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某探究小组在实验室中用铝土矿(主要成分为Al2O3,还含有Fe2O3、SiO2)冶炼铝.回答下列问题:

(1)在实验中需用1mol•L-1的NaOH溶液480mL,配制该溶液已有下列仪器:托盘天平(砝码)、胶头滴管、药匙、玻璃棒、量筒、烧杯,还缺少的玻璃仪器是500mL容量瓶.
(2)请写出溶解过程中加快溶解速率和提高浸出率的两点措施:适当升温,充分搅拌、延长溶解时间等.
(3)沉淀1的主要成份为:SiO2
(4)生成沉淀2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Fe3++3OH-═Fe(OH)3↓.
(5)写出NaHCO3的一种用途作发酵粉或制纯碱.
(6)电解Al2O3制备Al的反应方程式为2Al2O3$\frac{\underline{\;电解\;}}{\;}$4Al+3O2↑.

分析 SiO2和盐酸不反应,Fe2O3和氢氧化钠不反应而氧化铝能,该工艺流程原理为:铝土矿加盐酸,得到滤液A中含有铝离子、铁离子,沉淀1为二氧化硅,A溶液加入过量氢氧化钠溶液,除去铁离子,将铝离子转化为偏铝酸根,进入滤液B中,通入二氧化碳,将偏铝酸根转化为氢氧化铝沉淀,加热分解得氧化铝,电解氧化铝得到铝,
(1)依据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方法以及仪器的选择回答即可;
(2)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升高温度、提高反应物浓度等都可以提高反应速率,据此答题;
(3)铝土矿可以看做Fe2O3、Al2O3、SiO2组成,铝土矿加过量盐酸溶解后,Fe2O3、Al2O3和HCl反应溶解,而SiO2和HCl不反应,不能溶解,不溶物为SiO2
(4)沉淀2为加入烧碱后的沉淀,所以沉淀为氢氧化物;
(5)NaHCO3可作发酵粉或制纯碱;
(6)根据电解原理可知电解Al2O3制备Al时阴极生成Al,阳极生成O2

解答 解:SiO2和盐酸不反应,Fe2O3和氢氧化钠不反应而氧化铝能,该工艺流程原理为:铝土矿加入盐酸,得到滤液A中含有铝离子、铁离子,沉淀1为二氧化硅,A溶液加入过量氢氧化钠溶液,除去铁离子,将铝离子转化为偏铝酸根,进入滤液B中,通入二氧化碳,将偏铝酸根转化为氢氧化铝沉淀,加热分解得氧化铝,电解氧化铝得到铝,
(1)在实验中需用1mol•L-1的NaOH溶液480mL,但是实验室中无480mL的容量瓶,依据“大而近”的仪器选择原则,故应选取500mL容量瓶,配制该溶液需要溶解固体,故还需要烧杯,
故答案为:500mL容量瓶;
(2)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升高温度、提高反应物浓度等都可以提高反应速率,所以要加快溶解速率和提高浸出率可以适当升温、充分搅拌、延长溶解时间等,
故答案为:适当升温、充分搅拌、延长溶解时间等;
(3)铝土矿加过量盐酸溶解,Fe2O3、Al2O3和HCl反应溶解,反应方程式分别为:Fe2O3+6HCl=2FeCl3+3H2O,Al2O3+6HCl=2AlCl3+3H2O.而SiO2不与盐酸反应,所以沉淀B为不溶物SiO2
故答案为:SiO2
(4)滤液A中含有的阳离子有Fe3+、Al3+、H+,加入过量烧碱,氢离子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水,铁离子和铝离子都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物沉淀,氢氧化铝易溶于氢氧化钠溶液中生成偏铝酸根离子,所以沉淀2的成分是氢氧化铁,生成氢氧化铁的反应方程式为:Fe3++3OH-═Fe(OH)3↓,
故答案为:Fe3++3OH-═Fe(OH)3↓;
(5)NaHCO3可作发酵粉或制纯碱,故答案为:作发酵粉或制纯碱;
(6)根据电解原理可知电解Al2O3制备Al时阴极生成Al,阳极生成O2,电解的反应方程式为2Al2O3$\frac{\underline{\;电解\;}}{\;}$4Al+3O2↑,故答案为:2Al2O3$\frac{\underline{\;电解\;}}{\;}$4Al+3O2↑.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元素化合物中金属铝、铁的性质,解题时不仅需熟知物质间的反应原理,还需灵活运用于实验的设计,题目难度不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苯甲酸是一种重要的化工产品,某学习小组设计方案制备苯甲酸.反应原理如下:
+2KMnO4$\stackrel{△}{→}$+KOH+2MnO2+H2O
+HCl→+KCl
已知甲苯的熔点为-95℃,沸点为110.6℃,易挥发,密度为0.866g•cm-3;苯甲酸的熔点为122.4℃,在25℃和95℃下溶解度分别为0.3g和6.9g.
【制备产品】
30.0mL甲苯和25.0mL 1mol•L-1高锰酸钾溶液在80℃下反应30min,装置如图所示:
(1)图中支管的作用是平衡压强,使甲苯顺利滴入三颈烧瓶.
(2)在本实验中,三颈烧瓶最合适的容积是B(填字母)
A.50mL B.100mL C.200mL D.250mL
【分离产品】
他们设计如下流程分离粗产品苯甲酸和回收甲苯:
(3)操作Ⅰ的名称是分液;含杂质的产物经操作Ⅱ进一步提纯得无色液体A,则操作Ⅱ的名称是蒸馏.
(4)操作Ⅲ的名称是冷却结晶、过滤.检验B中是否含有Cl-的方法如下:取少量B溶于水,在上层清液中滴加稀硝酸酸化的AgNO3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B中含有C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在水中加入等物质的量的Ag+、Ba2+、Na+、SO42-、NO3-、Cl-.该溶液放在用惰性材料作电极的电解槽中,通电片刻,则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的质量比为(  )
A.35.5:108B.16:137C.8:1D.108:35.5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据法国《科学与未来》杂志报道,美国科学家最近在实验室中合成了与脱氧核糖核酸(DNA)分子结构相近的苏糖核酸分子.一些专家认为这种物质包含遗传信息,可能是第三种遗传分子.苏糖核酸简称TNA,是DNA和RNA的“近亲”.TNA中含有苏糖的结构单元.已知苏糖的结构简式为:CH2OHCHOHCHOHCHO,以下有关苏糖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苏糖能发生银镜反应
B.苏糖与甲酸甲酯含碳的质量分数相同
C.苏糖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取代反应
D.苏糖与葡萄糖互为同分异构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6.化合物的合成路线如图(部分反应条件省略)

(1)化合物A的分子式C8H10,用核磁共振氢谱测定化合物F,可以出现4个波峰.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D(双选题)
A.化合物A和D是同系物         B.化合物C可以与金属钠反应放出氢气
C.化合物D不可以发生加聚反应   D.化合物F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使溴水褪色
(3)反应 II的化学方程式是(注明反应的条件).
(4)按要求写出化合物A苯环 上的一氯代物的所有有机物的结构简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下列因果关系叙述正确的是(  )
A.Fe3+有氧化性,实验室常用KSCN溶液检验Fe3+
B.SO2有较强的还原性,SO2可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C.Mg有还原性,电解MgCl2饱和溶液可制备Mg
D.浓H2SO4有吸水性,浓H2SO4可使蔗糖炭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铜和浓硫酸反应制取SO2气体并回收硫酸铜的实验,不能达到目的是(  )
A.用装置甲制取二氧化硫气体
B.用装置乙收集二氧化硫气体
C.用适量CuO粉末中和反应后溶液,用装置丙过滤
D.用装置丁蒸发浓缩CuSO4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A、B、C、D均为中学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间的反应关系如图所示.

(1)若A是可溶性强碱,B是正盐,D不溶于稀硝酸,则B的化学式为(NH42SO4.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H42SO4+Ba(OH)2$\frac{\underline{\;\;△\;\;}}{\;}$BaSO4↓+2NH3↑+2H2O.
(2)若B是正盐,D既可溶于盐酸又可溶于NaOH溶液.
①A是NaHCO3时,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l3++3HCO3-═Al(OH)3↓+3CO2↑.
②A是一种淡黄色固体,且A与B以物质的量之比为3:1相混合时,推知B的化学式为:Al2(SO4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某电镀铜厂有两种废水需要处理,一种废水中含有CN-离子,另一种废水中含有Cr2O72-离子.该厂拟定如图所示的废水处理流程.

回答以下问题:
(1)上述处理废水的流程中主要使用的方法是氧化还原法.
(2)②?中使用的NaClO溶液呈碱性,用离子方程式解释原因ClO-+H2O?HClO+OH-
(3)?②中反应后无气体放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N-+ClO-═CNO-+Cl-
(4)?③中反应时,每0.4molCr2O72-转移2.4mol的电子,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3S2O32-+4Cr2O72-+26H+═6SO42-+8Cr3++13H2O.
(5)取少量待检水样于试管中,先加入NaOH溶液,观察到有蓝色沉淀生成,继续加入NaOH溶液,直到不再产生蓝色沉淀为止,再加入Na2S溶液,有黑色沉淀生成,且蓝色沉淀逐渐减少.请解释其原因待检水样中还有Cu2+,加碱发生Cu2++2OH-═Cu(OH)2↓,再加入Na2S溶液,CuS比Cu(OH)2更难溶,则发生Cu(OH)2(s)+S2-(aq)═CuS(s)+2OH-(aq).
(6)工业制烧碱的一种方法是先制得纯碱,而我国著名化学家侯德榜为此做出了巨大贡献,其原理为(用化学方程式表示)NaCl+NH3+CO2+H2O=NaHCO3+NH4Cl,2NaHCO3$\frac{\underline{\;\;△\;\;}}{\;}$Na2CO3+H2O+CO2,简述先通足量氨气后通入CO2的理由只有先通入足量氨气使溶液呈碱性后才能吸收大量CO2,否则就不能生成大量HC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