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加入铝片立即放出氢气的溶液中:C1-、K+、NH4+、NO3- | |
B. | 滴加石蕊试液呈红色的溶液中:CO32-、K+、ClO-、OH- | |
C. | pH=13的溶液中:HCO3-、Na+、NO3-、SO42 | |
D. | 在pH=3的溶液中:NH4+、Ca2+、C1-、K+ |
分析 A.加入铝片立即放出氢气的溶液可能为强碱性或非氧化性强酸溶液;
B.滴加石蕊试液呈红色的溶液呈酸性;
C.pH=13的溶液呈碱性;
D.pH=3的溶液呈酸性.
如离子之间不发生任何反应,则可大量共存,以此解答该题.
解答 解:A.加入铝片立即放出氢气的溶液可能为强碱性或非氧化性强酸溶液,碱性条件下NH4+不能大量共存,酸性条件下因存在NO3-,则不能生成氢气,故A错误;
B.滴加石蕊试液呈红色的溶液呈酸性,酸性条件下CO32-、ClO-、OH-不能大量存在,故B错误;
C.pH=13的溶液呈碱性,碱性条件下HCO3-不能大量共存,故C错误;
D.pH=3的溶液呈酸性,离子之间不发生任何反应,可大量共存,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离子的共存,为高频考点,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的考查,明确信息及离子之间的反应即可解答,题目难度不大,注意离子之间的氧化还原反应、相互促进水解等来解答.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3Cl2+6NaOH=2NaClO3+5NaCl+3H2O | |
B. | CaH2+2H2O=Ca(OH)2+2H2↑ | |
C. | AlCl3+3NaAlO2+6H2O=4Al(OH)3↓+3NaCl | |
D. | 2CuO+Cu2S=4Cu+SO2↑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加入Cu(OH)2浊液之前,未用NaOH溶液中和硫酸 | |
B. | 制Cu(OH)2时,硫酸铜溶液太稀,NaOH过量了 | |
C. | 加热时间不充分,淀粉没有充分水解 | |
D. | 所用淀粉浓度不够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混合物 | 试剂 | 分离方法 | |
A | CO2(HCl) | 饱和Na2CO3溶液 | 洗气 |
B | 乙烷(乙烯) | 氢气 | 加热 |
C | 溴(水) | 乙醇 | 蒸馏 |
D | 乙醇(水) | 新制生石灰 | 蒸馏 |
A. | A | B. | B | C. | C | D. | D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往新配制的可溶性淀粉溶液中滴加碘水,溶液显蓝色,用CCl4不能从中萃取出碘 | |
B. | 当锌完全溶解后,铁与酸反应产生氢气的速率会显著减慢,此现象可作为判断镀锌铁皮中锌镀层是否完全被反应掉的依据 | |
C. | 蒸馏操作时,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应在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 | |
D. | 提取海带中碘元素时,为保证I-完全氧化为I2,加入的氧化剂(H2O2或新制氯水)均应过量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在饱和硫酸铜溶液中放入胆矾晶体,几天后晶体外形发生改变且晶体质量变小 | |
B. | 将两块未擦去氧化膜的铝片分别投入1mol?L-1CuSO4溶液和1mol?L-1CuCl2溶液中,铝片表面都观察不到明显的反应现象 | |
C. | 可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来测定溶液中苯酚的含量 | |
D. | 在比较乙醇和苯酚与钠反应的实验中,要把乙醇和苯酚配成同物质的量浓度的水溶液,再与相同大小的金属钠反应,来判断两者羟基上氢的活性大小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K+、Na+、HSO3-、Cl- | B. | H+、Al3+、Fe3+、I- | ||
C. | NH4+、K+、Cl-、NO3- | D. | Na+、Ba2+、AlO2-、NO3-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