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6.掌握仪器名称、组装及使用方法是中学化学实验的基础,如图为两套实验装置.

(1)写出下列仪器的名称:
a.蒸馏烧瓶         b.冷凝管        c.容量瓶
(2)仪器a~e中,使用前必须检查是否漏水的有c.(填序号)
(3)若利用装置I分离四氯化碳和酒精的混合物,还缺少的仪器是酒精灯,将仪器补充完整后进行实验,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在蒸馏烧瓶支管口处.冷凝水由g(填f或g)口通入,f口流出.
(4)现需配制0.1mol/LNaOH溶液450mL,装置II是某同学转移溶液的示意图.
①图中的错误是未用玻璃棒引流.除了图中给出的仪器和分析天平外,为完成实验还需要的仪器有:玻璃棒、胶头滴管.
②根据计算得知,所需NaOH的质量为2.0g
③配制时,其正确的操作顺序是(用字母表示,每个字母只能用一次)BCAFED.
A.用30mL水洗涤烧杯2~3次,洗涤液均注入容量瓶
B.准确称取计算量的氢氧化钠固体于烧杯中,再加入少量水(约30mL),用玻璃棒慢慢搅动,使其充分溶解
C.将溶解的氢氧化钠溶液沿玻璃棒注入500mL的容量瓶中
D.将容量瓶盖紧,振荡,摇匀
E.改用胶头滴管加水,使溶液凹液面恰好与刻度线相切
F.继续往容量瓶内小心加水,直到液面接近刻度2~3cm处.

分析 (1)根据仪器的结构特点判断;
(2)有活塞和玻璃塞的仪器使用时必须检查是否漏水;
(3)分离四氯化碳和酒精的混合物必须用酒精灯加热,实质是蒸馏过程,冷凝管下口是进水口,上口是出水口;
(4)根据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方法和操作来寻找装置中的错误,并判断使用仪器和操作步骤.

解答 解:(1)a为蒸馏烧瓶,b为冷凝管,c为容量瓶;
故答案为:蒸馏烧瓶;冷凝管;容量瓶;
(2)容量瓶在使用前要检查是否漏水,蒸馏烧瓶、冷凝管不需要检查是否漏水;
故答案为:c;
(3)分离四氯化碳和酒精的混合物用蒸馏的方法分离,必须用酒精灯,温度计应位于蒸馏烧瓶支管口,冷凝管下口是进水口,上口是出水口,
故答案为:酒精灯;蒸馏烧瓶支管口;g;f;
(3)酒精灯,蒸馏烧瓶支气管口处. g        f    
(4)①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是必须用玻璃棒引流,防止液体外溅,并且当滴加到离刻度线1~2cm时改用胶头滴管滴加液体,
故答案为:未用玻璃棒引流;玻璃棒、胶头滴管;
②实验室没有450mL的容量瓶,应配制500mL,则需n(NaOH)=0.1mol/L×0.5L=0.05mol,m(NaOH)=0.05mol×40g/mol=2.0g,
故答案为:2.0;
③配制溶液5000mL,配制步骤有量取、稀释、移液、洗涤移液、定容、摇匀等操作,用托盘天平称量2.0gNaOH,在烧杯中溶解,并用玻璃棒搅拌,冷却后转移到500mL容量瓶中,并用玻璃棒引流,洗涤,并将洗涤液移入容量瓶,当加水至液面距离刻度线1~2cm时,改用胶头滴管滴加,最后定容颠倒摇匀,所以操作顺序为BCAFED.
故答案为:BCAFED.

点评 本题考查了物质的分离、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溶液的配制,属实验操作性题目,同学们在实验过程中要能够合理操作应用,题目难度不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现用质量分数为98%,密度为1.84g/cm3的浓硫酸来配制200ml 1mol/L的稀硫酸,可供选择的仪器有:①量筒  ②烧杯 ③胶头滴管 ④玻璃棒.
(1)除上述仪器中,配制过程中还差的有250mL的容量瓶.
(2)计算所需浓硫酸的体积为13.6mL.现有①5ml ②10ml ③20ml④50ml四种规格的量筒,最好选用③.(填代号)
(3)在配制过程中,下列操作可引起所配溶液浓度偏低的有④⑤.(填代号)
①洗涤量取浓硫酸的量筒,并将洗涤液转移到定量瓶中.
②未等稀释后的硫酸溶液冷却至室温就转移到容量瓶中
③转移前,容量瓶中含有少量蒸馏水
④未洗涤稀释浓硫酸时用过的烧杯和玻璃棒
⑤定容量,仰视刻度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已知A的产量通常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的石油化工水平,现以A为主要原料合成一种具有果香味的物质E,其合成路线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B、D分子中的官能团名称分别是羟基、醛基.
(2)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注明反应类型:
②2CH3CH2OH+O2$→_{△}^{Cu}$2CH3CHO+2H2O,氧化反应;④CH3COOH+CH3CH2OH CH3COOCH2CH3+H2O,酯化反应或取代反应.
(3)在实验室利用B和D制备E的实验中,若用1mol B和1mol D充分反应,能否生成1mol E不能,原因是该反应为可逆反应,有一定的限度,不可能完全转化.
(4)若184gB和120gD反应能生成106gE,则该反应的产率60.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工业上以硫铁矿为原料制硫酸所产生的尾气除了含有N2、O2外,还含有SO2、微量的SO3和酸雾.某课外兴趣小组设计了如下流程来探究硫酸厂尾气的成分.请回答:

(1)C中炽热铜网可以检验和除去的气体是O2
(2)①A装置可用于测定硫酸尾气中SO2的含量,其中应盛装试剂可能是BC.
A.NaOH溶液、酚酞试液
B.KMnO4溶液、稀H2SO4
C.碘水、淀粉溶液
D.氨水、酚酞试液
②SO2是引发酸雨的主要气体之一,因此尾气吸收须经过处理才能排入到大气之中.一般方法是将尾气循环使用后通入氨水中进行吸收.试写出其中可能发生的两个氧化还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H2SO3+O2=2H2SO4,2(NH42SO3+O2=2(NH42SO4
(3)B中装有碱性干燥剂,D中收集到一种较为纯净的气体.试设计一实验验证其为氮气将点燃的镁条插入D中,燃烧完后,加入适量的水,并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生成的气体,若试纸变蓝,说明D中为氮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化学工业的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1)下列有关化工生产的一些说法不正确的是有B、C、D、K、L
A.合成氨车间能实现人工固氮的目的
B.工业上生产硫酸时,将SO2氧化成SO3采用了催化剂和高温、高压的条件
C.电解饱和食盐水制烧碱采用离子交换膜法,可防止阴极室产生的Cl2进入阳极室
D.合成的洗涤剂烷基苯磺酸钠,结构中的烷基应以带有多个支链的为宜
E,联合制碱法存在对设备腐蚀比较严重这样的缺点
F.使用硫酸铁净化工业用水比使用硫酸亚铁效果好
G.电滲析法是利用离子交换膜进行海水淡化的方法
H.海水提镁的流程是:海水(或卤水)→反应槽→加入石灰乳→Mg(OH)2→加盐酸→MgCl2•6H2O→MgCl2→电解熔融MgCl2→Mg和Cl2
I.以分子中只含一个碳原子的化合物为原料来合成化工原料和燃料的化学称-碳化学
J.气相沉积法被用来制造金刚石薄膜
K.在炼钢,炼铁、陶瓷、玻璃生产中都直接使用了石灰石
L.电解熔融的铝盐并使用冰晶石作催化剂制取金属铝
(2)聚丙烯酸钠是一种离子交换树脂,写出聚丙烯酸酸钠单体的结构简式CH2=CHCOONa;
(3)从发生的化学反应分析空气吹出法提取溴,除环境保护外,在工业生产中应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强酸对设备的严重腐蚀;
(4)多晶硅主要采用SiHCl3还原工艺生产,其副产物SiCl4的综合利用收到广泛关注.
①SiCl4可制气相白炭黑(与光导纤维主要原料相同),方法为高溫下SiCl4与H2和O2反应,产物有两种,化学方程式为SiCl4+2H2+O2$\frac{\underline{\;高温\;}}{\;}$SiO2+4HCl;
②SiCl4可转化为SiHCl3而循环使用.一定条件下,在2L恒容密闭容器中的反应:3SiCl4(g)+2H2(g)+Si(g)?4SiHCl3(g)
达平衡后,H2与SiHCl3物质的量浓度分别为0.140mol/L和0.020mol/L,若H2全部来源于离子交换膜法的电解产物,理论上需消耗纯NaCl的质量为351g;
(5)采用无膜电解槽电解饱和食盐水,可制取氯酸钠,同时生成氢气,现制得氯酸钠213.0g,生成氢气134.4L(标准状况).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反应A(g)+B(g)?C(g)+D(g)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该反应是放热反应(填“吸热”、“放热”).
(2)当反应达到平衡时,升高温度,A的转化率减小(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原因该反应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使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某硫酸厂用以下几种方法处理SO2尾气.

(1)活性炭还原法
反应原理:恒温恒容.2C (s)+2SO2(g)?S2(g)+2CO2(g).
反应进行到不同时间测得各物质的浓度如图1
①第一次出现平衡的时间是第20min;
②0~20min反应速率表示为V(SO2)=0.03mol/(L•min);
③30min时,改变某一条件平衡发生移动,则改变的条件最有可能是减小CO2的浓度;40min时,平衡常数值为0.675.
(2)亚硫酸钠吸收法
①Na2SO3溶液吸收SO2的离子方程式为SO32-+SO2+H2O=2HSO3-
②常温下,当吸收至pH=6时,吸收液中相关离子浓度关系一定正确的是ad(填序号)
A.c(Na+)+c(H+)>c(SO32-)+c(HSO3-)+c(OH-)     B.c(Na+)=c(SO32-)+c(HSO3-)+C(H2SO3
C.c(Na+)>c(SO32-)>c(OH)>c(H+)            D.水电离出c(OH)=l×l0-8 mol/L
(3)电化学处理法
如图2所示,左侧Pt(1)电极的反应式为SO2+2H2O-2e-=SO42-+4H+
碱性条件下,用右侧P(2)电极排出的S2O42-溶液吸收NO2,使其转化为N2,同时有SO32-生成.若阳极转移电子6mol,则理论上处理NO2气体1.5mo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将乙醇、浓硫酸和乙酸混合,加热一段时间,再加入少量H218O,充分反应.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18O只存在于乙酸分子中
B.18O存在于乙酸和乙酸乙酯中分子中
C.18O只存在于乙醇分子中
D.18O存在于水、乙酸分子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有资料介绍Fe3+在水溶液中通常以水合离子形式存在,[Fe(H2O)6]3+几乎无色.某化学实验小组对实验室Fe(NO33和FeCl3溶液呈黄色的原因产生了疑问,进一步查阅资料发现:
①[Fe(H2O)6]3++H2O?[Fe(H2O)6-n(OH)n]3-n(黄色)+nH3O+(n=1~6);
②[FeCl4(H2O)2]-为黄色.
他们进行了如下探究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I】

(1)你认为Fe(NO33溶液呈黄色的原因是[Fe(H2O)6]3+水解产生了[Fe(H2O)6-n(OH)n]3-n
(2)你认为FeCl3溶液呈黄色主要是含有[FeCl4(H2O)2]-微粒,理由:试管②、④中加入等量的HNO3后,②中溶液褪色,而④中溶液
仍呈黄色.
【实验II】
已知透光率越大,溶液颜色越浅.用色度计分别测定0.5mol•L-1 Fe(NO33和FeCl3溶液在不同温度下的透光率如图所示.

(3)随着温度升高,Fe(NO33溶液透光率逐渐减小的原因是温度升高,导致平衡[Fe(H2O)6]3++nH2O?[Fe(H2O)6-n(OH)n]3-n+nH3O+正向移动,[Fe(H2O)6-n(OH)n]3-n浓度增大,溶液颜色加深.
(4)FeCl3溶液透光率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的幅度明显大于Fe(NO33溶液,其原因用离子方程式表示:[Fe(H2O)6]3++4Cl-?[FeCl4(H2O)2]-+4H2O,该反应属于吸热反应(填“放热”或“吸热”).
【实验Ⅲ】
该实验小组同学还设计了一个实验方案验证(4)中结论.
(5)取试管②中无色溶液,滴加几滴B(从下列选项中选择最佳试剂,填写字母序号),通过现象能证明(4)中结论正确.
A.Fe(NO33溶液 B.NaCl溶液 C.NaNO3溶液   D.FeCl3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