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2.工业燃烧煤、石油等化石燃料释放出大量氮氧化物(NOx)、CO2、SO2等气体,严重污染空气.对废气进行脱硝、脱碳和脱硫处理可实现绿色环保、废物利用.
Ⅰ脱硝:已知:H2的热值为142.9KJ•g-1
N2(g)+2O2(g)=2NO2(g)△H=+133kJ•mol-1
H2O(g)=H2O(l)△H=-44kJ•mol-1
催化剂存在下,H2还原NO2生成水蒸气和其它无毒物质的热化学方程式为4H2(g)+2NO2(g)=N2(g)+4H2O(g)△H=-1100.2kJ•mol-1
Ⅱ脱碳:向2L密闭容器中加入2mol CO2、6mol H2,在恒温恒容的条件下发生反应:
CO2(g)+3H2(g)?CH3OH(g)+H2O(g)△H<0
(1)该反应v-t图象如图甲所示;若其他条件都不变,只是在反应前加入合适的催化剂,则其v-t图象如图乙所示.现有下列叙述:

①a1=a2 ②a1<a2 ③b1=b2 ④b1<b2 ⑤t1>t2  ⑥t1=t2
则以上所述各项正确的组合为B
A.②④⑥B.②④⑤C.②③⑤D.②③⑥
(2)下列叙述能说明此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abe.
a、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保持不变     
b、CO2和H2的体积分数保持不变
c、CO2和H2的转化率相等                  
d、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
e、1mol CO2生成的同时有3mol H-H键断裂
(3)该反应过程中部分数据见表:
反应时间CO2(mol)H2(mol)CH3OH(mol)H2O(mol)
0 min2600
10min 4.5  
20min1   
30min  1 
①30min时,反应到达平衡状态了吗?是(填“是”或“否”)简述理由从20min到30min时各物质的浓度没有发生改变
②前10min内的平均反应速率v(CH3OH)=0.025mol•L-1•min-1,平衡时H2的浓度c(H2)=1.5mol•L-1,平衡时CO2的转化率=50%
③在其它条件不变下,若20min时往密闭容器中通入1mol氖气,此时该反应速率将不变(填“变大”、“变小”或“不变”,下同);若20min时往密闭容器中通入1mol氢气,此时该反应速率将变大.

分析 Ⅰ、已知:H2的热值为142.9KJ•g-1,燃烧热为285.8KJ/mol,
①H2(g)+$\frac{1}{2}$O2(g)=H2O(l)△H=-285.8KJ/mol
②N2(g)+2O2(g)=2NO2(g)△H=+133kJ•mol-1
③H2O(g)=H2O(l)△H=-44kJ•mol-1
依据盖斯定律计算可以计算要求反应的焓变,再根据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得到热化学方程式即可;
Ⅱ、(1)催化剂只改变正逆化学反应的速率,缩小达到平衡的时间,但转化率不变,以此来解答即可;
(2)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平衡时各种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等不再发生变化,可由此进行判断;
(3)①达到平衡状态时,各组分的浓度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据此回答;②根据三行式计算结合反应速率等于浓度变化量和时间变化量的比值、转化率等于变化量和初始量的比值来计算;③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浓度减小,反应速率减慢,反之加快;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平衡正向移动,减小反应物浓度,反应逆向移动.

解答 解:Ⅰ. 已知:H2的热值为142.9KJ•g-1,燃烧热为285.8KJ/mol,
①H2(g)+$\frac{1}{2}$O2(g)=H2O(l)△H=-285.8KJ/mol
②N2(g)+2O2(g)=2NO2(g)△H=+133kJ•mol-1
③H2O(g)=H2O(l)△H=-44kJ•mol-1
①×4-②-③×4得到催化剂存在下,H2还原NO2生成水蒸气和其它无毒物质的热化学方程式为4H2(g)+2NO2(g)=N2(g)+4H2O(g)△H=-1100.2kJ•mol-1
故答案为:4H2(g)+2NO2(g)=N2(g)+4H2O(g)△H=-1100.2kJ•mol-1
Ⅱ、(1)催化剂只改变反应速率,缩小达到平衡的时间,但转化率不变,
乙图使用催化剂,反应速率加快,故a1<a2,即①错误,②正确;
乙图使用催化剂,反应速率加快,故b1<b2,即③错误,④正确;
时间缩短,所以t1>t2,即⑤正确,⑥错误;
阴影面积为反应物浓度的变化,由于催化剂不影响平衡移动,则两图中阴影部分面积相等,故⑦正确,⑧错误;
即正确的为②④⑤⑦,
故选B;
(2)a、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等于质量和物质的量的比值,反应前后质量守恒,物质的量变化,故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变化,当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保持不变,达到了平衡,故a正确;    
b、CO2和H2的体积分数保持不变,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达到了平衡状态,故b正确;
c、CO2和H2的转化率相等,不能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不一定达到了平衡状态,故c错误;                  
d、混合气体的密度等于气体质量和体积的比值,反应前后质量守恒,体积不变,所以密度始终不变,当密度保持不变的状态不一定是平衡状态,故d错误;
e、1mol CO2生成的同时有3mol H-H键断裂,能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一定达到了平衡状态,故e正确,
故选abe;
(3)①根据图示知道,从20min到30min时各物质的浓度没有发生改变,所以30min时,反应到达平衡状态,
故答案为:是;从20min到30min时各物质的浓度没有发生改变;
②CO2(g)+3H2(g)═CH3OH(g)+H2O(g)起始量(mol) 
              2        6         0         0
变化量(mol)  1        3         1         1
30min量(mol) 1         3         1        1
对反应I,前10min内的平均反应速率v(CH3OH)=$\frac{1}{3}$ v(H2)=$\frac{1}{3}$×(6-4.5)mol2L10min=0.025mol•L-1•min-1;平衡时H2的浓度c(H2)=1.5mol•L-1,平衡时CO2的转化率=50%,故答案为:0.025mol•L-1•min-1;1.5mol•L-1;50%;
③在其它条件不变下,若20min时往密闭容器中通入1mol氖气,此时各组分的浓度不变,所以该反应速率不变,若20min时往密闭容器中通入1mol氢气,此时氢气的浓度增大,该反应速率将变大,故答案为:不变;变大.

点评 本题考查了热化学方程式书写,平衡影响因素分析判断,平衡计算的分析应用,注意恒温恒容和恒容绝热容器的分析判断,掌握基础是关键,题目难度中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常温时,下列关于电解质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稀释 pH=4的醋酸,溶液中c(OH-)离子的浓度降低
B.pH=3的醋酸溶液与pH=11的氢氧化钠溶液等体积混合后pH=7
C.0.2 mol/L的盐酸与等体积水混合后pH=1
D.分别中和pH与体积均相同的硫酸和醋酸,硫酸消耗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一定条件下2L的密闭容器中,反应aA(g)+bB(g)?cC(g)+dD(g)达到平衡.
(1)若起始时A为l mol,反应2min达到平衡,A剩余0.4mol,则在0~2min内A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15 mo1/(L•min)
(2)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扩大容器体积,若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则a+b>c+d(选填“>”、“<”或“=”),v减小(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3)若反应速率(v)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则导致t1时刻速率发生变化的原因可能是b.(选填编号)
a.增大A的浓度   b.缩小容器体积   c.加入催化剂   d.升高温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常温下,下面物质可用铁制或铝制容器盛放的是(  )
A.浓盐酸B.硫酸铜溶液C.稀硫酸D.浓硫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把0.6mol X气体和0.4mol Y气体混合于2L容器中,发生反应:3X(g)+Y(g)═nZ(g)+2W(g),5min末已生成0.2mol W,若测知以Z浓度变化来表示的平均速率为0.01mol.L-1.min-1.计算:
(1)n的值为1
(2)前5min内用X表示的反应速率0.03mol•(L•min)-1
(3)5min末Y的浓度0.15mol/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3A(g)+2B(g)?zC(g)+2D(g),在2L的密闭容器中把4mol A和2mol B混合,2min后反应达到平衡时生成1.6mol C,又测得反应速率v(D)=0.2mol•L-1•min-1.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z=4B.B的转化率是40%
C.A的平衡浓度是1.4 mol•L-1D.平衡时气体压强是原来的1.2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4.698K时,向某V 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2mol H2(g)和2mol I2(g),发生反应:H2(g)+I2(g)=2HI(g)△H=-26.5kJ•mol-1,测得各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与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V=2L.
(2)该反应达到最大限度的时间是5s,该时间内平均反应速率v(HI)=0.316mol/(L.s).
(3)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放出(填“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为41.87 kJ.
(4)判断该反应达到平衡的依据是③(填序号).
①H2减少的速率和I2减少的速率相等 ②H2、I2、HI的浓度都相等
③H2、I2、HI的浓度都不再发生变化 ④该条件下正、逆反应速率都为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下列说法或表示方法正确的是(  )
A.等质量的硫蒸气和硫固体分别完全燃烧,后者放出的热量多
B.由C(s,石墨)═C(s,金刚石)△H=+119 kJ•mol-1可知,金刚石比石墨稳定
C.在稀溶液中:H+(aq)+OH-(aq)═H2O(l)△H=-57.3 kJ•mol-1,若将含0.5 mol H2SO4的浓硫酸与含1 molNaOH的稀溶液混合,放出的热量大于57.3 kJ
D.在25℃、101 kPa时,2 g H2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285.8 kJ热量.则这些氢气完成燃烧生成气态水时,放出的热量比285.8 kJ还要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短周期元素中,最外层电子数是其电子层数两倍的元素共有3种
B.第三周期元素的离子半径大小比较:S2->Cl->Na+>Mg2+>Al3+
C.日本核电站释放出的131I、132I和133I属于同素异形体
D.相同条件下,测定同浓度的Na2CO3溶液和Na2SO4溶液的pH,可比较C和S的非金属性强弱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