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6.已知A、B、C、D、E、F、G、H、I是中学化学中常见的九种化合物,其中B常温下为无色无味透明的液体,C的焰色反应火焰呈黄色,E是红棕色的固体;X、Y是两种常见的单质,其中X常温常压下为气体.

根据上面框图关系回答下列问题:
(1)A的化学式为Na2O2,常温下A的颜色为淡黄色,I的化学式为HNO3
(2)写出“X+F$→_{△}^{催化剂}$G+B”的化学方程式:4NH3+5O2$\frac{\underline{催化剂}}{△}$4NO+6H2O.
(3)写出实验室中用两种固体药品制取F气体的化学方程式:2NH4Cl+Ca(OH)2$\frac{\underline{\;\;△\;\;}}{\;}$CaCl2+2NH3↑+2H2O.
(4)写出“C→D”反应的离子方程式:Fe3++3OH-═Fe(OH)3↓.
(5)写出“E+金属单质$\stackrel{高温}{→}$Y+两性氧化物”的化学方程式:2Al+Fe2O3$\frac{\underline{\;高温\;}}{\;}$Al2O3+2Fe.

分析 A、B、C、D、E、F、G、H、I是中学化学中常见的九种化合物,C焰色反应火焰呈黄色,则C中含有Na元素,E是红棕色固体,为Fe2O3,则D为Fe(OH)3,Y是单质,应该是Fe;
B常温下为无色无味透明的液体,为H2O,A是化合物且含有Na元素,能和水反应生成气体X,则A为Na2O2,X为O2,F能发生催化氧化反应生成水,同时生成G,G能和氧气反应生成H,H能和水反应生成G和I,X和F反应应该是氨气的催化氧化反应,则F是NH3、G是NO、H为NO2、I为HNO3,以此解答该题.

解答 解:(1)通过以上分析知,A为Na2O2,为淡黄色固体,I为HNO3,故答案为:Na2O2; 淡黄色; HNO3
(2)“X+F$→_{△}^{催化剂}$G+B”的反应为氨气的催化氧化反应,反应方程式为4NH3+5O2$\frac{\underline{催化剂}}{△}$4NO+6H2O,故答案为:4NH3+5O2$\frac{\underline{催化剂}}{△}$4NO+6H2O;
(3)F是氨气,实验室用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加热制取,反应方程式为2NH4Cl+Ca(OH)2$\frac{\underline{\;\;△\;\;}}{\;}$CaCl2+2NH3↑+2H2O,
故答案为:2NH4Cl+Ca(OH)2$\frac{\underline{\;\;△\;\;}}{\;}$CaCl2+2NH3↑+2H2O;
(4)C是氢氧化钠、D是氢氧化铁,氢氧化钠和铁离子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离子方程式为Fe3++3OH-═Fe(OH)3↓,
故答案为:Fe3++3OH-═Fe(OH)3↓;
(5)两性氧化物是氧化铝,则金属单质为Al,高温条件下Al和氧化铁发生铝热反应生成氧化铝和Fe,反应方程式为2Al+Fe2O3$\frac{\underline{\;高温\;}}{\;}$Al2O3+2Fe,
故答案为:2Al+Fe2O3$\frac{\underline{\;高温\;}}{\;}$Al2O3+2Fe.

点评 本题考查无机物推断,为高频考点和常见题型,侧重考查学生分析推断能力,明确常见物质之间的转化、元素化合物性质、物质特殊颜色或特殊反应是解本题关键,以B和E的状态及颜色、C的焰色反应等信息为突破口进行推断,题目难度不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下列有关原子结构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都是8
B.非金属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都大于3
C.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
D.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根据如图提供的信息,得到结论错误的是(  )
A.该反应中化学能转化成了热能,为吸热反应
B.该反应一定有能量转化成了生成物的化学能
C.该反应生成物的总能量高于反应物的总能量
D.该反应过程中有比生成物能量更高的中间物质生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4.写出甲烷燃料电池在酸性环境下的电极反应式:
(1)燃料电池正极反应式:O2+4e-+4H+═2H2O
(2)燃料电池的负极反应式:CH4-8e-+2H2O═CO2+8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15g甲基(CH3-)中含有电子的数目为10mol
B.煤的干馏和石油的分馏都是化学变化
C.可用溴水鉴别四氯化碳和己烷两种无色液体
D.苯既不能使溴水褪色也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磷化铝(AlP)通常可作为一种广谱性熏蒸杀虫剂,吸水后会立即产生高度的PH3气体(熔点为-132℃,还原性强).卫生安全标准规定,当粮食中磷化物(以PH3计)的含量不超过0.05mg•kg-1时,粮食质量合格;反之,粮食质量不合格.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通过下列方法对粮食中残留的磷化物含量进行了研究.
【操作流程】
安装吸收装置→PH3的产生与吸收→转移KMnO4吸收溶液→亚硫酸钠标准溶液滴定.
【实验装置】

已知C中盛有100g原粮,E中盛有20.00mL1.13×10-3mol•L-1KMnO4溶液(H2SO4酸化).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D的名称是直行冷凝管.
(2)B中盛装焦性没食子酸的碱性溶液,其作用是吸收空气中的O2,防止氧化装置C中生成的PH3,则A中盛装KMnO4溶液的作用是除去空气中的还原性气体,避免影响实验结果.
(3)通入空气的作用是保证生成的PH3全部被酸性KMnO4溶液吸收.
(4)已知PH3被氧化成磷酸,则E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5PH3+8MnO4-+24H+=5H3PO4+8Mn2++12H2O.
(5)收集E中吸收液,加水稀释至250mL,取25.00mL于锥形瓶中,用5.0×10-4mol•L-1的Na2SO3标准溶液滴定剩余的KMnO4溶液,消耗Na2SO3标准溶液11.00mL,则该原粮中磷化物(以PH3计)的含量为0.13mg•kg-1,该原粮质量是否合格?不合格(填“合格”或者“不合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6.NaBH4(s)与水(l)反应生成NaBO2(s)和氢气(g),在25℃、101kPa下,已知每消耗3.8克NaBH4(s)放热21.6kJ,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NaBH4(s)+2H2O(l)=NaBO2(s)+4H2(g)△H=-216.0kJ/mo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银针验毒”在我国有上千年历史,银针主要用于检验是否有含硫元素的有毒物质.其反应原理之一为:Ag+2H2S+O2═Ag2S+H2O.当银针变色后,将其置于盛有食盐水的铝制容器中一段时间后便可复原.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银针复原发生的反应可能为:3Ag2S+2Al=6Ag+Al2S3
B.当银针变黑时,所检验的物质有毒
C.银针验毒时,Ag被氧化
D.上述验毒反应的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有关晶体的结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在NaCl晶体中,距Na+最近的Cl-形成正八面体
B.
在CaF2晶体中,每个晶胞平均占有4个Ca2+
C.
在金刚石晶体中,6个碳原子形成一个环且不在同一平面上
D.
该气态团簇分子的分子式为EF或FE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