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8.关于如图所示实验装置及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实验可比较硫、碳、硅三种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
B.
实验装置排空气法收集CO2气体
C.
可以检验火柴燃烧生成的SO2气体
D.
   提取海带中的碘

分析 A.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越强,强酸能和弱酸盐反应生成弱酸;
B.气体密度大于空气,且和空气不反应的气体应该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C.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而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D.海带中碘以碘离子存在,不能采用萃取方法得到碘.

解答 解:A.强酸制取弱酸可知酸性为硫酸>碳酸>硅酸,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越强,非金属性越强,则可比较硫、碳、硅三种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故A正确;
B.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大,应利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图中应长导管中进,故B错误;
C.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能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图中试管中的导管长短应互换,故C错误;
D.海带中碘以离子的形式存在,应先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后生成碘单质,再萃取、分液,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评价,为高频考点,涉及酸性强弱比较、气体收集、氧化还原反应、萃取等知识点,明确实验原理、物质性质、物质分离提纯方法是解本题关键,侧重考查学生分析判断能力,题目难度不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某混合物A,含有KAl(SO42、Al2O3和Fe2O3,在一定条件下可实现如图所示的物质之间的变化:

据此判断:
(1)固体B所含物质的化学式为Al2O3;固体E所含物质的化学式为K2SO4、(NH42SO4
(2)按要求写出化学方程式反应①Al2O3+2NaOH=2NaAlO2+H2O.反应②NaAlO2+2H2O+CO2=Al(OH)3↓+NaHCO3
(3)反应④的离子方程式为Al3++3NH3•H2O═Al(OH)3↓+3NH4+
(4)操作⑤是蒸发浓缩、冷却结晶.
(5)列出铝的一种用途是建筑材料外墙、门窗、汽车车轮骨架、飞机构件、电子元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25℃时,用浓度为0.1000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分别滴定20.00mL浓度均为0.l000mol/L的二种酸HX、HY(忽略体积变化),实验数据如表,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数据
编号
滴入NaOH(aq)的体积/mL溶液的pH
HXHY
031
a7x
20.00>7y
A.由表中数据可估算出HX的电离常数Ka(HX)≈10-5
B.向上述实验③HX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实验①中的HY溶液前后,水的电离程度增大
C.表中x<7,y=7
D.上述向HX中加amLNaOH时,溶液中c(Na+)=c(X-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钠离子电池具有资源广泛、价格低廉、环境友好、安全可靠的特点,特别适合于固定式大规模储能应用的需求.一种以Na2SO4水溶液为电解液的钠离子电池总反应为:NaTi2(PO43+2Na2NiFe (CN)6$?_{充电}^{放电}$Na3Ti2(PO43+2NaNiFe(CN)6(注:其中P的化合价为+5,Fe的上标II、III代表其价态).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放电时NaTi2(PO43在正极发生还原反应
B.充电过程中阳极反应式为:2NaNiFe(CN)6+2Na++2e-=2Na2NiFe (CN)6
C.放电时负极材料中的Na+脱离电极进入溶液,同时溶液中的Na+嵌入到正极材料中
D.该电池在较长时间的使用过程中电解质溶液中Na+的浓度基本保持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推断题

13.X、Y、Z、W是元素周期表中前四周期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四种元素,其相关信息如表:
元素相关信息
XX的基态原子核外只有三个能级,且各能级电子相等
YY的基态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其内层电子总数的三倍
ZZ的基态原子价电子排布为nsn-1
WW的单质是一种常见的红色金属,在潮湿的空气中易生成绿色的锈斑
(1)W位于元素周期表第四周期IB族,其基态原子核外有1个未成对电子.
(2)与Z同周期且依次相邻的两种元素的原子与Z比较,三者第一电离能的大小顺序为I1(Mg)>I1(Al)>I1(Na)[用I1(元素符号)表示];Y的氢化物在同族的氢化物中沸点反常,其原因是水分子间存在氢键.
(3)写出W的单质在潮湿的空气中生成绿色锈斑的化学方程式,并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4)在X、Y与氢三种元素组成的多种分子中,有些分子的核磁共振氢谱显示有三种氢,且数目比为1:2:3,写出其中一种分子的名称:乙醇.X、Y可以形成多种弱酸根离子,写出其中一种离子水解的离子方程式:CO32-+H2O??HCO3-+O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3.如图1是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制取氯气,并以氯气为反应物进行特定反应的装置.
(1)要将C装置接入B和D之间,正确的接法是:a→c→b→d.
(2)实验开始时先点燃A处酒精灯,打开旋塞K,让Cl2充满整个装置,再点燃D处酒精灯.Cl2 通过C装置后进入D,D装置内盛有炭粉,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CO2和HCl(g),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l2+C+2H2O$\frac{\underline{\;\;△\;\;}}{\;}$4HCl+CO2
(3)D处反应完毕后,关闭旋塞K,移去两个酒精灯,由于余热的作用,A处仍有少量Cl2产生,此时B中的现象是瓶中液面下降,长颈漏斗内液面上升,B的作用是贮存少量Cl2,避免Cl2对环境造成污染.
(4)用量筒量取20mL E中溶液,倒入已检查完气密性良好的分液漏斗中,然后再注入10mL CCl4,盖好玻璃塞(如图2),振荡,静置于铁架台上,等分层后取上层液和下层液,呈黄绿色的是下层液(填“上层液”或“下层液”),再装入如图2所示的烧杯中,能使有色布条褪色的是上层液(同上).
(5)在A、B、C、D、E装置中有一处需要改进,说明需要改进的理由D中反应生成的HCl气体极易溶于水,易发生倒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已知电离平衡常数:H2CO3>HClO>HCO3-,氧化性:HClO>Cl2>Br2>Fe3+>I2.下列有关离子反应或离子方程式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向0.1molFeI2溶液中滴加少量氯水,反应中有0.3NA电子转移
B.向溴水中加入足量氯化亚铁能使溶液变成无色
C.向NaClO溶液中通入少量CO2的离子方程式:2ClO-+CO2+H2O═2HClO+CO32-
D.能使pH试纸显深红色的溶液,Fe3+、Cl-、Ba2+、Br-能大量共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推断题

7.查尔酮类化合物G是黄酮类药物的主要合成中间体,其中一种合成路线如下:

已知以下信息:
①芳香烃A的相对分子质量在100~110之间,1mol A充分燃烧可生成72g水.
②C不能发生银镜反应.
③D能发生银镜反应、可溶于饱和Na2CO3溶液、核磁共振氢谱显示其有4种氢.

⑤RCOCH3+R′CHO$\stackrel{一定条件}{→}$RCOCH═CHR′
回答下列问题:
(1)A的化学名称为苯乙烯.
(2)由B生成C的化学方程式为
(3)E的分子式为C7H5O2Na,由E生成F的反应类型为取代反应.
(4)G的结构简式为(不要求立体异构).
(5)D的芳香同分异构体H既能发生银镜反应,又能发生水解反应,H在酸催化下发生水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6)F的同分异构体中,既能发生银镜反应,又能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的共有13种,其中核磁共振氢谱为5组峰,且峰面积比为2:2:2:1:1的为.(写结构简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根据下列实验设计及有关现象,所得结论正确的是(  )

实验实验现象结 论
A左烧杯中铁表面有气泡,右边烧杯中铜表面有气泡活动性:Al>Cu>Fe
B左边棉花变为橙色,右边棉花变为蓝色氧化性:Cl2>Br2>I2
C白色固体先变为淡黄色,后变为黑色(Ag2S)溶解性:AgCl>AgBr>Ag2S
D锥形瓶中有气体产生,烧杯中液体变浑浊酸性:HCl>H2CO3>H2SiO3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