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0.硫酸铁铵[aFe2(SO43•b(NH42SO4•cH2O]广泛用于城镇生活饮用水、工业循环水的净化处理等.某化工厂以硫酸亚铁(含少量硝酸钙)和硫酸铵为原料,设计了如下工艺流程制取硫酸铁铵.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物质中最适合的氧化剂B是b;反应的离子方程式H2O2+2Fe2++2H+═2Fe3++2H2O.
a.NaClO        b.H2O2        c.KMnO4        d.K2Cr2O7
(2)上述流程中,用足量最适合的氧化剂B氧化之后和加热蒸发之前,需取少量检验Fe2+是否已全部被氧化,能否用酸性的KMnO4溶液?并说明理由不能,因为H2O2 和Fe2+均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3)检验硫酸铁铵中NH4+的方法是在试管中加入少量样品和NaOH固体加热,在试管口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看到试纸变成蓝色.
(4)称取14.00g所得样品,将其溶于水配制成100mL溶液,分成两等份,向其中一份中加入足量NaOH溶液,过滤洗涤得到2.14g沉淀;向另一份溶液中加入含0.05mol Ba (NO32的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则该硫酸铁铵的化学式为Fe2(SO43•2(NH42SO4•2H2O.

分析 原料中加入硫酸酸化,可生成硫酸钙沉淀,减压过滤后加入过氧化氢氧化可生成硫酸铁,加入硫酸铵,在80℃下反应可生成硫酸铁铵,经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最后经常温晾晒可到纯净的硫酸铁铵,结合对应物质的性质以及题目要求可解答该题.
(1)为避免引入新杂质,应加入过氧化氢为氧化剂,过氧化氢本身被还原为水;
(2)根据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性很强,可以氧化二价铁和双氧水分析;
(3)检验NH4+的方法是加入强碱反应、加热能够产生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液变蓝的气体,该气体是氨气,从而证明原溶液中一定含有NH4+
(4)根据元素守恒结合发生的转化,并运用微粒的物质的量之比来确定化学式.

解答 解:(1)为避免引入新杂质,应加入过氧化氢为氧化剂,还原产物是水,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2O2+2Fe2++2H+═2Fe3++2H2O,
故答案为:b;H2O2+2Fe2++2H+═2Fe3++2H2O;
(2)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性很强,可以氧化二价铁和双氧水,
故答案为:不能,因为H2O2 和Fe2+均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3)检验NH4+的方法是加入强碱反应、加热能够产生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液变蓝的气体,该气体是氨气,从而证明原溶液中一定含有NH4+
故答案为:在试管中加入少量样品和NaOH固体加热,在试管口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看到试纸变成蓝色;
(4)称取14.00g样品,将其溶于水配置成100mL溶液,分成两等份,向其中一份中加入足量NaOH溶液,过滤洗涤得到2.14g沉淀,应为Fe(OH)3
n(Fe(OH)3)=$\frac{2.14g}{107g/mol}$=0.02mol,
向另一份溶液中加入0.05mol Ba(NO32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则n(SO42-)=0.05mol,
所以14.00g样品中含有Fe2(SO430.02mol,n(SO42-)为0.1mol,则(NH42SO4为0.1mol-0.02mol×3=0.04mol,
则m(H2O)=14.00g-0.02mol×400g/mol-0.04mol×132g/mol=0.72g,
n(H2O)=$\frac{0.72g}{18g/mol}$=0.04mol,
n(Fe2(SO43):n((NH42SO4):n(H2O)=0.02:0.04:0.04=1:2:2,
所以化学式为Fe2(SO43•2(NH42SO4•2H2O,
故答案为:Fe2(SO43•2(NH42SO4•2H2O.

点评 本题考查考查物质的分离、提纯制备,为高考常见题型,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实验能力和计算能力的考查,注意根据物质的性质把握实验原理和方法,题目难度中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7届江苏省高三上学期月考一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给定条件下,下列选项中所示的物质间转化均能一步实现的是

A.

B.

C.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实验室制取少量溴乙烷的装置如下图所示,根据题意完成下列填空:
(1)圆底烧瓶中加入的反应物是溴化钠、乙醇 和1:1的硫酸,加热时烧瓶中发生的主要化学反应为NaBr+H2SO4=HBr+NaHSO4;HBr+CH3CH2OH $\stackrel{△}{→}$CH3CH2Br+H2O实验中欲配制体积比1:1的硫酸所用的定量仪器为b(选填编号).
a.天平     b.量筒   c.容量瓶   d.滴定管
(2)将生成物导入盛有冰水混合物的试管A中,冰水混合物的作用是冷却、液封溴乙烷.试管A中的物质分为三层(如图所示),产物在第3层.
(3)试管A中除了产物和水之外,还可能存在HBr、CH3CH2OH(写出化学式).
(4)用浓硫酸进行实验,若试管A中获得的有机物呈棕黄色,除去其杂质的正确方法是d(填编号).
a.蒸馏                       
b.氢氧化钠溶液洗涤
c.用四氯化碳萃取             
d.用亚硫酸钠溶液洗涤
若试管B中的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使之褪色的物质的名称是乙烯.
(5)实验员老师建议把上述装置中的仪器连接部分都改成标准玻璃接口,其原因是:反应会产生Br2,腐蚀橡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下图是苯和溴的取代反应的实验装置图,其中A为具有支管的试管改制成的反应容器,在其下端开了一个小孔,塞好石棉绒,再加入少量的铁屑粉,填写下列空白:

(1)向反应容器A中逐滴加入溴和苯的混合液,几秒钟内就发生反应,写出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有机物写结构简式)2Fe+3Br2=2FeBr3
(2)试管C中苯的作用是除去HBr气体中混有的溴蒸气,反应开始后,观察D和E两试管,D中看到的现象是石蕊试液慢慢变红,并在导管口有白雾产生,E中看到的现象是有白雾,产生淡黄色沉淀.
(3)反应2min~3min后,在B中的氢氧化钠溶液里可观察到的现象是溶液中有红褐色的絮状物生成,底部有无色油状物质生成,液面上有白雾
(4)在上述整套装置中,具有防倒吸作用的仪器有DEF(填字母).
(5)改进后的实验除:①步骤简单,操作方便,成功率高;②各步现象明显;③对产品便于观察这三个优点外,还有一个优点是:充分吸收有毒气体,防止大气污染
(6)将B中的产物进行过滤,将滤液转移到分液漏斗中分液,将下层液体再次水洗分液而后进行干燥,最后得到的液体中主要含有的有机物苯和溴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实验室制备苯乙酮的化学方程式为:(乙酸酐)制备过程中还有CH3COOH+AlCl3→CH3COOAlCl2+HCl↑等副反应.
主要实验装置如图1,步骤如下:

(Ⅰ)合成:在三颈瓶中加入 20g无水AlCl3和30mL无水苯.为避免反应液升温过快,边搅拌边慢慢滴加6mL乙酸酐和10mL无水苯的混合液,控制滴加速率,使反应液缓缓回流.滴加完毕后加热回流1小时.
(Ⅱ)分离与提纯:
①边搅拌边慢慢滴加一定量浓盐酸与冰水混合液,分离得到有机层
②水层用苯萃取,分液
③将①②所得有机层合并,洗涤、干燥、蒸去苯,得到苯乙酮粗产品
④蒸馏粗产品得到苯乙酮.回答下列问题:
(1)球形冷凝管中,冷凝水应从x(填“x”或“y”)口通入;仪器a的作用为:吸水,防止烧杯中的水蒸气进入三角瓶中;装置b的作用:吸收HCl气体.
(2)若将乙酸酐和苯的混合液一次性倒入三颈瓶,可能导致AD.
A.反应太剧烈 B.液体太多搅不动 C.反应变缓慢 D.副产物增多
(3)分离和提纯操作②的目的是把溶解在水中的苯乙酮提取出来以减少损失.该操作中是否可改用乙醇萃取?否(填“是”或“否”),原因是乙醇与水混溶.
(4)粗产品蒸馏提纯时,图2装置中温度计位置正确的是C,可能会导致收集到的产品中混有低沸点杂质的装置是AB.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工业上以黄铜矿(主要成分CuFeS2)为原料制备CuSO4•5H2O的主要流程如下:

(1)下列装置可用于吸收气体X的是bd(填代号).

(2)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用泡铜与CO反应来制取粗铜.
①装置B中的药品为碱石灰.
②实验时,依次进行如下操作:组装仪器、检验装置气密性、加装药品、通入气体、收集CO检验纯度、点燃酒精灯.

(3)熔渣Y的成分为Fe2O3和FeO,选用提供的试剂,设计实验验证熔渣中含有FeO.写出有关实验操作、现象与结论.提供的试剂:稀盐酸、稀硫酸、KSCN溶液、KMnO4溶液、NaOH溶液、氯水.取少量熔渣,加过量稀硫酸溶解,向溶液中加入几滴高锰酸钾溶液,若溶液紫色褪去,则证明熔渣中含有FeO.
(4)向粗铜中加入硫酸和硝酸的混酸溶液制取硫酸铜时(杂质不参加反应),混酸中H2SO4与HNO3的最佳物质的量之比为3:2.
(5)用滴定法测定所得产品中CuSO4•5H2O的含量,称取a g样品配成100mL溶液,取出20.00mL,用c mol•L-1滴定剂 EDTA(H2Y2-)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滴定剂不与杂质反应),消耗滴定剂b mL.滴定反应如下:Cu2++H2Y2-═CuY2-+2H+.则CuSO4•5H2O质量分数为$\frac{750c}{a}$%.滴定管用蒸馏水洗涤后,直接注入标准溶液,则会导致测定结果偏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2.亚氯酸钠(NaClO2)是一种高效氧化剂、漂白剂.已知:NaClO2饱和溶液在温度低于38℃时析出的晶体是NaClO2•3H2O,高于38℃时析出晶体是NaClO2,高于60℃时NaClO2分解成NaClO3和NaCl.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备亚氯酸钠.

完成下列填空:
(1)装置②中产生ClO2的化学方程式为2NaClO3+Na2SO3+H2SO4=2ClO2+2Na2SO4+H2O.装置③的作用是防止倒吸.
(2)从装置④反应后的溶液获得NaClO2晶体的操作步骤为:①减压,55℃蒸发结晶;②B;③E;④低于60℃干燥,得到成品.(选择合适的操作编号填空)
A.冷却到室温后,过滤           B.趁热过滤                  C.常温洗涤
D.冰水洗涤                               E.38~60℃的温水洗涤
(3)准确称取所得亚氯酸钠样品10g于烧杯中,加入适量蒸馏水和过量的碘化钾晶体,再滴入适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ClO2-+4I-+4H+═2H2O+2I2+Cl-).将所得混合液配成250mL待测溶液.配制待测液需用到的定量玻璃仪器是250mL容量瓶;
(4)取25.00mL待测液,用2.0mol/L Na2S2O3标准液滴定(I2+2S2O32-═2I-+S4O62-),以淀粉溶液做指示剂,达到滴定终点时的现象为滴入最后一滴Na2S2O3标准液由蓝色变为无色且半分钟内不变色.重复滴定2~3次,测得所用Na2S2O3溶液体积的平均值为20.00mL.该样品中NaClO2的质量分数为90.5%.
(5)Na2FeO4和ClO2在水处理过程中分别被还原为Fe3+和Cl-.如果以单位质量的氧化剂所得到的电子数来表示消毒效率,那么ClO2、Na2FeO4、Cl2三种消毒杀菌剂的消毒效率由大到小的顺序是ClO2>Cl2>Na2FeO4.(填化学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填写适当的分离或提纯方法.
(1)除去NaCl溶液中的Br2(性质与碘相似),方法是萃取.
(2)除去澄清石灰水中悬浮的CaCO3,用过滤.
(3)从I2的四氯化碳溶液中获取I2,用蒸馏.
(4)汽油和氯化钠溶液,采用分液.
(5)分离39%的乙醇溶液,采用蒸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碳的单质,属于同素异形体,在一定条件下石墨可以转化为金刚石.通过实验测定:12g石墨完全转化为金刚石时,需要吸收EkJ的能量,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石墨转化为金刚石不是化学反应
B.石墨一定没有金刚石稳定
C.金刚石具有能量一定比石墨高
D.等质量的石墨与金刚石完全燃烧,石墨放出的能量多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