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序号 | 实验 | 实验现象 | 结论 |
实验Ⅱ | 将实验Ⅰ中收集到的气体点燃 | 安静燃烧,火焰呈淡蓝色 | 气体成分为氢气 |
实验Ⅲ | 将实验Ⅰ中的白色不溶物滤出、洗涤,取少量加入足量稀盐酸 | 产生气泡沉淀全部溶解 | 白色不溶物中含有MgCO3 |
实验Ⅳ | 取实验Ⅲ中的滤液,向其中加入适量CaCl2或BaCl2稀溶液 | 产生白色沉淀,溶液红色变浅 | 溶液中存在CO${\;}_{3}^{2-}$ |
分析 (1)依据猜测可知白色不溶物可能是Mg(OH)2 或MgCO3或Mg(OH)2 ,MgCO3;
(2)依据实验Ⅱ的现象分析,镁条和碳酸氢钠溶液迅速反应,产生大量气泡和白色不溶物,可以说明镁与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反应能生成一种无色气体和一种白色不溶物;气体安静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说明该气体具有可燃性,再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分析出是氢气;
依据实验Ⅲ的推断分析,加入一种试剂产生气泡可知碳酸盐与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所以加入的是酸,有气泡产生,说明含有碳酸镁;加入盐酸沉淀碳酸镁全部溶解;
依据实验Ⅳ加入氯化钙生成沉淀证明含有碳酸根离子;
(3)根据B中碱石灰质量的增加量就是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所以B不能直接与空气接触,为了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和CO2进入装置B中,影响实验结果,所以应连接一个干燥装置除去空气中的水蒸气和CO2;根据B中碱石灰质量的增加量就是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计算出碳酸镁的质量,剩余的就是氢氧化镁的质量;
(4)根据分析、计算可知,镁与碳酸氢钠溶液反应生成Mg(OH)2•2MgCO3、碳酸钠和氢气,据此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解答 解:(1)依据猜测可知白色不溶物可能是Mg(OH)2 或MgCO3或Mg(OH)2 ,MgCO3,
故答案为:Mg(OH)2 ;
(2)迅速反应,产生大量气泡和白色不溶物,可以说明镁与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反应能生成一种无色气体和一种白色不溶物;气体安静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说明该气体具有可燃性,再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该气体可能是氢气或一氧化碳,如果测定是一氧化碳时,燃烧后需要用到澄清石灰水,所以该气体是氢气;依据实验Ⅲ的推断分析,加入一种试剂产生气泡可知碳酸盐与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所以加入的是酸,有气泡产生,说明含有碳酸镁;加入盐酸沉淀碳酸镁全部溶解;依据实验Ⅳ加入CaCl2或BaCl2生成沉淀证明含有碳酸根离子,
故答案为:
实验序号 | 实验 | 实验现象 | 结论 |
实验Ⅱ | |||
实验Ⅲ | 稀盐酸 | 产生气泡沉淀全部溶解 | |
实验Ⅳ | CaCl2或BaCl2 |
点评 本题难度较大,考查全面,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测定物质的种类,关键在于知道碳酸根离子与酸反应能产生二氧化碳,镁和氢离子反应生成氢气,题目难度较大.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有关离子 | Fe2+ | Fe3+ | Cr3+ |
完全沉淀为对应氢氧化物的pH | 9.0 | 3.2 | 5.6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氢氧化物 | Fe(OH)3 | Al(OH)3 | Mg(OH)2 |
开始沉淀pH | 1.5 | 3.3 | 9.4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推断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同温同压下甲和乙的密度之比为1:1 | |
B. | 等质量的甲和乙中的原子数之比为1:1 | |
C. | 同温同体积下等质量的甲和乙的压强之比为1:1 | |
D. | 甲与乙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1:1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实验现象 |
(A) |
(B)反应不十分强烈,产生的气体可在空气中燃烧 |
(C)剧烈反应,产生可燃性气体 |
(D)生成白色胶状沉淀,然后沉淀消失 |
(E)产生气体,可在空气中燃烧,溶液变成浅红色 |
实验方案 |
1.用砂纸打磨后的镁带加适量水加热,再向反应后溶液中滴加酚酞 |
2.钠与滴有酚酞的试液的冷水反应 |
3.镁带与2mol/L的盐酸反应 |
4.铝条与2mol/L的盐酸反应 |
5.向氯化铝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至过量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