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在300 ℃时,改变起始反应物中n(H2)对反应N2(g)+3H2(g)2NH3(g) ΔH<0的影响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在b点达到平衡

B.b点H2的转化率最高

C.c点N2的转化率最高

D.a、b、c三点的平衡常数Kb>Ka>Kc


答案 C

解析 A项,a、b、c等均是该条件下的平衡点,错误;B项,H2的浓度越小,其转化率越大,错误;D项,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所以Ka=Kb=Kc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如图是实验室制备氯气并进行一系列相关实验的装置(部分夹持及加热仪器已略)。

(1)制备氯气选用的药品为固体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则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装置B中饱和食盐水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同时装置B亦是安全瓶,监测实验进行时C中是否发生堵塞,请写出发生堵塞时B中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装置C的实验目的是验证氯气是否具有漂白性,为此C中Ⅰ、Ⅱ、Ⅲ依次放入的物质为________(填字母)

选项

a

b

c

d

干燥的有色布条

干燥的有色布条

湿润的有色布条

湿润的有色布条

碱石灰

硅胶

浓硫酸

无水氯化钙

湿润的有色布条

湿润的有色布条

干燥的有色布条

干燥的有色布条

(3)设计装置D、E的目的是比较氯、溴、碘的非金属性。当向D中缓缓通入少量氯气时,可以看到无色溶液逐淅

变为________色,说明氯的非金属性大于溴。打开活塞,将装置D中少量溶液加入装置E中,振荡。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装置F中用足量的Na2SO3溶液吸收多余氯气,试写出相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对于N2(g)+3H2(g)2NH3(g) K1

  2NH3(g)N2(g)+3H2(g) K2

试分别写出平衡常数表达式,并判断其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储氢还可借助有机物,如利用环己烷和苯之间的可逆反应来实现脱氢和加氢:

在某温度下,向恒容密闭容器中加入环己烷,其起始浓度为a mol·L-1,平衡时苯的浓度为b mol·L-1,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在300 mL的密闭容器中,放入镍粉并充入一定量的CO气体,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Ni(s)+4CO(g)Ni(CO)4(g),已知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与温度的关系如下表:

温度/℃

25

80

230

平衡常数

5×104

2

1.9×10-5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上述生成Ni(CO)4的反应为放热反应

B.25 ℃时反应Ni(CO)4(g)Ni(s)+4CO(g)的平衡常数为2×10-5

C.在80 ℃时,测得某时刻Ni(CO)4、CO的浓度均为0.5 mol·L-1,则此时v正>v逆

D.80 ℃达到平衡时,测得n(CO)=0.3 mol,则Ni(CO)4的平衡浓度为2 mol·L-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同族元素,随着电子层数的增加,I1逐渐增大

B.同周期元素,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I1逐渐增大

C.通常情况下,电离能I1<I2<I3

D.电离能越小,元素的金属性越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各组元素,按原子半径依次减小,元素第一电离能逐渐升高的顺序排列的是(  )

A.K、Na、Li                 B.Al、Mg、Na

C.N、O、C                  D.Cl、S、P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物质不能溶于浓氨水的是(  )

A.AgCl                      B.Cu(OH)2

C.AgOH                     D.Fe(OH)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H3O]+[BFHOFF]-中阳离子的空间构型为________,阴离子的中心原子轨道采用________杂化。

★   ★★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