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3.选取两个完全相同的密闭容器A、B,向A、B中都加入SO2和O2各l g,发生反应2SO2(g)+O2(g)?2SO3(g);△H<0.反应过程中A保持恒温、恒容,B保持恒温、恒压,并都达到平衡状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平衡时SO2的转化率:A>B
B.可逆反应从开始到平衡放出的热量:A<B
C.平衡时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A<B
D.平衡时的化学反应速率:A>B

分析 起始时向这两个容器中分别充入SO2和O2各l g,反应向气体的物质的量减小的方向移动,A容器能保持恒容,B容器有一个可以移动的活塞能使容器内保持恒压,则B的压强大于A的压强,压强越大,反应速率越大,从压强对平衡移动的影响分析.

解答 解:A.B中压强增大,平衡向生成SO3的方向移动,B容器中SO2的转化率大,A<B,故A错误;
B.B中压强增大,平衡向生成SO3的方向移动,B容器中SO3的体积分数大,从开始到平衡放出的热量:A<B,故B正确;
C.B中压强增大,平衡向生成SO3的方向移动,则达到平衡时A容器中气体的物质的量更多,平衡时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A>B,故C错误;
D.起始时向这两个容器中分别充入SO2和O2各l g,反应向气体的物质的量减小的方向移动,A容器能保持恒容,B容器有一个可以移动的活塞能使容器内保持恒压,则A的压强小于B的压强,压强越大,反应速率越大,则B达到平衡,反应速率:A<B,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题目难度中等,注意计较两容器的不同状态,从压强对平衡移动的影响角度分析.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下列有关电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锌锰电池工作一段时间后外皮会变薄
B.太阳能电池的主要材料是高纯度的二氧化硅
C.如图所示电池工作时,负极溶解3g,溶液质量减轻0.2g
D.氢氧燃料电池工作时氢气在负极氧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4.NH3与NO2是常见的氮的化合物,研究它们的综合利用有重要意义.
(1)NO2产生的环境问题有产生光化学烟雾或形成酸雨(填两种).
(2)热电厂通常用NH3消除燃煤烟气中NO2,该反应化学方程式8NH3+6NO2$\frac{\underline{\;一定条件\;}}{\;}$7N2+12H2O.
(3)氨气与氯化氢气体混合的现象及该反应的用途是产生白烟,检验氨气或氯化氢是否泄漏.
(4)若将少量氨气与过量氯气混合,则生成一种酸性气体和另一种化合物A,A中所有原子均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试写出A的电子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如图是工业上生产碳酸锂的部分工艺流程,请根据流程图及已知信息回答问题.

已知:①锂辉石主要万分为Li2O•Al2O3•4SiO2,含有少量Ca、Mg元素.
②Li2O•Al2O3•4SiO2+H2SO4(浓)$\frac{\underline{\;250-300℃\;}}{\;}$Li2SO4+Al2O3•4SiO2•H2O↓
③几种物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
T/℃20406080
S(Li2CO3)/g1.331.171.010.85
S(Li2SO4)/g34.232.831.930.7
(1)从滤渣1中分离出Al2O3的部分流程如下图所示,括号表示加入的试剂,方框表示所得到的物质.写出图中①、②、③表示的各物质,步骤II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Al3++3NH3•H2O=Al(OH)3↓+3NH4+

(2)已知滤渣2的主要成分有Mg(OH)2和CaCO3,写出生成滤渣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Mg2++2OH-=Mg(OH)2↓,Ca2++CO32-=CaCO3↓.
(3)向滤液2中加入饱和Na2CO,溶液,过滤后,用“热水洗涤”的原因是Li2CO3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热水洗涤可减少Li2CO3的损失.
(4)工业上,将Li2CO3粗品制备成高纯Li2CO3的部分工艺如下.
①将粗产品Li2CO3溶于盐酸作用解槽的阳极液,LiOH溶液作阴极液,两者用离子选择半透膜隔开,用惰性电极电解.阳极的电极反应式是2C1--2e-=Cl2↑.
②电解后向产品LiOH溶液中加入过量NH4HCO,溶液生成Li2C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LiOH+2NH4HCO3=Li2CO3+(NH42CO3+2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某校化学课外小组为了鉴别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两种白色固体,用不同的方法做了以下实验,如图Ⅰ~Ⅱ所示.

(1)图Ⅰ、Ⅱ所示实验均能鉴别这两种物质,与实验Ⅰ相比,实验Ⅱ的优点是(填选项序号)D.
A.Ⅱ比Ⅰ复杂             B.Ⅱ比Ⅰ安全
C.Ⅱ比Ⅰ难操作           D.Ⅱ可以做到用同一套装置进行对比实验,而Ⅰ不行
(2)若用实验Ⅱ验证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稳定性.则试管B中应装入的固体最好是(填化学式)NaHCO3
(3)某同学将质量为m1的NaHCO3固体放在试管中加热分解一段时间后,恢复到原条件,测得剩余固体的质量为m2.试管中发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NaHCO3$\frac{\underline{\;\;△\;\;}}{\;}$Na2CO3+H2O+CO2↑生成的Na2CO3的质量为$\frac{53}{31}({m}_{1}-{m}_{2})$.
(4)将碳酸氢钠溶液与澄清石灰水混合并充分反应.当碳酸氢钠与氢氧化钙物质的量之比为2:1时,请设计实验检验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阴离子:取上层清液少许于洁净试管中,加入适量CaCl2溶液,若有白色沉淀生成,证明有CO3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下列各式中,属于正确的电离方程式的是(  )
A.HCO3-+H+?H2CO3B.HCO3-+OH-═H2O+CO32-
C.NH3+H+═NH4+D.NH3•H2O?NH4++O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多选题

5.下列各组有机物不是同分异构体的是(  )
A.CH3CH2CH2OH和CH3-O-CH2CH3B.
C.和CH3(CH22CHO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某化学课外兴趣小组为探究铜跟浓硫酸的反应情况,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了有关实验:

(1)B是用来收集实验中产生的气体的装置,但未将导管画全,请直接在原图上把导管补充完整.
(2)实验中他们取6.4g铜片和12mL 18mol•L-1浓硫酸放在圆底烧瓶中共热,直到反应完毕,最后发现烧瓶中还有铜片剩余,该小组学生根据所学的化学知识认为还有一定量的硫酸剩余.
①请写出铜跟浓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u+2H2SO4(浓)$\frac{\underline{\;\;△\;\;}}{\;}$CuSO4+2H2O+SO2
②为什么有一定量的余酸但未能使铜片完全溶解,你认为原因是:随着反应进行,硫酸被消耗,且产物有水生成,所以浓硫酸变成稀硫酸,反应会停止.
③下列药品中能够用来证明反应结束后的烧瓶中确有余酸的是:AD(填写字母编号).
A.铁粉       B.氯化钡溶液         C.银粉          D.碳酸氢钠溶液
(3)为定量测定余酸的物质的量浓度,某位同学进行了如下设计:
先测定铜与浓硫酸反应产生SO2的量,再计算余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他认为测定SO2的量的方法有多种,请问下列实验方案中可行的是E(填写字母编号).其中计算结果余酸物质的量浓度比实际偏高的是C(填写字母编号)
A.将装置A产生的气体缓缓通过预先称量过的盛有碱石灰的干燥管,结束反应后再次称量
B.将装置A产生的气体缓缓通入足量用稀硫酸酸化的高锰酸钾溶液,再加入足量氯化钡溶液,过滤、洗涤、干燥、称量沉淀
C.用排水法测定装置A产生气体的体积(已折算成标准状况)
D.将装置A产生的气体缓缓通入足量氢氧化钡溶液,反应完全后,过滤、洗涤、干燥、称量沉淀
E.将装置A产生的气体缓缓通入足量硝酸酸化的硝酸钡溶液,反应完全后,过滤、洗涤、干燥、称量沉淀(已知:硝酸具有强氧化性)
若A项不可行,请写出改进的方法:A产生的气体先经浓硫酸干燥,后用碱石灰吸收(若A项可行则该空写“不用改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氟气和氩气所含的原子数相等
②标准状况下,11.2L以任意比例混合的氮气和氧气所含的原子数为NA   
③在标准状况下,22.4L H2O的物质的量为1mol 
④4℃时5.4mL的水所含的原子总数为0.9NA 
⑤0.1molOH-含0.1NA个电子.
A.①②③B.②④C.①③④⑤D.④⑤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