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3.X、Y、Z、W是元素周期表中前四周期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四种元素,其相关信息如表:
元素相关信息
XX的基态原子核外只有三个能级,且各能级电子相等
YY的基态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其内层电子总数的三倍
ZZ的基态原子价电子排布为nsn-1
WW的单质是一种常见的红色金属,在潮湿的空气中易生成绿色的锈斑
(1)W位于元素周期表第四周期IB族,其基态原子核外有1个未成对电子.
(2)与Z同周期且依次相邻的两种元素的原子与Z比较,三者第一电离能的大小顺序为I1(Mg)>I1(Al)>I1(Na)[用I1(元素符号)表示];Y的氢化物在同族的氢化物中沸点反常,其原因是水分子间存在氢键.
(3)写出W的单质在潮湿的空气中生成绿色锈斑的化学方程式,并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4)在X、Y与氢三种元素组成的多种分子中,有些分子的核磁共振氢谱显示有三种氢,且数目比为1:2:3,写出其中一种分子的名称:乙醇.X、Y可以形成多种弱酸根离子,写出其中一种离子水解的离子方程式:CO32-+H2O??HCO3-+OH-

分析 X的基态原子核外只有三个能级,且各能级电子相等,原子核外的分子排布式为1s22s22p2,故X为C元素;Y的基态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其内层电子总数的三倍,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故原子只能有2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6,则Y为O元素;Z的基态原子价电子排布为nsn-1,则Z为Mg;W的单质是一种常见的红色金属,在潮湿的空气中易生成绿色的锈斑,则W为Cu.

解答 解:X的基态原子核外只有三个能级,且各能级电子相等,原子核外的分子排布式为1s22s22p2,故X为C元素;Y的基态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其内层电子总数的三倍,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故原子只能有2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6,则Y为O元素;Z的基态原子价电子排布为nsn-1,则Z为Mg;W的单质是一种常见的红色金属,在潮湿的空气中易生成绿色的锈斑,则W为Cu.
(1)W为Cu元素,处于周期表中第四周期IB族,外围电子排布式为3d104s1,4s能级1个电子为未成对电子,
故答案为:四、IB;1;
(2)与Z同周期且依次相邻的两种元素分别为Na和Al,同周期元素第一电离能从左到右有增大的趋势,但当外围电子在能量相等的轨道上形成全空、半满或全满结构时,原子的能量较低,元素的第一电离能较大,故I1(Mg)>I1(Al)>I1(Na),
Y的氢化物为H2O,因为水分子间存在氢键,所以沸点反常,高于同族氢化物的沸点,
故答案为:I1(Mg)>I1(Al)>I1(Na);水分子间存在氢键;
(3)W单质生成绿色锈斑,是铜与空气中CO2、H2O、O2反应生成Cu2(OH)2CO3,电子转移由铜指向氧,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故答案就为:
(4)由C、H、O三种元素组成的有机物,分子的核磁共振氢谱显示有三种氢,且数目比为1:2:3,符合题给条件要求的为乙醇;C、O可以组成多种弱酸根离子,如CO32-、C2O42-等,其中一种离子水解的离子方程式:CO32-+H2O??HCO3-+OH-
故答案为:乙醇;CO32-+H2O??HCO3-+OH-

点评 本题考查原子结构、电离能、羟基、电子转移、元素化合物知识等,根据核外电子排布推断元素是解题关键,注意同周期主族元素中第一电离能异常情况、氢键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磷及其化合物的应用非常广泛,以废铁屑等为原料合成磷酸亚铁锂的前驱体的制备流程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H2O2的电子式为;Na2HPO4的电离方程式为Na2HPO4=2Na++HPO42-
(2)废铁屑要用热的Na2CO3溶液洗涤的目的是除去铁屑表面的油污.
(3)为了加快铁屑的溶解速率,除适当增大硫酸的浓度外,还可采取的措施是加热(或搅拌、或加入铜片)(任写一种);
(4)沉铁时,溶液中的Fe3+与HPO42-反应生成FePO4?2H2O沉淀的离子方程式为Fe3++2HPO42-+2H2O=FePO4?2H2O↓+H2PO4-
(5)FePO4与Li2CO3及C在高温条件下生成LiFePO4和CO的化学方程式为2FePO4+Li2CO3+2C=2LiFePO4+3CO↑;高温成型前,常向LiFePO4中加入少量活性炭,其作用是可以改善成型后LiFePO4的导电性能和与空气中O2反应,防止LiFePO4中的Fe2+被氧化.
(6)已知:Ksp[Al(OH)3]=1×10-33,Ksp[Fe(OH)3]=3×10-39,pH=7.1时Mn(OH)2开始沉淀.室温下,除去MnSO4溶液中的Fe3+、Al3+(使其浓度均小于1×10-6 mol•L-1),需调节溶液pH范围为5.0<pH<7.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推断题

4.已知一个碳原子上连有两个羟基时,易脱水形成碳氧双键.请根据下图回答.

(1)A中官能团的名称是溴原子,反应②的反应类型是氧化反应;
(2)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CH3CHO+2Cu(OH)2$\stackrel{△}{→}$CH3COOH+Cu2O↓+2H2O..
(3)已知B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62,其燃烧产物中n(CO2):n(H2O)=2:1.则B的分子式为C10H10O2
(4)高分子光阻剂是光刻蚀0.11 μm电脑芯片的关键技术,F是生产它的主要原料.F具有如下特点:①能跟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②能发生加聚反应;③芳环上的一氯代物只有两种.F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加聚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5)G是F的同分异构体,属于芳香族化合物,能发生银镜反应.G可能的结构有4种,写出其中任一种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任意1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能源问题日益成为制约国际社会经济发展的瓶颈,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实行“阳光计划”,开发太阳能资源,寻求经济发展的新动力.
(1)太阳能热水器中常使用一种以镍或镍合金空心球为吸收剂的太阳能吸热涂层,写出基态镍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3d84s2,它位于周期表d区.
(2)富勒烯衍生物由于具有良好的光电性能,在太阳能电池的应用上具有非常光明的前途.富勒烯(C60)的结构如图甲,分子中碳原子轨道的杂化类型为sp2;1mol C60分子中σ键的数目为90NA个.
(3)多元化合物薄膜太阳能电池材料为无机盐,其主要包括砷化镓(GaAs)、硫化镉(CdS)薄膜电池等. 第一电离能:As>Ga(填“>”、“<”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推断题

8.A是用途最广的金属,B、C是两种常见气体单质,E溶液为常见强酸,D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显血红色,它们相互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请回答:
(1)写出A与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Fe+3Cl2$\frac{\underline{\;点燃\;}}{\;}$2FeCl3
(2)写出第④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Fe+2Fe3+═3Fe2+
(3)写出向F溶液中通入B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Cl2+2Fe2+═2Fe3++2Cl-
(4)写出Cu与D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2Fe3++Cu═2Fe2++Cu2+
(5)用离子方程式表示D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显红色的原因Fe3++3SCN-=Fe(SCN)3
(6)向F溶液中滴入NaOH溶液过程中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化学方程式为4Fe(OH)2+O2+2H2O═4Fe(OH)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关于如图所示实验装置及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实验可比较硫、碳、硅三种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
B.
实验装置排空气法收集CO2气体
C.
可以检验火柴燃烧生成的SO2气体
D.
   提取海带中的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推断题

5.中学化学中常见的几种物质存在如下关系,其中甲是黑色非金属单质,乙是生活中常见的金属单质,D是红棕色气体(图中部分产物和反应条件已略去).
请回答下列问题:
(1)G的名称为碳酸钠;F的化学式为Fe(NO33
(2)写出甲与A的浓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4HNO3(浓)$\frac{\underline{\;\;△\;\;}}{\;}$CO2↑+4NO2↑+2H2O.
(3)除去G固体中含有H的杂质采用的方法是加热.
(4)A溶液与一种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反应,生成一种盐,该盐的溶液呈酸性,其原因是NH4++H2O?NH3•H2O+H+(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5)写出由F转化为E的离子方程式2Fe3++Fe=3Fe2+.将溶液F加热蒸干、灼烧到质量不再减少时所得固体物质的化学式为Fe2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推断题

2.如图中,A无酸性,不能水解,在一定条件下发生消去反应可得到两种互为同分异构体的产物,其中的一种B含有一个甲基,可用于制取合成树脂、染料等多种化工产品.E能使溴水褪色,不能发生银镜反应.

试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B、E的结构简式 BCH3-CH=CH-CHO、ECH3-CH=CH-CH2OH.
(2)写出D中官能团的名称羟基,E生成D的反应类型是加成或还原反应.
(3)写出A生成C的化学方程式
(4)C的同分异构体C1与C具有相同的官能团,两分子C1脱去两分子水形成含有六元环的化合物,写出C1可能的结构简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3.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用如下三套实验装置及化学药品(其中碱石灰为固体氢氧化钠和生石灰的混合物)制取氨气.请你参与探究,并回答下列问题:

①制取氨气的化学方程式为:2NH4Cl+Ca(OH)2$\frac{\underline{\;\;△\;\;}}{\;}$CaCl2+2NH3↑+2H2O;
②三位同学用上述装置制取氨气时,其中有一位同学没有收集到氨气(如果他们的实验操作都正确),你认为没有收集到氨气的同学是甲(填“甲”、“乙”或“丙”),收集不到氨气的主要原因是2NH3+H2SO4=(NH42SO4(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③检验氨气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简述操作方法、现象和结论)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置于试管口,若试纸变蓝,则证明已收集满(或用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靠近试管口,若有白烟产生,则证明已收集满).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