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3.过氧化钠是一种淡黄色固体,有漂白性,能与水、酸性氧化物和酸反应.
(1)一定条件下,m克的H2、CO的混合气体在足量的氧气中充分燃烧,产物与过量的过氧化钠完全反应,过氧化钠固体增重m克.
(2)常温下,将14.0克的Na2O和Na2O2的混合物放入水中,得到400mL pH=14的溶液,则产生的气体标准状况下体积为1.12L.
(3)在200mLAl2(SO43和MgSO4的混合液中,加入一定量的Na2O2充分反应,至沉淀质量不再减少时,测得沉淀质量为5.8克.此时生成标准状况下气体体积为5.6L.则原混合液中c (SO42-)=2mol/L.
(4)取17.88g NaHCO3 和 Na2O2 的固体混合物,在密闭容器中加热到 250℃,经充分反应后排出气体,冷却后称得固体质量为15.92g.请列式计算:
①求原混合物中Na2O2的质量B
②若要将反应后的固体反应完,需要1mol/L盐酸的体积为多少毫升?

分析 (1)利用差量法,根据化学方程式分析:CO与H2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CO2和H2O,生成的CO2和H2O再与Na2O2反应;2CO+O2$\frac{\underline{\;点燃\;}}{\;}$2CO2,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物质的量相等,Na2O2与CO2反应2CO2+2Na2O2=2Na2CO3+O2,质量增重△m为2Na2CO3-2Na2O2=2CO,可知,反应后固体质量增加量为CO的质量;2H2+O2$\frac{\underline{\;点燃\;}}{\;}$2H2O,生成的水与氢气物质的量相等,Na2O2与H2O反应2H2O+2Na2O2=4NaOH+O2,质量增重△m为2H2O-O2=2H2,可知,反应后固体增加的质量为氢气质量;
(2)氧化钠、过氧化钠与水反应后的溶质为氢氧化钠,根据n=$\frac{m}{V}$计算出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再根据质量守恒、钠原子守恒列式计算出氧化钠、过氧化钠的物质的量,最后根据c=$\frac{n}{V}$计算出氢氧根离子的物质的量、根据过氧化钠与水的反应方程式计算出生成的标况下氧气的体积;
(3)生成标准状况下气体体积为5.6L,物质的量为:$\frac{5.6L}{22.4L/mol}$=0.25mol,所以过氧化钠的物质的量为0.5mol,所以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为:0.5mol×2=1mol,沉淀质量为5.8克,即氢氧化镁的质量为5.8克,所以氢氧化镁的物质的量为:$\frac{5.8g}{58g/mol}$=0.1mol,生成氢氧化镁消耗氢氧根离子的物质的量为0.1×2=0.2mol,则铝离子转化为偏铝酸根离子消耗氢氧根的物质的量为0.8,所以铝离子的物质的量为0.2mol,所以溶液中硫酸根离子的物质的量为:0.3+0.1=0.4mol,则c=$\frac{0.4mol}{0.2L}$=2mol/L;
(4)①设Na2O2 和NaHCO3的物质的量分别为x,y
2Na2O2+4NaHCO3=4Na2CO3+2H2O↑+O2
    492           424
   17.88         15.41
2Na2O2+2NaHCO3=2Na2CO3+2NaOH+O2
    324          292
  17.88         16.11
15.41<15.92<16.11   说明两个反应都发生
所以78x+84y=17.88        106y+(2x-y)×40=15.92
解之得:x=0.1mol、y=0.12mol
所以m(Na2O2)=7.8g;
②反应后固体为0.08mol的NaOH和0.12mol的Na2CO3,当反应后溶质为NaCl、NaHCO3时,则需盐酸体积为200mL;当反应后溶质只有NaCl时,则需盐酸体积为320mL
所以盐酸体积为200mL≤V≤320mL,由此解答.

解答 解:(1)CO和H2的混合气体燃烧的方程式:2CO+O2$\frac{\underline{\;点燃\;}}{\;}$2CO2,2H2+O2$\frac{\underline{\;点燃\;}}{\;}$2H2O,与Na2O2反应的方程式:2CO2+2Na2O2=2Na2CO3+O2,2H2O+2Na2O2=4NaOH+O2,通过方程式可以看出,固体质量的增加量就是原混合气体的质量,为mg,故答案为:m;
(2)设14.0g混合物中含有氧化钠xmol,含有过氧化钠ymol,则①62x+78y=14,最后得到的溶质为NaOH,得到400mL pH=14的溶液,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为:0.4×1=0.4mol,根据钠原子守恒可得:②2x+2y=0.4,联合①②解得:x=0.1、y=0.1,所以0.1mol的过氧化钠生成0.05mol的氧气,标况下生成的氧气的体积为:V(O2)=22.4L/mol×0.05mol=1.12L,故答案为:1.12;
(3)生成标准状况下气体体积为5.6L,物质的量为:$\frac{5.6L}{22.4L/mol}$=0.25mol,所以过氧化钠的物质的量为0.5mol,所以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为:0.5mol×2=1mol,沉淀质量为5.8克,即氢氧化镁的质量为5.8克,所以氢氧化镁的物质的量为:$\frac{5.8g}{58g/mol}$=0.1mol,生成氢氧化镁消耗氢氧根离子的物质的量为0.1×2=0.2mol,则铝离子转化为偏铝酸根离子消耗氢氧根的物质的量为0.8,所以铝离子的物质的量为0.2mol,所以溶液中硫酸根离子的物质的量为:0.3+0.1=0.4mol,则c=$\frac{0.4mol}{0.2L}$=2mol/L,故答案为:2;
(4)①设Na2O2 和NaHCO3的物质的量分别为x,y
2Na2O2+4NaHCO3=4Na2CO3+2H2O↑+O2
    492           424
   17.88         15.41
2Na2O2+2NaHCO3=2Na2CO3+2NaOH+O2
    324          292
  17.88         16.11
15.41<15.92<16.11   说明两个反应都发生
所以78x+84y=17.88        106y+(2x-y)×40=15.92
解之得:x=0.1mol、y=0.12mol
所以m(Na2O2)=7.8g,答:原混合物中Na2O2的质量为7.8g;
②反应后固体为0.08mol的NaOH和0.12mol的Na2CO3,当反应后溶质为NaCl、NaHCO3时,则需盐酸体积为200mL;当反应后溶质只有NaCl时,则需盐酸体积为320mL
所以盐酸体积为200mL≤V≤320mL,答:需要1mol/L盐酸的体积为200mL≤V≤320mL.

点评 本题考查了有关物质的量的计算、混合物的计算,题目难度中等,注意掌握有关物质的量的计算方法,明确质量守恒定律、极值法在化学计算中的应用,试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化学计算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已知33As、35Br位于同一周期,下列关系不正确的是(  )
A.还原性:As3->Br->Cl-B.熔点:As>Br2>Cl2
C.原子半径:As>Br>ClD.酸性:HCl>HBr>AsH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
A.Na-O-H与都表示氢氧化钠B.都表示氟离子
C.-OH与都表示羟基D.都表示水分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下列气体在常温常压下不能共存的是(  )
A.NH3、HClB.CH4、Cl2C.H2S、O2D.SO2、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下列实验说法正确的是(  )
A.将Al2(SO43溶液蒸干、灼烧至恒重,最终剩余固体是Al2O3
B.2mL10%的NaOH溶液中滴加2%的CuSO4溶液4~6滴制得新制氢氧化铜
C.将水蒸气通过灼热的铁粉,铁粉变红棕色,说明铁与水在高温下能发生反应
D.取a克Na2CO3和NaHCO3混合物与少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加热、蒸干、灼烧至熔化,冷却得b克固体,可测得Na2CO3质量分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下列实验不能达到目的是(  )
A.向HClO溶液中通入SO2,生成H2SO4,证明H2SO4的酸性比HClO强
B.向Na2SiO3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变红,证明Na2SiO3发生了水解反应
C.将铝箔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铝箔熔化但不滴落,证明氧化铝熔点高于铝
D.将饱和氯水滴到蓝色石蕊试纸上,试纸先变红后褪色,证明氯水有漂白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下列几种均属烃的含氧衍生物,请按要求作答:

(1)-定条件下①可转化为④,下列试剂中能实现该转化的是C(填字母).
A.高锰酸钾溶液B.H2C.银氨溶液/H+  D.氢氧化钠溶液
(2)请写出满足下列条件的①的同分异构体
A.分子中除苯环外不含其它环状结构
B.苯环上一氯代物有三种
C.能与溴水中的Br2按1:4进行反应
(3)官能团是决定化合物特殊性质的原子或原子团,而有机物分子中基团间的相互影响也会导致物质性质的变化,依据此种观点回答以下问题:
①②③三种有机物溶解性由大到小的顺序②>③>①(填字母),它们互为同系物;
丙三醇、丙烷、乙二醇的沸点由高到低的顺序丙三醇>乙二醇>丙烷.
醋酸、苯酚、苯甲酸的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苯甲酸>醋酸>苯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A、B、C、D、E是短周期中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5种主族元素,其中A、E单质常温下呈气态,B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其电子层数的2倍,C在同周期的主族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D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有关上述元素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B的单质在自然界只有一种核素
B.E的单质与任何物质反应,都只表现氧化性
C.元素C、D、E的原子中,原子半径依次减小
D.化合物AE与CE含有相同类型的化学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目的是(  )
A.加热氯化铵固体制取氨气
B.检验乙醇中是否含水:用无水硫酸铜,观察是否变蓝色
C.除去乙醛中的乙酸杂质: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洗涤,分液
D.滴有酚酞的碳酸钠中,加入氯化钡溶液后,红色变浅,证明碳酸钠溶液中存在水解平衡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