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4.下列事实能说明相应的酸是弱电解质的是(  )
A.用HR做导电实验,灯泡很暗
B.0.1mol•L-1HR溶液稀释到100倍时,溶液的pH值为3
C.20mL0.1mol•L-1HR恰好中和20mL0.1mol•L-1NaOH溶液
D.0.1mol•L-1NH4R溶液的pH等于7

分析 酸的通性不能说明酸的电离程度,利用酸不能完全电离或盐类水解的规律来分析酸是弱电解质.

解答 解:A.溶液的导电性与离子的浓度有关,弱电解质的浓度大时导电实验中灯泡也很亮,没有对比实验,无法说明HR是弱电解质,故A错误;
B、将0.1mol•L-1HR溶液稀释到100倍,溶液的pH为3,则稀释后氢离子浓度变成0.001mol•L-1,则说明电离完全,所以HR为强电解质,故B错误;
C、20mL0.1mol•L-1HR恰好中和20mL0.1mol•L-1NaOH溶液,为酸碱中和反应,体现其酸性,但不能说明是弱酸,故C错误;
D、0.1mol•L-1NH4R溶液的pH等于7,说明铵根离子与R-离子都发生了水解并且相当,则说明是弱电解质,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弱电解质的判断,明确弱电解质的性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常用的方法是利用电离的不完全性、测定盐溶液的pH、做对比实验等来判断弱电解质.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三室式电渗析法处理含Na2SO4废水的原理如图所示,采用惰性电极,ab、cd均为离子交换膜,在直流电场的作用下,两膜中间的Na+和SO42-可通过离子交换膜,而两端隔室中离子被阻挡不能进入中间隔室.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通电后中间隔室的SO42-离子向正极迁移,正极区溶液碱性增强
B.该法在处理含Na2SO4废水时可以得到NaOH和H2SO4产品
C.阴极区溶液pH降低,阳极区溶液pH升高
D.当电路中通过1mol电子的电量时,会有0.5mol的O2生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下列有关实验室制取蒸馏水的实验装置与操作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实验必须使用温度计,且温度计的水银球应在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
B.冷凝管中的水流方向是从下口进入,上口排出
C.实验中需要在蒸馏烧瓶中加入几片碎瓷片,防止出现暴沸现象
D.用酒精灯加热时,蒸馏烧瓶必须垫石棉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2.在标准状况下,CO和CO2的混合气体共39.2L,质量为61g.则两种气体的物质的量之和为1.75mol,其中CO2为0.75mol,CO的质量分数为45.9%.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常温下,向20mL 0.2mol•L-1 H2A溶液中滴加0.2mol•L-1 NaOH溶液.有关微粒的物质的量变化如图所示.根据图示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当V(NaOH)=20 mL时,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关系:c(Na+)>c(HA-)>c(A2-)>c(H+)>c(OH-
B.等浓度的NaOH溶液与H2A溶液按2:1混合后,其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比纯水小
C.NaHA溶液中:c(OH-)+c(A2-)=c(H+)+c(H2A)
D.向上述加入20 mL NaOH溶液后所得溶液中再加入水的过程中,pH可能减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9.标准状况下,①4g氢气、②33.6L甲烷(CH4)、③6.02×1023个水分子中,含原子数最多的是②(填序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下列各种情况下,溶液中可能大量存在的离子组是(  )
A.在$\frac{c({H}^{+})}{c(O{H}^{-})}$=1×1013的溶液中:NH4+、Ca2+、C1-、K+
B.澄清透明的无色溶液中:K+、Mg2+、NO3-、MnO4-
C.使pH试纸呈红色的溶液中:I-、Cl-、NO3-、Na+
D.含有较多的Al3+的溶液中:K+、Ca2+、S2-、C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推断题

13.中学化学中常见的几种物质存在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其中,A是一种黑色粉末状固体,C是一种黄绿色气体,实验室中常用E溶液吸收多余的C(图中部分产物和反应条件已略去).

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A与B的浓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MnO2+4HCl(浓)$\frac{\underline{\;\;△\;\;}}{\;}$MnCl2+Cl2↑+2H2O.
(2)将ag粉未A加入bmol/L的B的浓溶液cL中加热完全溶解,反应中转移电子d个,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NA可表示为$\frac{87d}{2a}$.
(3)将B的浓溶液与H的浓溶液混合,立即产生大最气体C,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lO-+Cl-+2H+═Cl2↑+H2O.
(4)某课外小组的同学用E溶液吸收C,利用下图所示装置向吸收液中持续通入SO2气体.
实验过程中观察到如下现象:
①开始时,溶液上方出现白雾,试纸a变红.甲同学认为是HCl使a变红,乙同学不同意甲的观点,乙同学认为使a变红的是SO2(或H2SO3)(写出一种即可).
②片刻后,溶液上方出现黄绿色气体,试纸b变蓝.用离子方程式解释b变蓝的原因:Cl2+2I-=2Cl-+I2 
③最终试纸b褪色.同学们认为可能的原因有两种:一是I2有还原性,黄绿色气体等物质将其氧化成IO3-,从而使蓝色消失;二是SO2有氧化性,能将I2还原成I-,从而使蓝色消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氧化性(酸性溶液):PbO2>Fe3+>S
B.还原性(碱性溶液):Fe(OH)2>KCl>Cl2
C.酸性(水溶液):H2S>H2SO4>H2SeO4>HN3
D.热稳定性:CaCO3>FeCO3>Ag2C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