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4.FeSO4•7H2O广泛用于医药和工业领域.如图1是FeSO4•7H2O的实验室制备流程图.根据题意完成下列填空:

(1)碳酸钠溶液能除去酯类油污,是因为CO32-+H2O?HCO3-+OH-(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反应Ⅰ需要加热数分钟,其原因是升温,促进水解,溶液碱性增强,使反应充分进行
(2)废铁屑中含氧化铁,无需在制备前除去,理由是(用离子方程式回答)Fe2O3+6H+═2Fe3++3H2O、2Fe3++Fe═3Fe2+
如图2是测定某补血剂(FeSO4•7H2O)中铁元素含量的流程图.根据题意完成下列填空:

(3)步骤Ⅲ需要100mL1mol/L的稀硫酸,用98%,ρ=1.84g/cm3的浓硫酸配制,需量取浓硫酸体积为5.4mL,所用的仪器有量筒、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及100mL容量瓶.写出步骤Ⅳ的离子方程式:Fe3++3OH-=Fe(OH)3↓.
(4)步骤Ⅴ一系列操作依次是:①过滤②灼烧(加热)③灼烧④冷却⑤称量⑥恒重.操作⑥的目的是确保氢氧化铁完全分解成了氧化铁.
(5)假设实验无损耗,则每片补血剂含铁元素的质量0.07ag(用含a的代数式表示).

分析 废铁屑中含有酯类油污,Na2CO3为强碱弱酸盐,CO32-水解生成HCO3-和OH-,升高促进CO32-水解,碱促进油脂水解,然后过滤洗涤,加入稀硫酸,发生反应II为Fe+H2SO4=FeSO4+H2↑,趁热过滤、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得到FeSO4•7H2O;
将补血剂研细,向药片中加入稀硫酸,然后过滤得到沉淀,向滤液中加入双氧水,发生反应2Fe2++H2O2+2H+=2Fe3++2H2O,向溶液中加入过量X溶液生成红褐色沉淀,则X为碱,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Fe3++3OH-=Fe(OH)3↓;将红褐色沉淀灼烧得到红棕色固体Fe2O3,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 解:废铁屑中含有酯类油污,Na2CO3为强碱弱酸盐,CO32-水解生成HCO3-和OH-,升高促进CO32-水解,碱促进油脂水解,然后过滤洗涤,加入稀硫酸,发生反应II为Fe+H2SO4=FeSO4+H2↑,趁热过滤、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得到FeSO4•7H2O,
(1)Na2CO3为强碱弱酸盐,CO32-水解生成HCO3-和OH-,水解方程式为CO32-+H2O?HCO3-+OH-,油脂在碱性条件下水解生成可溶于水的酸和醇;
盐的水解为吸热反应,升温,促进水解,溶液碱性增强,使反应充分进行,
故答案为:CO32-+H2O?HCO3-+OH-;升温,促进水解,溶液碱性增强,使反应充分进行;
(2)废铁屑中含氧化铁,无需在制备前除去,因为氧化铁和酸反应生成铁盐,铁盐能被Fe还原生成亚铁盐,涉及的离子方程式为Fe2O3+6H+═2Fe3++3H2O、2Fe3++Fe═3Fe2+
故答案为:Fe2O3+6H+═2Fe3++3H2O、2Fe3++Fe═3Fe2+
将补血剂研细,向药片中加入稀硫酸,然后过滤得到沉淀,向滤液中加入双氧水,发生反应2Fe2++H2O2+2H+=2Fe3++2H2O,向溶液中加入过量X溶液生成红褐色沉淀,则X为碱,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Fe3++3OH-=Fe(OH)3↓;将红褐色沉淀灼烧得到红棕色固体Fe2O3
(3)步骤Ⅲ需要100mL1mol/L的稀硫酸,用98%,ρ=1.84g/cm3的浓硫酸配制,配制过程中硫酸的物质的量不变,设需要浓硫酸体积为VmL,则:1.84g/cm3×
98%×VmL=98g/mol×1mol/L×0.1L,解得:V=5.4;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时还需要100mL容量瓶;骤Ⅳ的离子方程式为:Fe3++3OH-=Fe(OH)3↓,
故答案为:5.4;100mL容量瓶;Fe3++3OH-=Fe(OH)3↓;
(4)步骤Ⅴ一系列操作依次是:①过滤②洗涤③灼烧④冷却⑤称量⑥恒重操作,操作⑥恒重后可确保氢氧化铁完全分解成了氧化铁,从而减小误差,
故答案为:灼烧(加热);确保氢氧化铁完全分解成了氧化铁;
(5)ag中含有铁的质量为:m(Fe)=$\frac{112}{160}$×ag=0.7ag,则每片药品中Fe的质量为:$\frac{0.7ag}{10}$=0.07ag,
故答案为:0.07a.

点评 本题考查物质的分离和提纯、物质含量的测定,题目难度中等,明确实验目的、实验原理为解答关键,注意掌握物质分离与提纯方法,试题侧重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及化学实验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下列有关化学反应过程或实验现象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氯气的水溶液可以导电,说明氯气是电解质
B.漂白粉和明矾都常用于自来水的处理,二者的作用原理是相同的
C.氯气可以使湿润的有色布条褪色,但实际起漂白作用的物质是次氯酸而不是氯气
D.氯水中加入红色鲜花,红花褪色,说明溶液中有Cl2存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多选题

8.设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 mol磷酸钾中阴离子所带电荷数为NA
B.在18g18O2中含有NA18O原子
C.0.10mol Fe粉与足量水蒸气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30 NA
D.将0.1mol硅酸钠溶于1L水中,所得溶液中含有0.2NA个N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5.某实验小组模拟工业上用SiHCl3与H2在1357 K的条件下制备高纯硅,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 (加热及夹持装置略去):

已知SiHCl3的性质如下:沸点为33.0℃;密度为1.34 g•mL-1;易溶于有机溶剂;能与H2O剧烈反应;在空气中易被氧化.请回答:
(1)装置C中的烧瓶用水浴加热的优点为受热均匀,得到平稳的SiHCl3气流
(2)装置D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iHCl3+H2$\frac{\underline{\;1357K\;}}{\;}$Si+3HCl
(3)装置E的作用为四氯化碳吸收未反应的SiHCl3、氢氧化钠溶液吸收HCl、防止倒吸. 
(4)相关实验步骤如下,其合理顺序为②⑤①④③(填序号). 
①加热装置C,打开K2,滴加6.5 mL SiHCl3
②打开K1,装置A中反应一段时间;
③关闭K1
④关闭K2
⑤加热装置D至1357K.
(5)计算SiHCl3的利用率:对装置E中液体进行分液操作,取上层液体20.00 mL转移至锥形瓶中,滴加几滴酚酞溶液.用0.1 mol•L-1盐 酸滴定,达到滴定终点时,消耗盐酸20.00 mL.达到滴定终点的现象是溶液红色褪去,且半分钟不变色.SiHCl3的利用率为93.34%(保留两位小数). 
(6)设计实验,检验SiHCl3与水反应后,所得溶液中存在盐酸取两份溶液,一份加入石蕊试液,变红,另一份加入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出现白色沉淀,则证明溶液中存在盐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重铬酸盐广泛用作氧化剂、皮革制作等.以铬矿石(主要成分是Cr2O3,含FeO、Al2O3、SiO2等杂质)为原料制取重铬酸钠的流程如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高温焙烧后粉碎的目的是增大接触面积,提高水浸效率,调节pH时形成的沉淀的成分是H2SiO3、Al(OH)3
(2)Cr2O3在高温焙烧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r2O3+4Na2CO3+3O2$\frac{\underline{\;高温\;}}{\;}$4Na2CrO4+4CO2,Na2CrO4转化Na2Cr2O7为的离子方程式为2CrO42-+2H+?Cr2O72-+H2O
(3)已知KSP[Al(OH)3]=2×10-33,$\root{3}{0.2}$=0.58,要使Al3+沉淀完全,则溶液中的c(H+)最大不应超过1.7×10-5mol/L.
(4)某铬矿石10.4t,按上述方法转化制得了10.218t的Na2Cr2O7,假设上述转化过程中,铬元素的损失忽视不计,则该矿石中铬元素的质量分数为57%.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某学生为测定未知浓度的硫酸溶液,实验如下:用1.00mL待测硫酸配制100mL稀H2SO4溶液;以0.14mol/L的NaOH溶液滴定上述稀H2SO425mL,滴定终止时消耗NaOH溶液15mL.
(1)该学生用标准0.14mol/L NaOH溶液滴定硫酸的实验操作如下:
A.用酸式滴定管取稀H2SO4 25mL,注入锥形瓶中,加入指示剂.
B.用待测定的溶液润洗酸式滴定管.
C.用蒸馏水洗干净滴定管.
D.取下碱式滴定管用标准的NaOH溶液润洗后,将标准液注入碱式滴定管刻度“0”以上2~3cm处,再把碱式滴定管固定好,调节液面至刻度“0”或“0”刻度以下.
E.检查滴定管是否漏水.
F.另取锥形瓶,再重复操作一次.
G.把锥形瓶放在滴定管下面,瓶下垫一张白纸,边滴边摇动锥形瓶直至滴定终点,记下滴定管液面所在刻度.
①滴定操作的正确顺序是(用序号填写):ECDBAGF.
②该滴定操作中应选用的指示剂是:酚酞.
③在G操作中如何确定终点?滴入最后一滴NaOH溶液,溶液突然变成红色,半分钟不褪色.
(2)分析下列操作的结果:(填“偏小”、“偏大”或“恰好合适”)
碱式滴定管用蒸馏水润洗后,未用标准液润洗,导致滴定结果偏大.
碱式滴定管滴定前读数时仰视,结束时读数平视,导致滴定结果偏小.
(3)计算待测硫酸(稀释前的硫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4.20mol/L.(计算出结果到小数点后二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某学生中和滴定实验的过程中如下:(a)取一支碱式滴定管;(b)用蒸馏水洗净;(c)即加入标准的NaOH溶液;(d)记录液面刻度读数;(e)用酸式滴定管精确放出一定量待测酸液;(f)置于未经待测酸液润洗的洁净锥形瓶中;(g)加入适量蒸馏水;(h)加入酚酞试液2滴;(i)滴定时,边滴边摇荡;(j)边注视滴定管内液面的变化;(k)当小心滴到溶液由无色变成粉红色时,即停止滴定;(l)记录液面刻度读数;(m)根据滴定管内的两次读数得出NaOH溶液体积为22mL.
上述实验过程中的错误共几处(  )
A.2B.3C.4D.5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
A.1 mol NaCl 分子
B.质子数为 35、中子数为 45 的溴原子:${\;}_{35}^{45}$ Br
C.硫离子的结构示意图:
D.NH4+ 的电子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碘被称为“智力元素”,科学合理地补充碘可防治碘缺乏病,KI、KIO3曾先后用于加碘盐中.
(1)工业上可以通过铁屑法生产KI,其工艺流程如下:

①反应Ⅰ生成铁与碘的化合物,若该化合物中铁元素与碘元素的质量比为21:127,则加入足量碳酸钾时,反应Ⅱ的化学方程式为Fe3I8+4K2CO3=Fe3O4+8KI+4CO2↑.
②操作A包括加热浓缩、冷却结晶、过滤;用冰水洗涤的目的是洗涤除去表面可溶性杂质,同时减少KI的溶解损失.
(2)KIO3可以通过H2O2氧化I2先制得HIO3,然后再用KOH中和的方法进行生产.
①烹饪时,含KIO3的食盐常在出锅前加入,其原因是在较高温度下K1O3易分解.
②若制得1284kg KIO3固体,理论上至少需消耗质量分数为30%的双氧水1700kg.
③KIO3还可通过如图所示原理进行制备.
电解时,阳极上发生反应的电极反应式为I-+6OH-+6e-═IO3-+3H2O;阴极上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有气泡产生.若忽略溶液体积的变化,则电解结束后阴极区的pH与电解前相比增大(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