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根据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精英家教网
(1)写出铜与浓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证明SO2具有漂白性的现象是
 
,再加热该溶液,现象是
 

(3)装置③中的现象是
 
,证明SO2具有
 

(4)装置④的作用是
 
分析:由实验装置图可知:装置①铜与浓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硫,装置②验证二氧化硫的漂白性、装置③验证二氧化硫的还原性、装置④尾气吸收.
(1)浓硫酸和铜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硫酸铜、二氧化硫和水,二氧化硫易溶于水;
(2)SO2可以使品红溶液褪色,体现了SO2具有漂白性,SO2的漂白是暂时性的漂白;
(3)二氧化硫具有较强的还原性,可与溴单质反应生成硫酸和氢溴酸;
(4)二氧化硫污染空气,装置④为尾气吸收装置.
解答:解:(1)浓硫酸和铜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硫酸铜、二氧化硫和水,化学方程式为:Cu+2H2SO4(浓)
  △  
.
 
CuSO4+2H2O+SO2↑,
故答案为:Cu+2H2SO4(浓)
  △  
.
 
CuSO4+2H2O+SO2↑;
(2)SO2可以使品红溶液褪色,体现了SO2具有漂白性,SO2的漂白是暂时性的漂白,生成的物质不稳定,受热易分解,重新变为红色,
故答案为:褪色;又变为红色;
(3)二氧化硫具有较强的还原性,可与溴单质反应生成硫酸和氢溴酸,因此装置③中的现象为溶液褪色,
故答案为:褪色;还原性;
(4)二氧化硫污染空气,二氧化硫可以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减少空气污染,因此装置④的作用是:吸收多余的二氧化硫气体,防止污染空气,
故答案为:吸收多余的二氧化硫气体,防止污染空气.
点评:本题考查浓硫酸和二氧化硫的性质,涉及浓硫酸的强氧化性和二氧化硫的漂白性、还原性,读懂实验装置图是解题的关键,整体比较基础,难度不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学习周报 化学 人教课标高一版(必修1) 2009-2010学年 第4期 总第160期 人教课标版 题型:058

海带中含有丰富的碘元素,某化学兴趣小组经查阅资料得知:

①过氧化氢在酸性条件下能将碘离子转化成碘单质.

②碘易溶于苯,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小,熔点是113℃,沸点是184℃,易升华;苯的沸点是80.1℃,密度比水的小.

③碘遇淀粉溶液显蓝色.该实验小组首先把干海带表面的附着物用刷子刷掉(不要用水冲洗),用剪刀剪碎后,再用酒精润湿,然后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

(1)步骤①应将反应物装在________(填仪器名称)中进行;步骤②的操作名称为________;步骤③适用于分离________;步骤④________(填“需要”或“不需要”)加热.

(2)某同学根据实验步骤选择并组装了实验仪器:

四个装置中,存在明显错误的是________;步骤④中的操作对象应该是步骤③中的________(填“上”或“下”)层溶液.

(3)如何证明经步骤③后得到的混合物中含有碘.试写出相应的实验操作: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四川省洪雅中学高三2009年二月份月考理综试题化学部分 题型:058

某校化学实验兴趣小组为了证明在实验室制备Cl2的过程中会有水蒸气和HCl挥发出来,甲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按要求回答问题:

(1)写出装置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

(2)请根据甲同学的意图,连接相应的装置应是(填接口字母代号):

b接________,________接________,________接a.

(3)U形接管中所盛放试剂的化学式为________.

装置③中CCl4的作用是________.

(4)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实验有缺陷,不能证明最终通入AgNO3溶液中的气体只有一种.为了确保实验结论的可靠性,证明最终通入AgNO3溶液中的气体只有一种,乙同学提出在某两个装置之间再加装装置⑤,你认为装置⑤应加在________之间(填装置序号)瓶中可以放入________.

(5)丙同学看到甲同学设计的装置后提出无需多加装置,只需将原来烧杯中的AgNO3的溶液换成其他溶液.你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则证明Cl2产生时有HCl挥发出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3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化学(福建卷解析版) 题型:实验题

固体硝酸盐加热易分解且产物较复杂。某学习小组以Mg(NO3)2为研究对象,拟通过实验探究其热分解的产物,提出如下4种猜想:

甲:Mg(NO3)2、NO2、O2  乙:MgO、NO2、O2 丙:Mg3N2、O2    丁:MgO、NO2、N2

(1)实验前,小组成员经讨论认定猜想丁不成立,理由是_____________。

查阅资料得知:2NO2+2NaOH=NaNO3+NaNO2+H2O

针对甲、乙、丙猜想,设计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图中加热、夹持仪器等均省略):

(2)实验过程

①取器连接后,放人固体试剂之前,关闭k,微热硬质玻璃管(A),观察到E 中有气泡连续放出,表明________

②称取Mg(NO3)2固体3 .79 g置于A中,加热前通人N2以驱尽装置内的空气,其目的是________;关闭K,用酒精灯加热时,正确操作是先________然后固定在管中固体部位下加热。

③观察到A 中有红棕色气体出现,C、D 中未见明显变化。

④待样品完全分解,A 装置冷却至室温、称量,测得剩余固体的质量为1 . 0g

⑤取少量剩余固体于试管中,加人适量水,未见明显现象。

(3)实验结果分析讨论

① 根据实验现象和剩余固体的质量经分析可初步确认猜想_______是正确的。

② 根据D 中无明显现象,一位同学认为不能确认分解产物中有O2,因为若有O2,D中将发生氧化还原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写化学方程式),溶液颜色会退去;小组讨论认定分解产物中有O2存在,未检侧到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 小组讨论后达成的共识是上述实验设计仍不完善,需改进装里进一步研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1-2012学年山东省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测化学试卷 题型:实验题

(14分)实验室制NO及验证NO的性质,可以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请根据提示完成以下问题。已知反应:

1.NO的制备

(1)在加药品之前首先应进行的操作是         (填操作名称),

(2)打开阀门K,取下活塞J向其中加入一小片铜片,装上活塞并推至底部。

(3)用注射器吸取适量的蒸馏水,然后倒立针筒,推动活塞J至底部以排尽装置内空气(装置内极少量的水不影响实验)。

(4)将注射器插入稀中,吸取适量的稀,然后迅速关闭阀门K,请回答此时可能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当注射器活塞上升到某一位置时,迅速打开阀门K,将反应液推入NaOH溶液中后关闭K。

Ⅱ.NO性质实验

(1)观察注射器内气体呈       色,然后打开K,吸取适量空气后关闭K,此时注射器内气体呈       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向下快速推动活塞J,注射器内气体颜色变化情况为:                 ,原因是

                              

(结合化学方程式并配以必要的文字说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4届广东省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实验题

(16分)实验室需要0.1 mol·L1NaOH溶液450 mL和0.5 mol·L1硫酸溶液500 mL。根据这两种溶液的配制情况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所示的仪器中配制溶液肯定不需要的是____________(填序号),配制上述溶液还需用到的玻璃仪器是________(填仪器名称)。

(2)下列是通过使用质量分数为98%(密度为1.84 g·cm3)的浓硫酸来配制500 mL 0.5 mol·L1硫酸溶液的操作步骤,其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填序号)。

A.把容量瓶活塞塞上,反复摇匀后,装贴标签以保存

B.加入蒸馏水进容量瓶中进行定容,待水面离刻度线只有1~2厘米时,采用胶头滴管滴加蒸馏水使其凹液面正好与刻度线相切

C.在烧杯中注入适量的蒸馏水,用量筒准确量取98%的浓硫酸13.3ml慢慢注入烧杯中,并不停地搅拌使之稀释均匀

D.通过计算需要量取98%(密度为1.84 g·cm3)的浓硫酸13.3ml

E.待烧杯中稀释的硫酸溶液冷却至室温后,通过玻璃棒引流转移至500ml的容量瓶中

F.把玻璃棒和烧杯分别都洗涤2~3次,洗涤液也转移至容量瓶

(3)根据计算用托盘天平称取NaOH的质量为________g。在实验中其他操作均正确,若定容时仰视刻度线,则所得溶液浓度________0.1 mol·L(填“大于”“等于”或“小于”,下同);若NaOH溶液在转移至容量瓶时,洒落了少许,则所得溶液浓度________0.1 mol·L1;溶解NaOH后在未降至室温时,立即将NaOH溶液转移至容量瓶定容,则所得溶液浓度_______ 0.1 mol·L1

(4)在容量瓶的使用方法中,下列操作不正确的是         (填写标号).

A.使用容量瓶前检查它是否漏水.

B.容量瓶用蒸馏水洗净后,不需要进行烘干就可以直接使用.

C.配制溶液时,如果试样是固体,把称好的试样用纸条小心倒入容量瓶中,缓慢加入蒸馏水到接近标线1cm~2cm处,用滴管滴加蒸馏水到标线.

D.配制溶液时,如果试样是液体,用量筒量取试样后直接倒入容量瓶中,缓慢加入蒸馏水到接近标线1cm~2cm处,用滴管滴加蒸馏水到标线.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