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4.下列单体中,能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加聚反应生成 的是(  )
A.B.C.乙烯和D.

分析 高聚物单体的判断方法:凡链节的主链上只有两个碳原子(无其它原子)的高聚物,其合成单体必为一种,将两半链闭合即可;凡链节主链上只有四个碳原子(无其它原子)且链节无双键的高聚物,其单体必为两种,在正中间画线断开,然后将四个半键闭合;凡链节主链上只有碳原子并存在碳碳双键结构的高聚物,其规律是“见双键,四个碳,无双键,两个碳”画线断开,然后将半键闭合,即将单双键互换.

解答 解:中,主链上有四个碳原子并存在碳碳双键结构,根据规律“见双键,四个碳,无双键,两个碳”画线断开,然后将半键闭合,即将单双键互换,得到其单体为
故选B.

点评 本体考查根据高聚物的结构简式来寻找单体的方法,注意根据聚合反应的类型来分析,难度不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下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用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标有数字①的仪器名称试管
(2)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备氧气时,通常选择的装置是C(或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frac{\underline{\;催化剂\;}}{\;}$2H2O+O2↑,收集氧气可以选择D或E装置
(3)若选择C装置制取二氧化碳,与B装置相比,优点是(写一点即可)可控制盐酸的用量(节省药品等)
收集二氧化碳一般只选择D的原因是二氧化碳可溶于水且密度比空气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用两支惰性电极插入500mLAgNO3溶液中,通电电解.当电解液的pH从6.0变为3.0时(设电解时阴极没有氢气析出,且电解液在电解前后体积变化可以忽略),电极上析出银的质量大约是(  )
A.27mgB.54mgC.108mgD.216m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下列关于实验安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实验室可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只酒精灯
B.蒸馏实验时,在烧瓶内加几粒沸石以防止暴沸
C.不慎把浓硫酸洒在皮肤上,要立即用NaOH溶液冲洗
D.盛放浓盐酸的试剂瓶上要贴上如图的标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不正确的是(  )
①铝溶于稀硫酸中:Al+2H+═Al3++H2
②将铁粉加入稀硫酸中:2Fe+6H+═2Fe3++3H2
③用食醋除去热水瓶中的水垢:CaCO3+2CH3COOH═Ca2++2CH3COO-+CO2↑+H2O
④氯化钙与碳酸氢钾溶液反应:Ca2++CO32-═CaCO3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铜能导电,所以铜是电解质
B.固态氯化钠不导电,但氯化钠是电解质
C.氯化氢水溶液能导电,所以氯化氢水溶液是电解质
D.三氧化硫溶于水能导电,所以,三氧化硫是电解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根据物质的组成对物质进行分类,NaHCO3属于(  )
A.B.C.D.氧化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已知:Na2O2(s)+CO2(g)═Na2CO3(s)+$\frac{1}{2}$O2(g)△H=-226kJ/mol
2CO(g)+O2(g)═2CO2(g)△H=-566kJ/mol
根据以上热化学方程式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CO的燃烧热为283 kJ
B.2Na2O2(s)+2CO2(g)═2Na2CO3(s)+O2(g)△H=+452 kJ/mol
C.如图可表示由CO生成CO2的反应过程和能量关系
D.CO(g)与Na2O2(s)反应生成1molNa2CO3(s)时放出509kJ的热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已知H+(aq)+OH-(aq)═H2O(l)△H=-57.3kJ•mol-1.用50mL0.50mol•L-1盐酸与50mL0.55mol•L-1NaOH溶液在如图所示的装置中进行中和反应.通过测定反应过程中所放出的热量可计算中和热.回答下列问题:
①从实验装置上看,图中尚缺少的一种玻璃仪器是环形玻璃搅拌棒.
②为了测定酸碱反应的中和热,计算时至少需要的数据是A
a.酸的浓度和体积       b.碱的浓度和体积    c.比热容
d.反应后溶液的质量    e.生成水的物质的量
f.反应前后温度的变化  g.操作所需时间
A.abcf                B.acde
C.cdef                D.全部
③若通过该实验测定中和热的△H,其结果常常大于-57.3kJ•mol-1,其原因可能:实验过程中难免有热量散失.
④用相同浓度和体积的氨水(NH3•H2O)代替NaOH溶液进行上述实验,测得的中和热的数值会偏小(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