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2.在体积均为1.0L的两恒容密闭容器中加入足量的相同的碳粉,再分别加入0.1molCO2和0.2molCO2,在不同温度下反应CO2(g)+C(s)?2CO(g)达到平衡,平衡时c(CO2)随温度的变化如图所示(图中Ⅰ、Ⅱ、Ⅲ点均处于曲线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状态Ⅱ和状态ⅢCO2的转化率相同
B.体系的总压强P:P总(状态Ⅱ)>2P (状态Ⅰ)
C.反应的平衡常数:K>K=K
D.逆反应速率v逆:v逆(状态Ⅰ)>v逆(状态Ⅲ)

分析 A.由图象可知,状态Ⅱ和状态Ⅲ平衡时CO2的浓度不同;
B.分别加入0.1molCO2和0.2molCO2,曲线I为加入0.1molCO2,曲线II为加入0.2molCO2,加压CO2(g)+C(s)?2CO(g)平衡逆向移动;
C.状态II、状态Ⅲ的温度相同,状态II看作先加入0.1molCO2,与状态Ⅲ平衡时CO的浓度相同,再加入0.1molCO2,若平衡不移动,Ⅱ状态CO的浓度等于2倍Ⅲ,但再充入CO2,相当增大压强,平衡左移动,消耗CO;
D.状态I、状态Ⅲ的温度不同,温度高反应速率快.

解答 解:A.由图象可知,状态Ⅱ和状态Ⅲ平衡时CO2的浓度不同,所以转化率不同,故A错误;
B.分别加入0.1molCO2和0.2molCO2,曲线I为加入0.1molCO2,曲线II为加入0.2molCO2,若平衡不移动,体系的总压强为P(状态Ⅱ)=2P(状态Ⅰ),但加压CO2(g)+C(s)?2CO(g)平衡逆向移动,为使c(CO2)相同,则加热使平衡正向移动,则体系的总压强为P(状态Ⅱ)>2P(状态Ⅰ),故B正确;
C.状态II、状态Ⅲ的温度相同,所以K=K,又由图中温度高平衡时c(CO2)小,则升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则温度高K大,所以K<K=K,故C错误;
D.状态I、状态Ⅲ的温度不同,温度高反应速率快,则逆反应速率为V(状态Ⅰ)<V(状态Ⅲ),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化学平衡及平衡的建立,为高频考点,把握平衡移动的影响因素、图象分析为解答的关键,选项B为解答的难点,题目难度中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多选题

6.已知,还原性Fe>Cu>Fe2+.将m g铁放入含有a mol FeCl3和b mol CuCl2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固体粉末仍为m g.则a:b可能是(  )
A.8:7B.2:7C.1:1D.1:5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3.某溶液经检测只含有NH4+、Cl-、H+、OH-四种离子,
(1)若该溶液中只有一种溶质,则该溶质是NH4Cl(写化学式).
(2)若该溶液呈中性,则溶液中c(NH4+)=c(Cl-)(填“>”、“<”或“=”),此时溶液中的溶质有NH4Cl和NH3•H2O.
(3)若该溶液由0.02mol•L-1HCl与0.01mol•L-1NH3•H2O等体积混合而成,则溶液中四种离子的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c(Cl-)>c(H+)>c(NH4+)>c(O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关于如图所示的原电池,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锌片发生氧化反应B.电子由锌片通过导线流向铜片
C.铜片反应式为Cu2++2e-═CuD.该电池的反应本质是氧化还原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已知:有机物A的产量可以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的石油化工发展水平,现以A为主要原料合成乙酸乙酯,其合成路线如图1所示.
(1)A分子中官能团的名称是碳碳双键,反应①的化学反应类型是加成反应.
(2)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是2CH3CH2OH+O2$→_{△}^{Cu}$2CH3CHO+2H2O,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是CH3COOH+C2H5OHCH3COOC2H5+H2O
(3)G是乙酸乙酯的同分异构体,且G能与NaHCO3反应,则G的可能结构简式分别为:CH3CH2CH2COOH、(CH32CHCOOH
(4)某同学用如图2所示的实验装置制取少量乙酸乙酯.实验结束后,试管甲中上层为透明的、不溶于水的油状液体.
①实验开始时,试管甲的导管不伸入液面下的原因是防止倒吸.
②若分离出试管甲中该油状液体需要用到的仪器是b(填序号).
a.普通漏斗  b.分液漏斗   c.长颈漏斗
③实验结束后,若振荡试管甲,会有无色气泡生成,其主要原因是乙酸的沸点低,加热时,少量乙酸进入试管甲,振荡时,乙酸与碳酸钠接触,发生反应2CH3COOH+Na2CO3=2CH3COONa+H2O+CO2↑,产生气泡(结合化学方程式回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形成离子键的阴、阳离子间只存在静电吸引力
B.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微粒,化学性质相同
C.所有物质中均存在化学键
D.离子化合物中一定含有离子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微生物燃料电池因具有原料广泛、操作条件温和、清洁高效和资源利用率高、无污染等特点而被人们所重视.以用葡萄糖作底物的燃料电池为例,其正负极反应式如下:
正极反应:6O2+24H++24e-$\frac{\underline{\;催化剂\;}}{\;}$12H2O    
负极反应:C6H12O6+6H2O-24e-$\frac{\underline{\;催化剂\;}}{\;}$6CO2↑+24H+    
则有关该电池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电池的工作环境是高温条件
B.作为负极的葡萄糖(C6H12O6)在变化中失去电子,被还原
C.该电池的电解质溶液是强酸性溶液,如浓硫酸或硝酸等
D.该电池的总反应为C6H12O6+6O2$\frac{\underline{\;催化剂\;}}{\;}$6CO2+6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实验室提供了下列试剂:锌粒、铜片、0.1mol/L FeCl2溶液、KSCN溶液、新制氯水.
(1)为验证Fe2+具有还原性,拟向FeCl2溶液中滴加几滴新制氯水,请预测并写出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Cl2+2Fe2+=2Cl-+2Fe3+;为能很清楚地看到发生的实验现象,请你选择实验室提供的上述试剂中的KSCN溶液滴入到溶液中.
(2)为验证Fe2+具有氧化性,甲同学向两支装有FeCl2溶液的试管中分别加入锌粒和铜片,现象是锌粒逐渐变小,溶液变化为无色,铜不溶解,甲同学的实验可说明Cu、Zn、Fe的金属活动性从强到弱的顺序为Zn Fe Cu.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根据下表中的信息回答问题:
A、B、C、D、E、F、G七种短周期元素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
A和E同主族,B和F同主族,D和G同主族
A原子核内只有质子没有中子,B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电子层数的2倍
D和F以原子个数比为2:1组成的物质X是光导纤维的主要成分
(1)B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物质X的化学式为SiO2
(2)C、D、F三种元素对应的氢化物稳定性大小顺序是H2O>NH3>SiH4(填化学式)
(3)A、D、E三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中存在的化学键类型是离子键、共价键
(4)有两种盐,它们均由A、D、E、G四种元素组成,二者在溶液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H++HSO3-=SO2↑+H2O
(5)B、F两元素中非金属性较强的是碳(写出元素名称),请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证明这一结论取硅酸钠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观察是否有白色沉淀产生.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