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X、Y、Z、W、R是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Y的氧化物和R的氧化物均能形成酸雨,则Y为N元素、R为S元素;W和R是同周期相邻元素,则W为P元素;Y原子和Z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之和为20,则Z原子核外电子数=20-7=13,则Z为Al;非金属X原子核外各层电子数之比为1:2,X有2个电子层,X为C元素.
(1)元素X的最高价氧化物为CO2,分子中C原子与氧原子之间形成2对共用电子对;元素Z的离子为Al3+,离子核外电子数为10,各层电子数为2、8;
(2)单质铜和稀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铜、NO与水;
(3)主族元素周期数=电子层数、主族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原子半径越大,对核外电子越弱,得电子能力较弱;
(4)R的一种氧化物能使品红溶液褪色,该氧化物为SO2,工业上用氨气水溶液作该氧化物的吸收剂,足量的二氧化硫与氨水反应生成亚硫酸氢铵;
(5)N和Al组成的化合物AlN,工业上用氧化铝、碳、氮气在高温下制备,其中氧化铝和碳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3,还生成CO.
解答 解:X、Y、Z、W、R是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Y的氧化物和R的氧化物均能形成酸雨,则Y为N元素、R为S元素;W和R是同周期相邻元素,则W为P元素;Y原子和Z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之和为20,则Z原子核外电子数=20-7=13,则Z为Al;非金属X原子核外各层电子数之比为1:2,X有2个电子层,X为C元素.
(1)元素X的最高价氧化物为CO2,分子中C原子与氧原子之间形成2对共用电子对,电子式为;元素Z的离子为Al3+,离子核外电子数为10,各层电子数为2、8,离子结构示意图为,
故答案为:;;
(2)单质铜和稀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铜、NO与水,反应方程式为:8HNO3(稀)+3Cu═2NO↑+3Cu(NO3)2+4H2O,
故答案为:8HNO3(稀)+3Cu═2NO↑+3Cu(NO3)2+4H2O;
(3)元素W为P,核外有3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5,位于周期表的第三周期第VA族;P原子和S原子的电子层数相同,P原子半径较大,得电子能力较弱,故P的非金属性比元素S弱,
故答案为:第三周期第VA族;P原子和S原子的电子层数相同,P原子半径较大,得电子能力较弱;
(4)R的一种氧化物能使品红溶液褪色,该氧化物为SO2,工业上用氨气水溶液作该氧化物的吸收剂,吸收剂与足量该氧化物反应的离子方程式:SO2+NH3•H2O═HSO3-+NH4+,
故答案为:SO2+NH3•H2O═HSO3-+NH4+;
(5)N和Al组成的化合物AlN,被大量用于制造电子元件.工业上用氧化铝、碳、氮气在高温下制备,其中氧化铝和碳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3,说明还生成CO,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Al2O3+3C+N2$\frac{\underline{\;高温\;}}{\;}$2AlN+3CO,
故答案为:Al2O3+3C+N2$\frac{\underline{\;高温\;}}{\;}$2AlN+3CO.
点评 本题考查结构性质位置关系应用,推断元素是解题关键,侧重对化学用语的考查,(3)中注意理解同主族、同周期元素性质的相似性与递变性.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元素R位于周期表中第ⅤA族 | |
B. | R可能是金属 | |
C. | R形成的单质在常温常压下一定是气体 | |
D. | 反应中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是5:1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NaOH溶液可以用氨水来代替 | |
B. | 沉淀a为NaAlO2 | |
C. | 溶液b中只含有NaCl | |
D. | 向溶液a中滴加盐酸需控制溶液的pH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①②⑥ | B. | ②③⑤ | C. | ①②⑤ | D. | ②④⑥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KCl(NH4Cl)用加热法分离 | B. | CO2(SO2)通过饱和的碳酸钠溶液洗气 | ||
C. | NO(NO2)通过水洗气 | D. | FeCl3溶液(FeCl2)通入氯气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V(B2)=0.8 mol/(L•s) | B. | V(A2)=0.8 mol/(L•s) | ||
C. | V(C)=0.6 mol/(L•s) | D. | V(A2)=1.8 mol/(L•min)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