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硫酸钠中含有少量碳酸钠,加入盐酸除去碳酸钠杂质
B. 萃取时,将酒精和碘化钾溶液放入分液漏斗中静置分层
C. 用分液漏斗分离互不相容的两种液体时,先放出下层液体,然后再放出上层液体
D.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定容时,用胶头滴管滴加蒸馏水至溶液凹液面最低点与刻度线相切
考点: 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物质的分离、提纯的基本方法选择与应用.
分析: A.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
B.酒精和碘化钾溶液不分层;
C.分液时,先分离出下层液体,再从上口分离出上层液体;
D.胶头滴管定容误差小,且注意视线与凹液面最低点、刻度线相平.
解答: 解:A.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引入新杂质NaCl,应选适量的硫酸除杂,故A错误;
B.酒精和碘化钾溶液不分层,不能利用分液漏斗分离,故B错误;
C.分液时,先分离出下层液体,再从上口分离出上层液体,不能从下口分离出上层液体,故C错误;
D.胶头滴管定容误差小,则定容时,用胶头滴管滴加蒸馏水至溶液凹液面最低点与刻度线相切即可,操作合理,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为高频考点,把握混合物分离提纯、溶液配制等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实验基本技能及物质性质的考查,注意实验评价性分析,题目难度不大.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MnO2的一些性质或用途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①、②、③三个反应中Mn02均作氧化剂
B. 足量Mn02与2L 10mol/L、HCl共热,可生成5mol Cl2
C. 反应②若生成1mol Al203,则反应过程中转移12mol电子
D. 反应③中K2CO3和KNO3的化学计量数均为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已知在25℃的水溶液中,AgX、AgY、AgZ均难溶于水,且Ksp(AgX)=1.8×10﹣10,Ksp(AgY)=1.0×10﹣12,Ksp(AgZ)=8.7×10﹣17.
(1)根据以上信息,判断AgX、AgY、AgZ三者的溶解度(已被溶解的溶质的物质的量/1L溶液)S(AgX)、S(AgY)、S(AgZ)的大小顺序为 .
(2)若向AgY的饱和溶液中加入少量的AgX固体,则c(Y﹣)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3)在25℃时,若取0.188g的AgY(相对分子质量188)固体放入100mL水中(忽略溶液体积的变化),则溶液中Y﹣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 A. | 将固体CuO加入稀H2SO4中 CuO+2H+=Cu2++H2O |
| B. | 盐酸滴加在石灰石上 CaCO3+2H+=Ca2++H2CO3 |
| C. | Ba(OH)2溶液与稀硫酸混合 Ba2++SO42﹣=BaSO4↓ |
| D. | 铜片加入稀盐酸中 Cu+2H+=Cu2++H2↑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1)在 Mg+H2SO4=MgSO4+H2↑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2)在3Cl2+6KOH=5KCl+KClO3+3H2O 中,氧化剂与还原剂质量之比为 ;
(3)在2H2S+SO2=3S↓+2H2O 中,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质量之比为 ;
(4)MnO2+4HCl(浓)=MnCl2+Cl2↑+2H2O中被氧化和未被氧化的Cl﹣的个数比为 ;
(5)在 3NO2+H2O=2HNO3+NO 中,每生成2mol NO,转移的电子数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同温同压下,等质量的SO2和CO2相比较,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密度比为16:11 B. 密度比为11:16
C. 体积比为16:11 D. 原子数比为1: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与28 g CO具有相同分子数的CO2的质量一定是44 g
B. 与V L CO具有相同分子数的CO2,其体积一定是V L
C. 含有相等氧原子数的CO与CO2,其质量之比为28:11
D. 含有相等碳原子数的CO与CO2,其密度之比为21:2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某化合物的结构(键线式)及球棍模型如图1,该有机分子的核磁共振波谱图(部分)如图2(单位是ppm).
下列关于该有机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该有机物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有8种
B. 该有机物属于芳香族化合物
C. 键线式中的Et代表的基团为﹣CH3
D. 该有机物不可能发生消去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各组溶液中,不用任何试剂无法鉴别的是()
A. NaCl、Na2CO3、NaI、AgNO3 B. HCl、Na2CO3、新制氯水、NaI
C. Na2S、HCl、FeCl3、NaCl D. AlCl3、BaCl2、Na2CO3、H2SO4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