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开始时试管中无气体生成,滴入酚酞后,溶液变红色,说明Na2O2与H2O反应生成了碱和H2O2,然后滴入的稀盐酸中和NaOH,H2O2在C中分解生成O2,
(1)Na2O2与H2O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
(2)Na2O2中滴加适量的盐酸,也能产生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且最后溶液呈中性,过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氧气和水;
(3)H2O2有强氧化性,能将I-氧化成碘单质,所以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据此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4)H2O2使KMnO4溶液褪色,体现了双氧水的还原性,说明双氧水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成氧气;
(5)双氧水不稳定,温度过高容易分解,则A中用冰盐冷浴可防止温度过高H2O2分解,C中用热水浴可使加快H2O2分解;
(6)根据实验可知,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的机理为:Na2O2与H2O反应生成H2O2,H2O2遇热分解生成氧气,据此写出反应方程式.
解答 解:开始时试管中无气体生成,滴入酚酞,溶液变红色,说明Na2O2与H2O反应生成了碱和H2O2,然后滴入的稀盐酸中和NaOH,H2O2在C中分解生成O2,
(1)Na2O2与H2O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Na2O2+2H2O═4Na++4OH-+O2↑,
故答案为:2Na2O2+2H2O═4Na++4OH-+O2↑;
(2)Na2O2中滴加适量的盐酸,也能产生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且最后溶液呈中性,过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氧气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O2+4HCl═4NaCl+2H2O+O2↑,
故答案为:2Na2O2+4HCl═4NaCl+2H2O+O2↑;
(3)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说明H2O2有强氧化性,能将I-氧化成碘单质,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I-+2H++H2O2=I2+2H2O,
故答案为:2I-+2H++H2O2=I2+2H2O;
(4)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具有强氧化性,H2O2使KMnO4溶液褪色,体现了双氧水的还原性,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MnO4-+5H2O2+6H+=2Mn2++5O2↑+8H2O,
故答案为:2MnO4-+5H2O2+6H+=2Mn2++5O2↑+8H2O;
(5)双氧水不稳定,温度过高容易分解,则A中用冰盐冷浴,目的是防止温度过高H2O2分解;C中用热水浴可使H2O2分解,
故答案为:防止生成的H2O2分解,使H2O2分解;
(6)根据实验可知,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的机理为:Na2O2与H2O反应生成H2O2,H2O2遇热分解生成氧气,反应方程式为:Na2O2+2H2O=2NaOH+H2O2、2H2O2$\frac{\underline{\;\;△\;\;}}{\;}$2H2O+O2↑,
故答案为:Na2O2+2H2O=2NaOH+H2O2、2H2O2$\frac{\underline{\;\;△\;\;}}{\;}$2H2O+O2↑.
点评 本题考查了探究过氧化钠与水的反应原理,题目难度中等,明确实验目的及双氧水的性质为解答关键,注意掌握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的机理,试题侧重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及化学实验能力.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钠与水反应:Na+H2O═Na++OH-+H2↑ | |
B. | 稀硫酸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SO${\;}_{4}^{2-}$+Ba2+═BaSO4↓ | |
C. | 用氨水溶液氯化银沉淀:Ag++2NH3•H2O═[Ag(NH3)2]++2H20 | |
D. | Fe(OH)3 溶于过量的HI溶液:2Fe(OH)3+6H++2I-═2Fe2++I2+6H2O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CO2溶于水形成碳酸,SiO2难溶于水 | |
B. | CO2通入Na2SiO3稀溶液中,生成白色胶状沉淀硅酸 | |
C. | 高温下SiO2与碳酸盐反应生成CO2 | |
D. | HCl通入可溶性碳酸盐溶液中放出气体,氯化氢通入可溶性硅酸盐溶液中生成沉淀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推断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T/°C | 165 | 175 | 185 | 195 |
K | 111.9 | 74.1 | 50.6 | 34.8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沱牌舍得酒标签注有“酒精度53%Vol”字样,它表示100g该白酒中含有53g,酒精 | |
B. | 食盐可作调味剂,也可作食品防腐剂 | |
C. | 碘是人体必须微量元素,所以要多吃富含高碘酸的食物 | |
D. | “温室效应”、“酸雨”的形成都与氮氧化合物有关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①④⑤ | B. | ③⑤ | C. | ①②③ | D. | ③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