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①M(s)+N(g)??R(g) ΔH=-Q1 kJ·mol-1,

②2R(g)+N(g)??2T(g) ΔH=-Q2 kJ·mol-1。Q1、Q2、Q3均为正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 mol R(g)的能量总和大于1 mol M(s)与1 mol N (g)的能量总和

B.将2 mol R(g)与1 mol N(g)在该条件下充分反应,放出热量Q2 kJ

C.当1 mol M(s)完全转化为T(g)时(假定无热量损失),放出热量(Q1+) kJ

D.M(g)+N(g)??R(g) ΔH=-Q3 kJ·mol-1,则Q3<Q1


答案 C

解析 A项,①为放热反应,所以1 mol R(g)的总能量应小于1 mol M(s)与1 mol N(g)的能量总和;B项,②为可逆反应,放出热量小于Q2 kJ;C项,由盖斯定律得,M(s)+N(g)===T(g) ΔH=-(Q1+) kJ·mol-1,正确;D项,M(s)和N(g)反应放出热量少,所以Q3>Q1。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与金属腐蚀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图1中,铁钉易被腐蚀

B.图2中,滴加少量K3[Fe(CN)6]溶液,没有蓝色沉淀出现

C.图3中,燃气灶的中心部位容易生锈,主要是由于高温下铁发生化学腐蚀

D.图4中,用牺牲镁块的方法来防止地下钢铁管道的腐蚀,镁块相当于原电池的正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在测定中和热时,怎样才能保证反应完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件下反应获得。相关热化学方程式如下:

2Ca3(PO4)2(s)+10C(s)===6CaO(s)+P4(s)+10CO(g) ΔH1=+3 359.26 kJ·mol-1

CaO(s)+SiO2(s)===CaSiO3(s) ΔH2=-89.61 kJ·mol-1

2Ca3(PO4)2(s)+6SiO2(s)+10C(s)===6CaSiO3(s)+P4(s)+10CO(g) ΔH3

则ΔH3=________kJ·mol-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已知:2NO2(g)??N2O4(g) ΔH1

2NO2(g)??N2O4(l) ΔH2

下列能量变化示意图中,正确的是(选填字母)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右图可表示水分解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B.若2C(s)+O2(g)===2CO(g) ΔH=-221.0 kJ·mol-1,则碳的燃烧热为110.5 kJ·mol-1

C.需要加热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常温下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放热反应

D.已知:Ⅰ:对于反应H2(g)+Cl2(g)===2HCl(g)

 ΔH=-a kJ·mol-1,

 Ⅱ:

 且a、b、c均大于零,则断开1 mol H—Cl键所需的能量为  kJ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甲同学认为,在水中加入H2SO4,水的电离平衡向左移动,解释是加入H2SO4后c(H+)增大,平衡左移。乙同学认为,加入H2SO4后,水的电离平衡向右移动,解释为加入H2SO4后,c(H+)浓度增大,H+与OH-中和,平衡右移。你认为哪种说法正确?并说明原因。水的电离平衡移动后,溶液中c(H+)·c(OH-)是增大还是减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已知某温度下CH3COOH的电离常数K=1.6×10-5。该温度下,向20 mL 0.01 mol·L-1 CH3COOH溶液中逐滴加入0.01 mol·L-1 KOH溶液,其pH变化曲线如图所示(忽略温度变化)。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a点溶液中c(H+)为________,pH约为________。

(2)a、b、c、d四点中水的电离程度最大的是________,滴定过程中宜选用__________作指示剂,滴定终点在________(填“c点以上”或“c点以下”)。

(3)若向20 mL稀氨水中逐滴加入等浓度的盐酸,则下列变化趋势正确的是________(填字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根据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A.第一电离能I1是指气态原子X(g)处于基态时,失去一个电子成为气态阳离子X+(g)所需的最低能量。下图是部分元素原子的第一电离能I1随原子序数变化的曲线图(其中12号至17号元素的有关数据缺失)。

B.不同元素的原子在分子内吸引电子的能力大小可用数值表示,该数值称为电负性。一般认为:如果两个成键原子间的电负性差值大于1.7,原子之间通常形成离子键;如果两个成键原子间的电负性差值小于1.7,通常形成共价键。下表是某些元素的电负性值:

元素符号

Li

Be

B

C

O

F

Na

Al

Si

P

S

Cl

电负性值

1.0

1.5

2.0

2.5

3.5

4.0

0.9

1.5

1.8

2.1

2.5

3.0

(1)认真分析信息A图中同周期元素第一电离能的变化规律,推断第三周期Na~Ar这几种元素中,Al的第一电离能的大小范围为______<Al<______(填元素符号)。

(2)从信息A图中分析可知,同一主族元素原子的第一电离能I1的变化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

(3)信息A图中第一电离能最小的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_______周期________族。

(4)根据对角线规则,Be、Al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性质相似,它们都具有________性,其中Be(OH)2显示这种性质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通过分析电负性值的变化规律,确定Mg元素的电负性值的最小范围________________。

(6)请归纳元素的电负性和金属性、非金属性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

(7)从电负性角度,判断AlCl3是离子化合物还是共价化合物,说出理由并写出判断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