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3.下列关于浓HNO3与浓H2SO4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常温下都不可用铝制容器贮存
B.常温下都能与铜较快反应
C.露置于空气中,溶液浓度均降低
D.在空气中长期露置,溶液质量均减轻

分析 A.常温下,Al遇浓HNO3和浓H2SO4都可发生钝化;
B.浓硫酸与Cu反应需要加热;
C.浓硝酸易挥发,浓硫酸具有吸水性;
D.浓硫酸吸水性.

解答 解:A.常温下,Al遇浓HNO3和浓H2SO4都可发生钝化,则常温下都能用铝制容器贮存,故A错误;
B.浓硫酸与Cu反应需要加热,常温下浓硝酸能与铜较快,故B错误;
C.浓硝酸易挥发使溶质减少,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使溶剂增多,则露置在空气中,容器内酸液的浓度都降低,故C正确;
D.浓硫酸吸水性,所以质量增加,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浓硝酸和浓硫酸的性质,为高频考点,把握浓酸的强氧化性、浓硫酸的三大特性为解答的关键,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合成氨反应原理为:N2(g)+3H2(g)=2NH3(g)△H=-92.4kJ/mol.在500℃,20MPa时,将N2和H2通入到一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反应过程中各物质的物质的量变化如图所示:
(1)在10~20min内NH3浓度变化的原因可能是a(填字母).
a.加了催化剂 b.降低温度c.增加NH3物质的量
(2)该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的标志是ce(填字母).
a.a mol N≡N键断裂的同时,有6a mol N-H键合成
b.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随时间变化
c.容器内的总压强不再随时间而变化
d.N2、H2、NH3的分子数之比为1:3:2
e.单位时间生成m mol N2的同时消耗3m mol H2
(3)在反应进行到25min时,曲线发生变化的原因是移走了生成的氨气(或减小了氨气的浓度).
(4)据报道,一定条件下甲烷还原Fe2O3得到的“纳米级”金属铁,可用作合成氨反应的催化剂.其反应为:Fe2O3(s)+3CH4(g)?2Fe(s)+3CO(g)+6H2(g) 该反应在5L的密闭容器中进行,2min后达到平衡,测得Fe2O3在反应中质量减少48g.则
该段时间内H2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18mol•(L•min)-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用锌块与30mL3mol/L盐酸反应制取H2气体,若要增大反应速率,可采取的措施是(  )
①再加入30mL3mol/L盐酸   
②改用30mL6mol/L盐酸     
③改用粉末状锌
④适当升高温度     
⑤加入几滴CuSO4溶液.
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④⑤D.②③④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有机物的名称(系统命名)为3,4,4一三甲基一l一戊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X、Y、Z、W、R属于短周期主族元素,X的原子半径是短周期主族元素中最大的,Y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m,次外层电子数为n,Z元素的原子L层电子数为m+n,M层电子数为m-n,W元素与Z元素同主族,R元素原子与Y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之比为2: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离子半径的大小顺序为:r(R2-)>r(X+)>r(Y2-
B.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强弱顺序是:R>W>Z
C.Y与X形成的化合物和Y与W形成的化合物化学键类型完全相同
D.分别向BaCl2溶液中通入RY2、WY2,均有白色沉淀生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现有下列物质,请将其字母按要求填入空格内:
A.淀粉  B.葡萄糖   C.蛋白质     D.油脂
①遇I2变蓝的是A
②遇浓HNO3呈黄色的是C
③能发生皂化反应制取肥皂的是D
④加热条件下能与新制的氢氧化铜反应生成红色沉淀的是B.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几种短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和主要化合价见下表
元素代号XYZLMQ
原子半径/nm0.1600.1430.1020.0990.1120.074
主要化合价+2+3+6、-2+7、-1+2-2
(1)写出Y与Q形成的化合物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Al2O3+2OH-═2AlO2-+H2O
(2)Z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与L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比较:HCl>H2S(写化学式)
(3)X、Y两种元素相比较,金属性较强的是镁(填名称),可以验证该结论的实验是bc.(填编号)
a.将在空气中放置已久的这两种元素的块状单质分别放入热水中
b.将这两种元素的单质粉末分别和同浓度的盐酸反应
c.将这两种元素的单质粉末分别和热水作用,并滴入酚酞溶液
d.比较这两种元素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4)上述六种元素中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最强的是HClO4(填化学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绿色电源“二甲醚【(CH32O】-氧气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氧气应从c处通入,电极Y上发生的反应为:O2+4e-+2H2O═4OH-
B.电池在放电过程中,电极X周围溶液的pH增大
C.当该电池向外电路提供2 mol电子时消耗O2约为11.2L
D.二甲醚应从b处加入,电极X上发生的反应为:(CH32O-12e-+3H2O═2CO2+12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3.学完元素周期理论之后,某同学欲探究硫、碳、硅元素非金属性的相对强弱,设计如下实验:

回答下列问题:
(1)填写所示仪器名称:A分液漏斗、B圆底烧瓶.
(2)实验步骤:连接仪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加药品后,打开a,然后滴入浓硫酸,加热.烧瓶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2H2SO4(浓)$\frac{\underline{\;\;△\;\;}}{\;}$CuSO4+SO2↑+2H2O.
(3)问题探究:
①试管D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2HCO3-+SO2=2CO2+SO32-+H2O.
②甲同学发现装置E中所盛品红溶液颜色无明显变化,F中所盛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据此认定硫元素的非金属性强于碳,而乙同学不同意甲的观点,其理由是亚硫酸不是硫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故酸性强于碳酸不能说明硫的非金属性强.
③装置G中出现的实验现象为有白色沉淀生成,即可证明碳元素的非金属性强于硅元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