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题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放热的反应在常温下一定很易发生

B. 吸热反应在一定条件下也能发生

C. 动物体内葡萄糖被氧化成CO2是热能转变成化学能的过程

D.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CO2转化为葡萄糖是太阳能转变成热能的过程

【答案】B

【解析】A、放热反应不一定在常温下就能发生,如煤炭的燃烧为放热反应,但必须加热才能进行,故A错误;B、吸热反应也能发生,且不一定需要加热,有的在常温下即可进行,故B正确;C、动物体内葡萄糖被氧化成CO2是化学能转变成热能的过程,故C错误;D、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CO2转化为葡萄糖是太阳能转变成化学能的过程,故D错误;故选B。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每组物质发生状态变化所克服的粒子间的相互作用属于同种类型的是( )

A.食盐和蔗糖熔化

B.钠和硫熔化

C.碘和干冰升华

D.二氧化硅和氧化钠熔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现有三组混合液:(1)甲酸乙酯和乙酸钠;(2)乙醇和丁醇;(3)溴化钠和单质溴的水溶液;分离以上各混合液的正确方法依次是( )

A.分液、萃取、蒸馏

B.萃取、分液、蒸馏

C.萃取、蒸馏、分液

D.分液、蒸馏、萃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有A、B、C、D、E五种烃,具有下列性质:
①各取0.1mol分别充分燃烧,其中B、C、E燃烧所得的CO2均为4.48L(标准状况),A和D燃烧所得的CO2都是前三者的3倍;
②在适宜条件下,A、B、C都能跟氢气发生加成反应,其中A可以转化为D、B可以转化为C,C可以转化为E;
③B和C都能使溴水或酸性KmnO4溶液褪色,而A、D、E无此性质;
④用铁屑作催化剂时,A可与溴发生取代反应.
判断A、B、C、D、E各是什么物质,写出结构简式ABCDE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无水FeCl3在空气中易潮解,遇水水解,加热易升华实验室可用下列装置制备。

(1)反应开始后,装置D硬质玻璃管中出现的现象为__________

(2)装置F中所盛的试剂为___________

(3)下列有关该实验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__________

A.B装置的作用是除去HCl,并能减少Cl2的溶解

B.E装置中冷水的作用是冷却,使FeCl3冷却沉积

C.若氯气不足则会产生FeCl2

D.向烧瓶中加入足量的AgNO3和稀硝酸,可确定生成的MnCl2的质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构成原电池正极和负极的材料必须是两种金属
B.由Cu、Zn作电极与CuSO4溶液组成的原电池中Cu是负极
C.马口铁(镀锡铁)破损时与电解质溶液接触,锡先被腐蚀
D.铜锌原电池工作时,若有13g锌被溶解,电路中就有0.4mol电子通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乙酸乙酯是重要的有机溶剂和化工原料,下图转化关系中的①、②、③是工业上合成乙酸乙酯的常见反应,其中A是一种常见的调味品。请回答:

(1)有机物A中含有的官能团名称是____________

(2)写出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

(3)已知反应②在催化剂作用下无需加入其他反应物即可一步合成产物,同时生成一种无色无味气体,该气体的化学式为_________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

A.可以用氢氧化钠溶液除去乙酸乙酯中混有的A

B.C→B、B→A的氧化剂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C.反应③是①、②、③中唯一符合绿色化学的“零排放”要求的

D.反应①~④中至少涉及到取代反应、加成反应、氧化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短周期的三种元素X,Y,Z,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Y,Z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之和是6,X元素原子核内无中子,Y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电子层数的2倍,Z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7.
(1)Y元素在周期表中周期族;Z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是
(2)仅由X元素与Y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称为;化合物XZ的电子式是
(3)Z元素的单质与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4)Z元素的单质与大气污染物(SO2)在水溶液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对于反应3Cl2+6NaOH 5NaCl+NaClO3+3H2O,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Cl2是氧化剂,NaOH是还原剂
B.被氧化的氯原子和被还原的氯原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5:1
C.Cl2既做氧化剂又做还原剂
D.氧化剂得电子数与还原剂失电子数之比为5:1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