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X、Y、Z、R、W均为周期表中前四周期的元素,其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2-和Y+有相同的核外电子排布;Z的氢化物的沸点比其上一周期同族元素氢化物的沸点低;R的基态原子在前四周期元素的基态原子中单电子数最多;W为金属元素,X与W形成的某种化合物与Z的氢化物的浓溶液加热时反应可用于实验室制取Z的气态单质.回答下列问题(相关回答均用元素符号表示):
(1)R的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是1s22s22p63s23p63d54s1
(2)Z的氢化物的沸点比其上一周期同族元素氢化物的沸点低的原因是HF分子间能形成氢键,而HCl分子之间不存在氢键.
(3)X与Z中电负性较大的是O.Z的某种含氧酸盐常用于实验室中X的单质的制取,此酸根离子的空间构型是三角锥形,此离子中含有的化学键类型是共价键,X-Z-X的键角<109.5°.(填“>”“=”或“<”)(提示:孤电子对之间的斥力>孤电子对与成键电子对之间的斥力>成键电子对之间的斥力).
(4)X与Y形成的化合物Y2X的晶胞如图.其中X离子的配位数为8,以相距一个X离子最近的所有Y离子为顶点构成的几何体为立方体.该化合物与MgO相比,熔点较高的是MgO.
(5)已知该化合物的晶胞边长为a pm,则该化合物的密度为$\frac{4×62}{N{\;}_{A}×a{\;}^{3}×10{\;}^{-30}}$g•cm-3.(只要求列算式,不必计算出数值,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为NA

分析 X、Y、Z、R、W均为周期表中前四周期的元素,其原子序数依次增大,R的基态原子在前四周期元素的基态原子中单电子数最多,所以R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54s1,为24号铬元素,x2-和Y+有相同的核外电子排布,所以X和Y分别位于第ⅥA族和ⅠA族,且X在Y的上一周期,所以XY分别为氧和钠,或硫和钾,X与W形成的某种化合物与Z的氢化物的浓溶液加热时反应可用于实验室制取Z的气态单质,X、Y、Z的原子序数都小于24,Z的氢化物的沸点比其上一周期同族元素氢化物的沸点低,说明Z是磷、硫、氯中的某一种,结合元素化合物知识中实验室制氯气的方法,可知,X为氧元素,W为锰元素,Z为氯元素,则Y为钠元素,据此可以答题.

解答 解:X、Y、Z、R、W均为周期表中前四周期的元素,其原子序数依次增大,R的基态原子在前四周期元素的基态原子中单电子数最多,所以R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54s1,为24号铬元素,x2-和Y+有相同的核外电子排布,所以X和Y分别位于第ⅥA族和ⅠA族,且X在Y的上一周期,所以XY分别为氧和钠,或硫和钾,X与W形成的某种化合物与Z的氢化物的浓溶液加热时反应可用于实验室制取Z的气态单质,X、Y、Z的原子序数都小于24,Z的氢化物的沸点比其上一周期同族元素氢化物的沸点低,说明Z是磷、硫、氯中的某一种,结合元素化合物知识中实验室制氯气的方法,可知,X为氧元素,W为锰元素,Z为氯元素,则Y为钠元素,
(1)铬是24号元素,它的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是1s22s22p63s23p63d54s1
故答案为:1s22s22p63s23p63d54s1
(2)HF分子间能形成氢键,故其沸点比较HCl高,
故答案为:HF分子间能形成氢键,而HCl分子之间不存在氢键;
(3)根据氯和氧可以存在化合物二氧化氯且氧显-2价可知,氧元素的电负性大于氯元素,Z的某种含氧酸盐常用于实验室中X的单质的制取,此含氧酸盐为氯酸钾,此酸根为氯酸根(ClO3-),其中氯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为:$\frac{7+1}{2}$=4,孤电子对数为1,所以Cl的空间构型为三角锥形,其中氧原子和氯原子之间是共价键,根据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孤电子对与共用电子对的之间的斥力大于共用电子对与共用电子对之间的斥力,所以ClO3-中O-Cl-O键的键角小于109.50
故答案为:O;三角锥形;共价键;<;
(4)图中空心球的个数为$8×\frac{1}{8}+6×\frac{1}{2}$=4,实心球的个数为8,所以空心球代表氧离子,实心球代表钠离子,根据Na2O的晶胞结构图可知,氧离子周围最近的钠离子个数为8个,以相距一个氧离子最近的所有钠离子为顶点构成的几何体为立方体,由于钠离子的半径大于镁离子,所以在氧化钠中的晶格能小于氧化镁,所以氧化镁的熔点高于氧化钠,
故答案为:8;立方体;MgO;
(5)根据均摊法可知,在每个Na2O的晶胞中含有钠离子数为8,含有氧离子数为$8×\frac{1}{8}+6×\frac{1}{2}$=4,所以一个晶胞的质量为$\frac{4×62}{N{\;}_{A}}$g,Na2O的密度为:$\frac{\frac{4×62}{N{\;}_{A}}}{(a×10{\;}^{-10}){\;}^{3}}$=$\frac{4×62}{N{\;}_{A}×a{\;}^{3}×10{\;}^{-30}}$,
故答案为:$\frac{4×62}{N{\;}_{A}×a{\;}^{3}×10{\;}^{-30}}$.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根据元素原子结构和元素的性质推断元素种类,并在此基础上考查核外电子排布、氢键、离子空间构型、晶格能对物质性质的影响、晶胞密度的计算,中等难度,本题的解题难点在于运用元素化合知识综合确定元素的各类.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除去下列物质中所含的少量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  )
选项物质杂质试剂提纯方法
ABaSO4BaCO3溶解、过滤、洗涤
BCO2SO2饱和 Na2CO3 溶液洗气
C乙烷乙烯酸性 KMnO4 溶液洗气
D蛋白质葡萄糖浓 (NH42SO4 溶液盐析、过滤、洗涤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在KIO3、KHSO3的酸性混合溶液中加入少量KI和淀粉,不停地搅拌,有下列反应发生:
①IO3-+5I-+6H+═3I2+3H2O;
②I2+HSO3-+H2O═21-+SO42-+3H+
当反应进行到某一时间时,溶液突然变为蓝色,随之又很快消失,这一反应称作“时钟反应”,有人用它来解释生物钟现象.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①②反应均是氧化还原反应
B.KI在整个反应过程中起催化作用
C.KI在整个反应过程中起氧化作用
D.“溶液突然变为蓝色,随之又很快消失”这一现象与①②的反应速率有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可逆反应有一定的限度.可逆反应中正反应和逆反应发生的条件相同,反应物、生成物共同存在.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2A?B+3C,在四种状态中处于平衡状态的是(  )
正反应速率逆反应速率
AvA=2 mol/(L•min)vB=2 mol/(L•min)
BvA=2 mol/(L•min)vC=2 mol/(L•min)
CvA=1 mol/(L•min)vB=2 mol/(L•min)
DvA=1 mol/(L•min)vC=1.5 mol/(L•min)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下列关于物质的量浓度表述正确的是(  )
A.0.3 mol•L-1的Na2SO4溶液中含有的Na+和SO42-的总物质的量为0.9 mol
B.当1 L水吸收22.4 L氨气时所得氨水的浓度不是1 mol•L-1,只有当22.4 L氨气溶于水制得1 L氨水时,其浓度才是1 mol•L-1
C.在K2SO4和NaCl的中性混合水溶液中,如果Na+和SO42-的物质的量相等,则K+和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一定相同
D.10℃时,0.35 mol•L-1的KCl饱和溶液100 mL蒸发掉5 g水,冷却到10℃时,其体积小于100 mL,它的物质的量浓度仍为0.35 mol•L-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六种主族元素A、B、C、D、X、Y,其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均小于54;常温下A2B呈液态,是食物中主要营养物质之一;高纯C单质具有良好的半导体性能;D、X、Y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均为7;过渡元素Z与B可形成多种化合物,其中红棕色粉末Z2B3常用作外墙涂料.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将D2水溶液滴入浅绿色的ZD2溶液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l2+2Fe2+=2Cl-+2Fe3+
①学生甲认为X2和Y2都可能将Z2+氧化为Z3+,他推理的依据是Cl、Br、I均是第ⅦA族元素,其单质的氧化性均较强.
②而学生乙认为X2和Y2都不能将Z2+氧化为Z3+;学生丙认为X2能将Z2+氧化为Z3+而Y2不能.学生乙、丙推理的依据是Cl、Br、I均是第ⅦA族元素,自上而下非金属性减弱,其单质的氧化性减弱.
(2)A与B可形成既含极性键又含非极性键的化合物W.W的水溶液呈弱酸性,常用作无公害的消毒杀菌剂等.
①W的电子式为,W第一步电离方程式为H2O2?H++HO2-
②如果配制W溶液的水中含有Z3+,会削弱W的消毒杀菌能力,甚至会完全失去杀菌作用.试用化学方程式分析其原因:2H2O2$\frac{\underline{\;Fe_{3}+\;}}{\;}$2H2O+O2↑.
(3)铅(Pb)、锡(Sn)、锗(Ge)与元素C同主族,原子核外电子层数均小于7;常温下其单质,在空气中锡、锗不反应,而铅表面会生成一层氧化铅,锗与盐酸不反应,而锡与盐酸反应.由此可得出以下结论:
①锗的原子序数为32;
②它们+4价氢氧化物的碱性由强到弱顺序为(填化学式)Pb(OH)4>Sn(OH)4>Ge(OH)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3.利用锌冶炼过程中的铅浮渣(主要成分为PbO、Pb及少量Ag、Zn、CaO)生产PbSO4,该生产工艺流程如下

(1)步骤(i)中反应的氧化产物为Pb2+、Zn2+(填离子符号).
(2)步骤(i)中加稀硝酸不宜过量的原因是防止Ag溶解
(3)滤液Ⅱ可循环利用,其中可利用的溶质为HNO3(填化学式).
(4)步骤(ii)中加稀硫酸不宜过多的原因是滤液Ⅱ中SO42-进入HNO3与Pb2+产生PbSO4沉淀进入滤渣造成差率下降(填离子方程式).
(5)步骤(iii)中Pb(NO32的作用是CaSO4(s)+Pb2+(aq)=PbSO4(s)+Ca2+(aq)(填离子方程式).
(已知:25℃时,Ksp(CuSO4)=4.9×10-5、Ksp(PbSO4)=1.1×10-8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在容积为2.0 L的密闭容器内,物质D在T℃时发生反应,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的量随时间t的变化关系如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从反应开始到第一次达到平衡时,B物质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033 3 mol/(L•min)
B.根据右图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c2(A)•c(B)
C.若在第5 min时升高温度,则该反应的正反应是吸热反应,反应的平衡常数增大,B的反应速率增大
D.若在第7 分钟时增加D的物质的量,A的物质的量变化情况符合a曲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铜及其化合物在工农业生产中有着广泛的用途.
(1)工业上常用黄铜矿(主要成分CuFeS2)为原料冶炼铜,其反应过程主要为:
①2CuFeS2+4O2$\frac{\underline{\;高温\;}}{\;}$Cu2S+3SO2+2FeO;②2Cu2S+3O2$\frac{\underline{\;高温\;}}{\;}$2SO2+2Cu2O;
③将①、②反应中含铜化合物混合高温即得到一定纯度的铜,同时产生在常温下为气体的一种化合物.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为2Cu2O+Cu2S$\frac{\underline{\;高温\;}}{\;}$6Cu+SO2
(2)Cu2O呈红色,能溶于盐酸等强酸溶液,得到蓝色溶液和红色固体.上述反应③中,很可能得到泡铜(Cu、Cu2O的混合物).为验证反应③的固体产物是否含Cu2O,现提供以下试剂加以确认,不可能使用的是CD(填序号)
A.稀硫酸    B.稀盐酸    C.硝酸    D.浓硫酸
验证过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u2O+2H+═Cu+Cu2++H2O.
有一种简单且符合绿色化学要求的实验方案,可以将Cu2O红色沉淀转化为硫酸铜溶液待用,实验过程对环境友好且能实现零排放.请写出该过程可能涉及的反应方程式:
(3)铜板印刷电路的刻蚀废液中含有大量的CuCl2、FeCl2、FeCl3,任意排放将导致环境污染和资源的浪费,为了使FeCl3循环利用和回收CuCl2,回收过程如图:
试剂X的化学式为CuO;若常温下1L废液中含CuCl2、FeCl2、FeCl3的物质的量浓度均为0.5mol•L-1,则加入Cl2和物质X使溶液的pH在3.0~4.3范围内时(设溶液体
积保持不变),铁元素完全转化为Fe(OH)3,而CuCl2不产生沉淀.(Ksp[Fe(OH)3]=1.0×10-38
Ksp[Cu(OH)2]=2.0×10-20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