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物质的使用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 明矾用作净水剂 B. 液氯用作制冷剂
C. 氢氟酸刻蚀玻璃 D. 生石灰作干燥剂
考点: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盐类水解的应用;氯气的物理性质;硅和二氧化硅.
专题: 化学应用.
分析: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 解:A.明矾在水中可以电离出两种金属离子K+、Al3+.而Al3+很容易水解,生成胶状的氢氧化铝,氢氧化铝胶体的吸附能力很强,可以吸附水里悬浮的杂质,从而使杂质沉降水变澄清,属于化学变化,故A错误;
B.液氯汽化时吸收热量,故可用作制冷剂,属于物理变化,故B正确;
C.氢氟酸能够与玻璃中的主要成分二氧化硅发生反应,故氢氟酸能刻蚀玻璃,属于化学变化,故C错误;
D.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属于化学变化,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判断,难度不大.要注意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3.6g重水中含有的中子数为2NA
B. 16.0g的过氧(根)离子中含有的电子数为9NA
C. 100mL 3.0mol/L的盐酸与5.6g铁屑完全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3NA
D. 含2mol H2SO4的浓硫酸与足量金属铜完全反应,产生SO2分子数为N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已知1mol白磷转化成1mol红磷,放出18.39kJ热量,又知:P4(白,s)+5O2=2P2O5(s)△H1,4P(红,s)+5O2=2P2O5(s)△H2 则△H1和△H2的关系正确的是()
A. △H1>△H2 B. △H1<△H2 C. △H1=△H2 D. 无法确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在密闭容器中发生下列反应aA(g)⇌cC(g)+dD(g),反应达到平衡后,将气体体积压缩到原来的一半,当再次达到平衡时,D的浓度为原平衡的1.8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B. a<c+d
C. D的体积分数变大 D. A的转化率变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已知3375As、3579Br位于同一周期.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A. 原子半径:As>Cl>P B. 热稳定性:HCl>AsH3>HBr
C. 还原性:As3﹣>S2﹣>Cl﹣ D. 酸性:H3AsO4>H2SO4>H3PO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从香荚兰豆中提取的一种芳香化合物,其分子式为C8H8O3,与FeCl3溶液会呈现特征颜色,能发生银镜反应.该化合物可能的结构简式是()
A. B.
C.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在一定温度下某密闭容器中,可逆反应A(g)+3B(g)⇌2C(g)+2D(s)达到平衡,下列描述一定正确的是( )
①C的生成速率与C的分解速率相等 ②单位时间内生成amolA,同时生成3amolB
③A、B、C的浓度不再变化 ④反应物的转化率不再变化
⑤混合气体的压强不再变化 ⑥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再变化
⑦单位时间内消耗amolA,同时生成 3amolB ⑧A、B、C、D的分子数之比为1:3:2:2.
| A. | ①②③④⑤⑥⑦ | B. | ①③④⑤⑥⑦ | C. | ①③④⑥⑦ | D. | ①③⑤⑥⑦⑧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