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4分) 如图所示是电解氯化钠溶液(含酚酞)的装置。有毒气体收集的装置省略没有画出,两电极均是惰性电极。

 ⑴a电极的名称             , a电极的电极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⑵电解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                                

 ⑶确定N出口的气体最简单的方法是                   ,若收集N出口的气体体积在标准状况为1.12L,则电解过程中转移的电子数目为:_____________.

 ⑷电解的总反应离子方程式为                

 ⑸若将b电极换成铁作电极,写出在电解过程中U型管底部出现的现象_          

 

【答案】

(1)阴极  ,2H++2e= H2↑   (2)两极均有气泡产生;a极区溶液变成红色;b极液面上气体变为黄绿色;b极区溶液变为浅黄绿色。   (3)用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检验,试纸变蓝则说明是Cl2,  0.1NA    (4)2Cl+2H2OCl2↑+H2↑+2OH    (5)底部有白色沉淀产生,很快变为灰绿色,最终变为红褐色。

【解析】(1)根据装置图可知,电子是从b极流向a极,所以b是阳极,溶液中的阴离子氯离子在阳极放电,反应式为2Cl-2 e=Cl2↑。a是阴极,溶液中的阳离子氢离子在阴极放电,反应式为,2H++2e= H2↑。

(2)根据(1)分析可知,阴极氢离子放电,导致阴极周围的OH浓度增大,所以阴极周围碱性增强,所以实验现象是两极均有气泡产生;a极区溶液变成红色;b极液面上气体变为黄绿色;b极区溶液变为浅黄绿色。

(3)b极生成的气体是氯气,所以N出口的气体是氯气。检验氯气可以利用其氧化性,借助于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检验。标准状况1.12L氯气是0.05mol,所以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是0.05mol×2=0.1mol。

(4)根据以上分析可知,氯化钠和水都被电解,所以总的反应式为2Cl+2H2OCl2↑+H2↑+2OH

(5)若将b电极换成铁作电极,则阳极就是铁,此时铁失去电子,反应式为Fe-2e-=Fe2。由于阴极有OH生成,所以溶液中会生成氢氧化亚铁沉淀,氢氧化亚铁不稳定,很快被氧化生成氢氧化铁红褐色沉淀。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我国目前制备多晶硅主要采用三氯氢硅氢还原法、硅烷热解法和四氯化硅氢还原法.由于三氯氢硅还原法具有一定优点,被广泛应用.其简化的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反应①:Si(粗)+3HCl(g) 
 553----573K 
.
 
SiHCl3(l)+H2(g)
反应②:SiHCl3+H2 
 1373K 
.
 
 Si(纯)+3HCl
(1)制备三氯氢硅的反应为:Si(s)+3HCl(g)═SiHCl3(g)+H2(g);△H=-210kJ?mol-1.伴随的副反应有:Si(s)+4HCl(g)═SiCl4(g)+2H2(g);△H=-241kJ?mol-1.SiCl4在一定条件下与H2反应可转化为SiHCl3,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SiCl4(g)+H2(g)═SiHCl3(g)+HCl(g);△H=
+31kJ?mol-1
+31kJ?mol-1

(2)假设在每一轮次的投料生产中,硅元素没有损失,反应①HCl中的利用率为75%,反应②中和H2的利用率为80%.则在下一轮次的生产中,需补充投入HCl和H2的体积比是
4:1
4:1

(3)由于SiH4具有易提纯的特点,因此硅烷热分解法是制备高纯硅很有发展潜力的方法.工业上广泛采用的合成硅烷方法是让硅化镁和固体氯化铵在液氨介质中反应得到硅烷,化学方程式是
Mg2Si+4NH4Cl═SiH4↑+2MgCl2+4NH3
Mg2Si+4NH4Cl═SiH4↑+2MgCl2+4NH3

整个制备过程必须严格控制无水,否则反应将不能生成硅烷,而是生成硅酸和氢气等,其化学方程式为
Mg2Si+4NH4Cl+3H2O═2MgCl2+H2SiO3+4NH3↑+4H2
Mg2Si+4NH4Cl+3H2O═2MgCl2+H2SiO3+4NH3↑+4H2

整个系统还必须与氧隔绝,其原因是
由于硅烷在空气中易燃,浓度高时容易发生爆炸
由于硅烷在空气中易燃,浓度高时容易发生爆炸

(4)若将硅棒与铁棒用导线相连浸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构成原电池,则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Si+6OH--4e-=SiO32-+3H2O
Si+6OH--4e-=SiO32-+3H2O

(5)硅能用于合成硅橡胶,右图是硅橡胶中的一种,其主要优点是玻璃化温度低,耐辐射性能好,则该硅橡胶的化学式为
(C24H18SiO2n
(C24H18SiO2n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2011?宝鸡三模)[化学--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
(1)有机物A、B均为烃的含氧衍生物,A的相对分子质量比B大14,B经过氧化反应可得到A,A与B在浓硫酸催化条件下会生成一种具有香味的化合物C,且A、C均能发生银镜反应.
则:①A的结构式为
HCOOH
HCOOH
,B中所含官能团的名称为
羟基
羟基
,化合物C的名称为
甲酸甲酯
甲酸甲酯

②A与B反应生成C的反应类型为
HCOOH+CH3OH
浓硫酸
HCOOCH3+H2O
HCOOH+CH3OH
浓硫酸
HCOOCH3+H2O

(2)烃的含氧衍生物D在浓硫酸加热条件下会失水生成某芳香族化合物E,E分子的模型框架如图所示(图中每个球表示一个原子,球与球之间的连线代表化学键,如单键、双键等),
则:①化合物E的结构简式为

②写出化合物D在催化加热时生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反应方程式
催化剂
+(n-1)H2O
催化剂
+(n-1)H2O

③化合物D有许多同分异构体,符合下列3个条件的D的同分异构体数目有
4
4
个.
i)含有邻二取代苯环结构  ii)能发生水解反应.iii)能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
写出符合上述条件且分子中不含甲基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3)如果某有机物F的化学式为C11H12O4,1mol  F在稀H2SO4中完全水解后可生成A、B、D各1mol,则有机物F的结构简式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甲同学釆用如图Ⅰ所示装置验证铜与稀硝酸的反应,并用排水法收集NO气体

(1)写出试管内溶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Cu+8HNO3=3Cu(NO3 2+2NO↑+4H2O
3Cu+8HNO3=3Cu(NO3 2+2NO↑+4H2O

(2)在实验过程中观察到试管内的溶液呈
绿
绿
色;收集气体的试管内的气体呈

(3)乙同学认为甲虽然收集到的气体是一氧化氮,但并不能说明反应中一定生成一氧化氮.他的理由是
在铜和稀硝酸反应容器的上部看到了红棕色气体
在铜和稀硝酸反应容器的上部看到了红棕色气体
在铜和稀硝酸反应容器的上部看到了红棕色气体
在铜和稀硝酸反应容器的上部看到了红棕色气体

有关化学方程式为:
2NO+O2=2NO2
2NO+O2=2NO2

(4)丙同学釆用如图Ⅱ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证明了铜与稀硝酸反应生成一氧化氮.该同学的步骤如下表所示,请回答实验中的有关问题.
实验步骤 问题
1从U型管左端加入稀硝酸直至充满U型管右端 ∥/
2用附有铜丝的胶塞塞住U型管右端,观察现象 现象是
有无色气体产生,右边溶液逐渐变成绿色
有无色气体产生,右边溶液逐渐变成绿色
3待反应停止后打开胶塞,观察实验现象 现象是
无色气体与空气接触后立即变成红棕色
无色气体与空气接触后立即变成红棕色
(5)从环保的角度看,丙同学的实验存在的缺陷是
将氮氧化合物放入空气中会污染环境
将氮氧化合物放入空气中会污染环境

(6)丁同学用图Ⅲ所示装置代替图Ⅱ中U型管右端的附有铜丝的胶塞进行实验,待反应停止后将一氧化氮气体排入分液漏斗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与丙同学实验的第
3
3
步骤的相同.丁同学要将一氧化氮气体排入分液漏斗中应进行的正确操作是①
打开分液漏斗上部的塞子
打开分液漏斗上部的塞子
慢慢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
慢慢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
待液面与胶塞接触时立即关闭活塞
待液面与胶塞接触时立即关闭活塞

(7)实验结束后丁同学向分液漏斗中注入适量水并充分振荡,试写出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3NO2+H2O=2 HNO3+NO
3NO2+H2O=2 HNO3+NO

(8)若将32.64g铜与140mL一定浓度的硝酸反应,铜完全溶解,产生的NO和NO2混合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11.2L(不考虑NO2的反应),试回答:
①若铜与硝刚好反应完全,则原硝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10.86mol﹒L-1
10.86mol﹒L-1

②将产生的气体全部释放后,向溶液中加入VmL amol?L-1的NaOH溶液,恰好使溶液中的Cu2+全部转化为沉淀,则原硝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10-3a﹒V +0.5
 0.14 
mol/L
10-3a﹒V +0.5
 0.14 
mol/L

③已知NO和NO2的混合气与足量氧气混合后能被水完全吸收成硝酸,则要使上述11.2L气体完全被水吸收成硝酸,理论上需消耗标准状况下的氧气
5.71
5.71
升.(保留两位小数);解题过程:
设生成的一氧化氮为xmol,二氧化氮为ymol.
3Cu+8HNO3=3Cu(NO3 2+2NO↑+4H2O
3 2
1.5xmol xmol
Cu+4HNO3(浓)=Cu(NO3 2+2NO2↑+2H2O
1 2
1
2
ymol.ymol.

所以方程组为
x+y=0.5
1.5xmol+
1
2
  y=0.51               

所以
x=0.26
y=0.24

即一氧化氮为0.26mol,二氧化氮为0.24mol.
4NO+2H2O+3O2=4HNO3
4 3
0.26mol 0.195mol
4 NO2+2H2O+O2=4HNO3
41
0.24mol 0.06mol
所以需要氧气0.195mol+0.06mol=0.255mol,体积为0.255mol×22.4L/mol=5.71L
设生成的一氧化氮为xmol,二氧化氮为ymol.
3Cu+8HNO3=3Cu(NO3 2+2NO↑+4H2O
3 2
1.5xmol xmol
Cu+4HNO3(浓)=Cu(NO3 2+2NO2↑+2H2O
1 2
1
2
ymol.ymol.

所以方程组为
x+y=0.5
1.5xmol+
1
2
  y=0.51               

所以
x=0.26
y=0.24

即一氧化氮为0.26mol,二氧化氮为0.24mol.
4NO+2H2O+3O2=4HNO3
4 3
0.26mol 0.195mol
4 NO2+2H2O+O2=4HNO3
41
0.24mol 0.06mol
所以需要氧气0.195mol+0.06mol=0.255mol,体积为0.255mol×22.4L/mol=5.71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精英家教网乙酸乙酯是无色具有水果香味的液体,沸点77.2℃,某同学制取它用冰醋酸14.3mL,95%的乙醇 23mL,还用到浓硫酸、饱和碳酸钠以及极易与乙醇结合成六水合物的氯化钙溶液.主要仪器如图所示.
实验步骤是:
①先向A中蒸馏烧瓶注入少量乙醇和浓硫酸后摇匀,再将剩下的所有乙醇和冰醋酸注入分液漏斗里待用.这时分液漏斗里两种有机物的物质的量之比约为5:7.
②加热油浴保温约135℃~145℃.
③将分液漏斗中的液体缓缓滴入蒸馏烧瓶里,调节加料速度使蒸出酯的速度与进料速度大体相等,直到加料完全.
④保持油浴温度一段时间,至不再有液体流出后,停止加热.
⑤取下B中的锥形瓶,将一定量饱和Na2CO3溶液分批、少量、多次地加到馏出液里,边加边摇荡,至无气泡产生为止.
⑥将⑤的液体混合物分液,弃去水层.
⑦将饱和CaCl2溶液(适量)加入到分液漏斗中,摇荡一段时间后静置,放出水层(废液).
⑧分液漏斗里得到的是初步提纯的乙酸乙酯粗品.
试回答:
(1)实验中浓硫酸的主要作用是
 

(2)用过量乙醇的主要目的是
 

(3)用饱和Na2CO3溶液洗涤粗酯的目的是
 
.如果用NaOH浓溶液代替Na2CO3溶液将引起的后果是
 

(4)用饱和CaCl2溶液洗涤粗酯的目的是
 

(5)为什么操作③要使加料与馏出的速度大致相等?
 

(6)在⑧所示的粗酯里还含有的杂质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17.

(如东启东期中联考14分)如图所示,可视为质点的三物块ABC放在倾角为300、长L=2m的固定斜面上,物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AB紧靠在一起,C紧靠在固定挡板上,三物块的质量分别为mA=0.80kg、mB=0.64kg、mC=0.50kg,其中A不带电,BC的带电量分别为qB=+4.0×10-5C、qC=+2.0×10-5C且保持不变,开始时三个物块均能保持静止且与斜面间均无摩擦力作用.如果选定两点电荷在相距无穷远处的电势能为0,则相距为r时,两点电荷具有的电势能可表示为.现给A施加一平行于斜面向上的力F,使A在斜面上作加速度a=1.5m/s2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经过时间t0,力F变为恒力,当A运动到斜面顶端时撤去力F.已知静电力常量k=9.0×109N?m2/C2g=10m/s2.求:

(1)未施加力F时物块BC间的距离;

(2)t0时间内A上滑的距离;

(3)t0时间内库仑力做的功;

(4)力FA物块做的总功.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