酸酸性强是矛盾的,故B错误;
C、NaHSO3溶液呈酸性,亚硫酸氢根离子的电离程度大于水解程度,而Kw/Ka1>Ka2说明亚硫酸氢根离子的水解程度大于电离程度,故C错误;
D、0.1mol/L的CH3COOH溶液与等浓度等体积的CH3COONa混合后,溶液中存在物料守恒2c(Na+)=c(CH3COOH)+c(CH3COO-),存在电荷守恒:c(H+)+c(Na+)=c(OH-)+c(CH3COO-),整理两式子,得到:2c(H+)+c(CH3COOH)=c(CH3COO-)+2c(OH-),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难度不大,注意电荷守恒、物料守恒、质子守恒三大守恒的应用是关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Cu、Cu2O和CuO组成的混合物,加入0.6mol/L的HNO3溶液100mL恰好使混合物溶解,同时收集到224mL(标准状况)的NO气体.
(1)Cu2O跟稀硝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Cu2O+14HNO3=6Cu(NO32+2NO↑+7H2O.
(2)产物中硝酸铜的物质的量为0.025mol.
(3)若混合物中含0.01mol Cu,则其中Cu2O的物质的量是0.005mo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下列各表中的数字代表的是原子序数,表中数字所表示的元素与它们在周期表中位置相符的一组是(  )
A.
12
11
19
B.
456
1213
C.
4
101112
20
D.
2
8
161718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已知有机物分子中的碳碳双键能发生臭氧氧化反应:
R-CH=CH-CH2OH$\stackrel{O_{2}/Zn+H_{2}O}{→}$R-CH=O+O=CH=CH2OH
有机物A的相对分子质量是氢气相对分子质量的83倍.A遇FeCl3溶液显紫色,以下A~H均为有机物,其转化关系如下:

(1)A的结构简式为,C含有的官能团是羧基;由F到G的反应类型为消去反应.
(2)若H与G分子具有相同的碳原子数目,且1molH能与足量的新制银氨溶液反应生成2mol Ag,则H的结构简式为OHCCH2CH2CH2CH2COCH2OH.
(3)反应①的作用是保护酚羟基,防止在反应②中被氧化.
(4)写出B溶液与少量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合适的试剂a为NaHCO3溶液.
(5)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A的所有同分异构体有17种(不考虑立体异构).
ⅰ.与A有相同的官能团ⅱ.苯环上只有两个取代基ⅲ.遇FeCl3溶液显紫色
写出符合上述条件,且无甲基(-CH3)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写出一种即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有机物A的分子式为C5H12O2,则符合下列条件的有机化合物A的同分异物体有(不考虑立体异构)(  )
①1molA可与金属钠反应放出1mol氢气   ②含2个-CH3  ③1个碳原子上不能连接2个羟基.
A.7种B.6种C.5种D.4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环己酮是重要的化工原料,也是重要的工业溶剂,实验室常用次氯酸氧化法制备环己酮.
反应原理:
物质熔点(℃)沸点(℃)溶解性
环己醇26160.8可溶于水
环己酮-45155.6微溶于水
冰醋酸16.6117.9可溶于水
步骤:
①在如如图所示装置中,加入环己醇5.2mL(0.05mol)和冰醋酸33mL,开动电动搅拌器,将NaClO溶液缓慢滴加到反应液中,反应液温度保持在25~30℃,边加边反应,直至用KI淀粉试纸检验呈蓝色.
②一段时间后,反应液中加入足量饱和NaHSO3溶液,并将其转入250mL蒸馏烧瓶中,加入3g AlCl3和几粒沸石,摇匀.加热蒸馏至无油珠滴出为止.
③取馏出液,加入无水碳酸钠,至刚好呈碱性.继续搅拌,加入NaCl固体至不再溶解,分液取有机相.
④向有机相中加入无水硫酸镁,转入50mL蒸馏烧瓶中,馏取155.6℃左右的组分.得2.94g纯净的环己酮.
回答下列问题:
(1)该反应是放热反应,为防止温度过高可以采用的方法有控制滴加速度、冰水浴等.(任写一条)
(2)氧化法制备环己酮起氧化作用的是次氯酸,请写出NaClO和CH3COOH反应生成次氯酸的离子方程式:ClO-+CH3COOH=HClO+CH3COO-
(3)加入饱和NaHSO3溶液的作用是除去过量的NaClO.加入NaCl固体的作用是减小环己酮的溶解度.分液时用到的玻璃仪器有分液漏斗、烧杯.
(4)蒸馏时加入AlCl3固体的作用是防起泡,加入沸石的作用是防止暴沸.上述实验中使用到滴液漏斗,相比于分液漏斗,它的优点是可以使漏斗内液体顺利流下.
(5)计算本实验的产率60%.
(6)第②步中,设计实验证明:加入的饱和NaHSO3溶液已经足量.取一段KI淀粉试纸于表面皿上,用玻璃棒蘸取反应液点试纸中央,若不变蓝,则NaHSO3溶液已足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海水淡化过程中,不涉及的方法是(  )
A.萃取法B.电渗析法C.离子交换法D.蒸馏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4.探究氯气与KI溶液的反应,某课外小组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夹持仪器已略去,气密性已检验)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
打开A中分液漏斗活塞,放下部分浓盐酸,加热装置B中溶液变蓝色,随后蓝色褪去,溶液显浅棕色
(1)装置A中生成氯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MnO2+4HCl(浓)$\frac{\underline{\;\;△\;\;}}{\;}$MnCl2+Cl2↑+2H2O.
(2)装置C中NaOH的作用是吸收多余氯气,防止污染环境;其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l2+2OH-=Cl-+ClO-+H2O.
(3)能证明氯气的氧化性强于碘的实验现象是B装置中通氯气后溶液变蓝.
(4)为探究B中溶液颜色变化的原因,该小组同学查阅资料并进行实验.
查阅资料:
I2和I-在溶液中会发生反应:I2+I-?I3-,I3-显棕黄色且遇淀粉变蓝;I2可被氯气与氧化为ICl2-(红色)和ICl4-(黄色),两种离子可继续被氧化成IO3-(无色).
进行实验: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
Ⅰ.取反应后B中的溶液4mL分成两等份,第一份滴入1滴碘水;第二份滴入淀粉溶液第一份溶液蓝色
第二份溶液颜色没有变化
Ⅱ.将I2溶于KI溶液中配制得碘总浓度为0.1mol/L的溶液,取上述溶液2mL,滴加1滴淀粉溶液,再通入氯气加淀粉后溶液变蓝,通氯气后蓝色褪去,溶液显浅棕色
Ⅲ.向Ⅱ所得溶液继续通入氯气溶液几乎变为无色
①操作Ⅰ的实验目的是证明反应后的B溶液中有淀粉,无I3-,说明溶液的浅棕色不是I3-造成的.
②写出ICl2-在水溶液中与氯气反应生成IO3-的离子方程式ICl2-+2Cl2+3H2O=IO3-+6Cl-+6H+
③由以上实验可推断B中溶液颜色变成浅棕色的原因是I-先被氯气氧化成I2,I2又被氯气氧化成ICl2-(红色)和ICl4-(黄色),两者混合呈浅棕色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下列有关化学键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非金属元素构成的单质中一定存在共价键
B.由不同种原子间形成的共价键不一定是极性键
C.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不一定是共价化合物
D.化学键断裂,不一定发生化学变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