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 稀硫酸不具有氧化性 |
| B. | NH4Cl中只含有离子键 |
| C. | 可用丁达尔效应区分溶液和胶体 |
| D. | 金属阳离子被还原时一定得到金属单质 |
氧化还原反应;分散系、胶体与溶液的概念及关系;离子化合物的结构特征与性质.. | |
专题: | 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 |
分析: | A.稀硫酸中H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可表现氧化性; B.氯化铵中含N﹣H共价键; C.胶体具有丁达尔现象,而溶液不具有; D.金属氧离子被还原,可能得到金属阳离子. |
解答: | 解:A.稀硫酸中H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可表现氧化性,如Zn与稀硫酸反应,稀硫酸具有氧化性,故A错误; B.氯化铵中含N﹣H共价键,则氯化铵中含离子键、共价键,故B错误; C.胶体具有丁达尔现象,而溶液不具有,则可用丁达尔效应区分溶液和胶体,故C正确; D.金属氧离子被还原,可能得到金属阳离子,如铁离子被还原为亚铁离子,故D错误. 故选C. |
点评: | 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为高频考点,侧重常见氧化还原反应的考查,把握实例分析为解答的关键,还涉及化学键、胶体性质等,综合性较强,题目难度不大. |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铜既不溶于稀硫酸,也不溶于NaNO3溶液,但可溶于其混合液。现有2 mol·L-1稀硫酸30 mL,往其中加入1.7 g NaNO3晶体,充分溶解,该混合液最多可溶解铜的物质的量为( )
A.0.045 mol B.0.03 mol
C.0.0225 mol D.0.02 mo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煤是重要的能源和化工原料,直接燃烧既浪费资源又污染环境。最近,某企业利用“煤粉加压气化制备合成新技术”,让煤变成合成气(一氧化碳及氢总含量≥90%),把煤“吃干榨尽”。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①煤粉加压气化制备合成气过程涉及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 ②煤粉加压气化制备合成气过程涉及化学变化但没有物理变化 ③该技术实现了煤的清洁利用 ④该技术实现了煤的高效利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条件下,两瓶气体所含原子数一定相等的是( )
①同质量、不同密度的N2和CO
②同温度、同体积的H2和N2
③同体积、同密度的C2H4和C3H6
④同压强、同体积的N2O和CO2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欲配制500 mL 0.2 mol/L的碳酸钠溶液,回答下列问题:
(1)通过计算可知,应用托盘天平称取________g碳酸钠。
(2)称量的操作顺序为________(填选项字母)。
A.调天平零点 B.游码归零 C.向小烧杯中加碳酸钠 D.称量空烧杯 E.向右盘加砝码并将游码移到所需位置 F.将砝码归盒 G.记录称量结果
(3)若砝码和药品位置放颠倒(假设称量时未用烧杯),天平平衡时,实际称量碳酸钠的质量是________。
(4)下列操作使所配溶液浓度偏高的是________。
A.称取28.6 g Na2CO3·10H2O进行配制
B.称量时用了生锈的砝码
C.往容量瓶转移溶液时,有少量液体溅出
D.碳酸钠中含有不溶性杂质
E.未洗涤溶解Na2CO3的烧杯
F.定容时仰视刻度线
G.小烧杯洗净后未干燥即用来称量
H.容量瓶未干燥即用来配制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依据元素周期表及元素周期律,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 A. | 同一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越小越容易失去电子 |
| B. | ⅠA族元素的金属性比ⅡA族元素的金属性强 |
| C. | 若M+和R2﹣的核外电子层结构相同,则原子序数:R>M |
| D. | 主族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等于该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 含有离子键和共价键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 |
| B. | 11H2O.12H2O.13H2O互为同位素 |
| C. | 目前人们已发现的元素种类数目与原子种类数目相同 |
| D. | 多电子原子中,在离核较近的区域内运动的电子能量较高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碱性锌锰干电池是生活中应用最广泛的电池,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该电池正极反应式为:MnO2+H2O+e-===MnO(OH)+OH-
B.电池工作时负极pH一定降低
C.用该电池作电源精炼铜,纯铜与锌连接
D.用该电池作电源电解硫酸铜溶液,负极溶解6.5 g锌,阴极一定析出6.4 g铜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