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7.教材中给出了Na2O2与H2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了探究Na2O2与H2O反应的机理,某学习探究小组在教师指导下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实验步骤如下:
①按图示组装仪器,并检查气密性为良好后装入药品;
②保持K1打开、K2关闭,将注射器中的水推入试管,此时A中无气体产生;
③挤压装有酚酞的胶头滴管,使酚酞滴入试管中,A中溶液显红色;
④挤压装有稀盐酸的胶头滴管,使酸液滴入试管中,红色消失后再滴加2滴;
⑤用双连打气球向A中鼓气,使A中溶液通过喷头进入B中支管,发现淀粉KI溶液变蓝,KMnO4溶液褪色;
⑥迅速打开止水夹K2,关闭K1,继续向A中鼓气,待A中溶液进入C中约三分之一时停止鼓气.然后用热水浴加热C片刻,C中有气泡冒出,经检验为氧气.
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Na2O2与H2O反应的离子方程式2Na2O2+2H2O═4Na++4OH-+O2↑.
(2)若向Na2O2中滴加适量的盐酸,也能产生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且最后溶液呈中性,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Na2O2+4HCl═4NaCl+2H2O+O2↑.
(3)用离子方程式表示淀粉KI溶液变蓝的原因2I-+2H++H2O2=I2+2H2O.
(4)用离子方程式表示KMnO4溶液褪色的原因(MnO4-在酸性条件下被还原成Mn2+,不考虑MnO4-氧化Cl-)2MnO4-+5H2O2+6H+═2Mn2++5O2↑+8H2O.
(5)A中用冰盐冷浴和C中用热水浴的作用分别是防止生成的H2O2分解,促使H2O2分解.
(6)由此实验探究可知:Na2O2与H2O反应的机理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Na2O2+2H2O═2NaOH+H2O2,2H2O2$\frac{\underline{\;\;△\;\;}}{\;}$2H2O+O2↑.

分析 开始时试管中无气体生成,滴入酚酞后,溶液变红色,说明Na2O2与H2O反应生成了碱和H2O2,然后滴入的稀盐酸中和NaOH,H2O2在C中分解生成O2
(1)Na2O2与H2O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
(2)Na2O2中滴加适量的盐酸,也能产生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且最后溶液呈中性,过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氧气和水;
(3)H2O2有强氧化性,能将I-氧化成碘单质,所以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据此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4)H2O2使KMnO4溶液褪色,体现了双氧水的还原性,说明双氧水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成氧气;
(5)双氧水不稳定,温度过高容易分解,则A中用冰盐冷浴可防止温度过高H2O2分解,C中用热水浴可使加快H2O2分解;
(6)根据实验可知,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的机理为:Na2O2与H2O反应生成H2O2,H2O2遇热分解生成氧气,据此写出反应方程式.

解答 解:开始时试管中无气体生成,滴入酚酞,溶液变红色,说明Na2O2与H2O反应生成了碱和H2O2,然后滴入的稀盐酸中和NaOH,H2O2在C中分解生成O2
(1)Na2O2与H2O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Na2O2+2H2O═4Na++4OH-+O2↑,
故答案为:2Na2O2+2H2O═4Na++4OH-+O2↑;
(2)Na2O2中滴加适量的盐酸,也能产生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且最后溶液呈中性,过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氧气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O2+4HCl═4NaCl+2H2O+O2↑,
故答案为:2Na2O2+4HCl═4NaCl+2H2O+O2↑;
(3)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说明H2O2有强氧化性,能将I-氧化成碘单质,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I-+2H++H2O2=I2+2H2O,
故答案为:2I-+2H++H2O2=I2+2H2O;
(4)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具有强氧化性,H2O2使KMnO4溶液褪色,体现了双氧水的还原性,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MnO4-+5H2O2+6H+=2Mn2++5O2↑+8H2O,
故答案为:2MnO4-+5H2O2+6H+=2Mn2++5O2↑+8H2O;
(5)双氧水不稳定,温度过高容易分解,则A中用冰盐冷浴,目的是防止温度过高H2O2分解;C中用热水浴可使H2O2分解,
故答案为:防止生成的H2O2分解,使H2O2分解;
(6)根据实验可知,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的机理为:Na2O2与H2O反应生成H2O2,H2O2遇热分解生成氧气,反应方程式为:Na2O2+2H2O=2NaOH+H2O2、2H2O2$\frac{\underline{\;\;△\;\;}}{\;}$2H2O+O2↑,
故答案为:Na2O2+2H2O=2NaOH+H2O2、2H2O2$\frac{\underline{\;\;△\;\;}}{\;}$2H2O+O2↑.

点评 本题考查了探究过氧化钠与水的反应原理,题目难度中等,明确实验目的及双氧水的性质为解答关键,注意掌握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的机理,试题侧重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及化学实验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钠与水反应:Na+H2O═Na++OH-+H2
B.稀硫酸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SO${\;}_{4}^{2-}$+Ba2+═BaSO4
C.用氨水溶液氯化银沉淀:Ag++2NH3•H2O═[Ag(NH32]++2H20
D.Fe(OH)3 溶于过量的HI溶液:2Fe(OH)3+6H++2I-═2Fe2++I2+6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能证明硅酸的酸性弱于碳酸酸性的实验事实是(  )
A.CO2溶于水形成碳酸,SiO2难溶于水
B.CO2通入Na2SiO3稀溶液中,生成白色胶状沉淀硅酸
C.高温下SiO2与碳酸盐反应生成CO2
D.HCl通入可溶性碳酸盐溶液中放出气体,氯化氢通入可溶性硅酸盐溶液中生成沉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5.除去FeCl3溶液中混有少量的FeCl2,试剂为氯气或氯水,离子方程式为2Fe2++Cl2=2Fe3++2Cl-;除去FeCl2溶液中混有少量的FeCl3,试剂为铁粉,离子方程式为2Fe3++Fe=3Fe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推断题

12.图中A~J均为中学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它们之间有如下转化关系.其中A、D为金属单质.(反应过程中生成的水及其他产物已略去)
请回答以下问题:

(1)A是Al,B是Fe2O3,H是Fe(OH)2,I是Fe(OH)3,F是NaAlO2.(填化学式)
(2)写出J与D反应转化为G的离子方程式2Fe3++Fe═3Fe2+
(3)A在常温下也可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F,写出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Al+2OH-+2H2O=2AlO2-+3H2↑.
(4)用双线桥标出A和B反应发生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2.(1)接触法制硫酸工艺中,其主反应在450℃并有催化剂存在下进行:2SO2(g)+O2(g)?2SO3(g)△H=-190kJ/mol
①下列描述中能说明上述反应已达平衡的是bd.
a.υ(O2=2v(SO3
b.容器中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随时间而变化
c.容器中气体的密度不随时间而变化
d.容器中气体的分子总数不随时间而变化
②在一个固定容积为5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0.20molSO2和0.10molO2半分钟后达到平衡,测得容器中含SO30.18mol,则υ(O2)=0.036mol•L-1•min-1;若继续通入0.4molSO2和0.2molO2则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填“向正反应方向”、“向逆反应方向”或“不”),再次达到平衡后,0.54mol<n(SO3)<0.6mol.
(2)工业生产尿素的原理是以NH3和CO2为原料合成尿素[CO(NH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H3(g)+CO2(g)?CO(NH2)(1)+H2O(l),该反应的平衡常数和温度关系如下:
T/°C165175185195
K111.974.150.634.8
①△H< 0 (填“>”、“<”或“=”)
②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若原料气中的NH3和CO2的物质的量之比(氨碳比)$\frac{{n(N{H_3})}}{{n(C{O_2})}}=x$,下图是氨碳比(x)与CO2平衡转化率(a)的关系.a随着x增大而增大的原因是NH3的量增大,平衡正向移动,则增大CO2的转化率.
(3)图中的B点处,NH3的平衡转化率为3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化学无处不在,下列与化学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沱牌舍得酒标签注有“酒精度53%Vol”字样,它表示100g该白酒中含有53g,酒精
B.食盐可作调味剂,也可作食品防腐剂
C.碘是人体必须微量元素,所以要多吃富含高碘酸的食物
D.“温室效应”、“酸雨”的形成都与氮氧化合物有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常温时,某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H+和OH-的物质的量浓度的乘积为1×10-10,则该溶液可能是(  )
①H2SO4;②CH3COOH;③NH4Cl;④KOH ⑤CH3COONa.
A.①④⑤B.③⑤C.①②③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1)下面是我们熟悉的物质:
①O2    ②SO2    ③CaCl2     ④HNO3     ⑤NaOH    ⑥NH4Cl
这些物质中,属于共价化合物的是②④;属于离子化合物的是③⑤⑥;只含离子键的是③.
(2)下列曲线分别表示元素的某种性质与核电荷数的关系(Z为核电荷数,Y为元素的有关性质).

把与下面的元素有关性质相符的曲线的标号填入相应括号中:
①第ⅡA族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B.
②第三周期离子Na+、Mg2+、Al3+、P3-、S2-、Cl-的离子半径E.
③第二、三周期主族元素随原子序数递增原子半径的变化G.
(3)已知某单核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①当x-y=10时,该粒子为原子(填“原子”、“阳离子”或“阴离子”).
②当y=8时,若该微粒的氧化性很弱,得一个电子后变为原子,该微粒的符号是K+
(4)已知A、B、C、D是中学化学中常见的四种10电子微粒,它们之间存在如图中转化关系.

请写出:A的化学式HF(或NH4+)(写一种);D的化学式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